《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656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班级:

姓名:

题型:

【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亩】,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版筑】,

【筑】,

3、【管夷吾举于士】【士】,

【举于士】,

4、【百里奚举于市】【市】,

5、【饿其体肤】

6、【空乏其身】

【空乏】,

7、【行拂乱其所为】

【拂】,【乱】,

8、【动心忍性】

9、【曾益〕【曾】,

10、【恒过】

11、【衡于虑】【衡】,

12、【作】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发】,

【喻】,

14、【入】

15、【法家拂士】

【拂】,

16、【出】

17、【敌国】【敌】,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曾益其所不能: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举于士:

⑤所以动心忍性:

⑥降大任于是人也:

⑦举于版筑之间:

⑧必先苦其心志:

⑨劳其筋骨:

⑩饿其体肤:

⑪空乏其身:

⑫动心忍性:

⑬人恒过:

⑭入则无法家拂士:

⑮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一词多义:

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士: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发: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发于声:

而: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征于色:

④生于忧患: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④管夷吾举于士:

⑤孙叔敖举于海:

⑥百里奚举于市:

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⑧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四、课内阅读简答题:

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

作用是什么?

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

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

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

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

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八指被任用。

【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

【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假字,拂,通“弼”,辅佐。

②曾益其所不能:

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假字,衡,通“横”,梗塞,不顺。

④举于士:

古今异义,古义:

狱官;今义:

士兵

⑤所以动心忍性:

古今异义,古义:

用这些方法;今义: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⑥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今异义,古义:

这样的;今义:

判断动词

⑦举于版筑之间:

古今异义,古义:

捣土用的杵;今义:

建筑、修路

⑧必先苦其心志:

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⑨劳其筋骨:

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⑩饿其体肤:

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饿:

使……受到饥饿之苦。

⑪空乏其身:

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

⑫动心忍性:

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动:

使……惊动; 忍:

使……坚强。

⑬人恒过: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犯错误。

⑭入则无法家拂士: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指在国内。

⑮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指在国外。

2、一词多义:

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

士:

①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贤士。

发: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②发于声:

显露、流露。

而: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连词,表顺承。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连词,表并列。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给。

③征于色:

介词,在。

④生于忧患:

介词,由于。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动句,发,是被选拔。

倒装句,状语后置,舜于畎亩之中发。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动句,倒装句。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被动句,倒装句。

④管夷吾举于士:

被动句,倒装句。

⑤孙叔敖举于海:

被动句,倒装句。

⑥百里奚举于市:

被动句,倒装句。

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倒装句。

⑧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倒装句。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四、课内阅读简答题:

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

作用是什么?

答:

排比。

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议论

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

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答:

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

举例论证。

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答:

由第

(1)段的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

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的原因:

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

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

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答:

心理、身体、生活境遇。

(生活、思想、行为)是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答:

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答:

道理论证:

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

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

答:

不能。

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谈自己的看法。

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