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524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docx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学习与测试4

单元测试(四)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咖啡卡车哨卡恰如其分伽马射线

B、岱宗粉黛招待责无旁贷百战不殆

C、清晨忱挚诚实众志成城前程万里

D、巍峨逶迤委婉防微杜渐直言不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枢纽各抒己见万众一心万变不离其中

B、旅游游忍有余不足之症风牛马不相及

C、匹夫否极泰来水木清华水至清则无鱼

D、落拓落月屋梁花团绵簇化干弋为玉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到2002年7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数达1.8亿户,位居世界第一。

快起来的方式大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②钱钟书的散文、小说浓缩了古今中外知识的精华,了人类的智慧。

③贝多芬在致亲王的信里写道:

“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贝多芬,却我自己。

A、通信彰显之所以/是由于

B、通信彰明所以/由于

C、通讯彰明之所以/是由于

D、通讯彰显所以/由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秆到精彩之处,不禁拍案叫绝:

为篇篇人生哲理深思,为句句精辟妙语叫好。

B、一代伟人的鸿篇巨制,指点出“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浩浩蓝图。

C、她看到丈夫站在那里低着头看着熟睡的婴儿,脸上显得百感交集:

既难以置信又惊奇不已,既迷惑不解又满腹狐疑。

D、为了高考作文能取得好成绩,我每天搜索枯肠,缀文不倦,三年来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70多篇。

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愁。

B、《听听那冷雨》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C、《金岳霖先生》通过对金先生有关事件的回忆表达出对他的怀念与赞扬之情。

D、《亡人逸事》一文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追念褒扬之情。

但文章也毫不留情地点出了亡妻的缺点。

如她的礼教观念很重,由于照顾不周使十二岁的长子夭亡等。

6、下列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A、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

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

B、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

“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C、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

D、“怎么不愿意?

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

”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7、下列关于《边城》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边城》是以汀西边境的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

B、《边城》写的是一个悲剧故事。

C、《边城》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美好的“自然人性”的追求和向往。

D、《边城》集中体现了沈从文乡土纪实体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

8、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句是()

临日,贾母带着贾蓉媳妇乘坐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婆子丫鬟等坐几辆车

B、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鬟等坐

C、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鬟等坐

D、几辆大车,婆子丫鬟等坐

二、阅读理解与迁移(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0分)

书趣

大二时我很欣赏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

“夜雨孤灯乱翻书。

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这时白天的喧嚣已经退去,而因为安静,因为清冷,人的思绪便格外纵横开阖,情感的神经末稍也格外丰富而敏感。

虽说心远地自偏,然而若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对于我们这些定力不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有些为难的。

而又有雨。

我一直怀疑许多人的灵性是不是都是雨滋养出来的。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是我个人以为,一篇“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当然很好,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

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

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

再是孤灯。

可以想见古人的“夜阑犹剪灯花弄”。

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

孤灯下,似乎总会伴着想象里红袖添香的故事。

美丽的孤女,也是那些违心寒窗苦读的多情才子们想出来的。

然而终不能实现,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

最妙的是乱。

我以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

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

书趣,只在“乱”。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我便尤爱这“杂”“乱”二字。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

书也是,不妨随地扔着几本。

想起来了,拿起来翻翻,读了一句,觉得不错,就品一品。

说不定竟品出会心一笑来了。

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

这和你要坚持的爱情不同,大可放宽心些。

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

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9、这篇散文中,作者说年轻人无法“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又说“书趣,只在‘乱’”,请根据文意,写出“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与“乱”字的含意。

(4分)

(1)“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为:

(2)“乱”字的含意为:

10、联系语境,说说本文第三段中“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这句话针对什么说的,实际上暗含了作者什么看法?

(6分)

(1)针对说的。

(2)暗含

11、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夜雨孤灯乱翻书”的情景。

(6分)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摘引宋人蒋捷词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似在说听雨,实则还在讲读书,道出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的读书情趣。

B、“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多情才子孤灯苦读的悲悯,透露出他并不是执意追求孤灯翻书这种场景,只是喜欢其浪漫的情调。

C、作者巧妙地借用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出自己矛盾的读书观——静心可读书,读书大可不求甚解。

D、“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读书人凭借一盏孤灯而彻夜不眠、寒窗苦读的感叹,又赞颂了书籍伴随一盏孤灯将历史上无数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的思想照亮。

E、从作者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时“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我们推断“夜雨”之雨既指自然之雨,更是指能让周围“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的润物细无声的心雨。

(二)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16题。

(27分)

生命的一抹

郭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

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

好时还说不出来。

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

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伯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

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

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

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

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

可怪的是:

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摄许多美丽的影于心版上:

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雾,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

呀!

这岂非神仙境界?

于是,便发下了心愿:

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④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

人们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

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

说我像那只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

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

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滚打了30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

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心神去捕捉。

有人说:

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

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的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穿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

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

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

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

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

说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

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

如果说:

美是真理,美是永恒。

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

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13、第3自然段中,“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这种“粗浅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两点。

14、第4自然段中,作者把自己比作蜘蛛。

(1)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

(回答不超过15个字)(4分)

(2)文中说:

“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

”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

(回答不超过30个字)(4分)

15、第6自然段结句,“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从全文来看:

(9分)

(1)“我”得到的启示是。

(2)“充实我”的意思是。

(3)“美化我”的意思是。

1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课文呈现给读者两个世界,现实的物欲蠢动的世界和非现实的精神清明的世界。

B、作者在人海中滚打了30多年,历尽沧桑,可仍固守着心灵的纯真。

C、作者的生活态度是笑对七彩人生,任人叹息,任人沉默,任人讥讽。

我就是我,我行我素,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D、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与大自然亲近是他的心愿。

E、美是什么,作者年轻时说不出来。

长大后终于明白了:

美就是真理,美就是永恒。

三、表达与交流(9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个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2)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18、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

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5分)

课文题目

推存理由(不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