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4414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语文听说训练中的创新Word文档格式.docx

音响作文训练,综合训练学生听话能力,并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模拟听记训练,播放广播、电视录音,让学生速记,训练敏锐的反映速度等等。

  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开头有“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那一段,涉及许多动植物的新名称,又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新词语,在教学中,我就诵读课文,让学生细心聆听,然后口头复述,看一次能记下多少新词,用以训练他们敏捷的捕捉新词语的能力。

  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我会给学生放一两首诗词,或说一个故事,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他所获取的信息记下来。

原诗文也好,自己的感受也行,哪怕只记住一两句话我也会表扬他们。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班上学生的听话能力大大提高。

  二、创设模拟情境,强化口语表达训练

  口语训练中诵读、复述、问答一类方式是热门项目,能够得到经常的充分的常规练习;

而致辞、口头报告、采访、辩论一类则是冷门项目,难以得到训练机会。

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创设一些模拟的情境,不仅可以全面训练口语项目。

而且可以强化训练效果。

创设口语交流情境,既可以模拟打电话、谈判、采访、开记者会之类场景,还可以举行口头报告会、辩论会、故事会等。

创设模拟情境,还应与课外活动配合进行,因为课内听说训练是先导性的,示范性的训练,而课外听说训练的天地更为广阔,更为丰富多彩,能使训练时间得到充分保证,课内课外互相配合,密切协同,更能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我在教学《鲁迅自传》时,正值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课前我就告诉大家,我们要进行一次纪念鲁迅先生的活动,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上课那一天,我在前面挂上鲁迅先生的大照,再在黑板上写上“沉痛缅怀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一上课,学生门就被怀念鲁迅先生的氛围所笼罩,上课特别积极。

当介绍完鲁迅先生的生平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拿出来,谈谈他所了解的鲁迅先生时,他们一个个都争着说,而且说得深情动人,与平时不愿开口的情形大大不同。

  在平时,我还设有“五分钟论坛”,即每节课的开头五分钟,安排一名学生上台即兴演说,然后安排另一名学生对演说进行评述。

演说内容由学生自己选定,事先略做准备,讲话时不用文稿。

讲评则针对演说即兴发言。

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可以轮到两至三次。

在我的坚持训练下,学生的说话技巧有所提高。

  日常教学中,我还注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进行课文复述,注重课堂上的谈话与讨论,经常进行看图说话,口头做文的练习.其实,教无定法,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勇于探讨,大胆创新,一定会大有收获。

中学语文听说训练亟待加强

叶老说:

“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的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的是读和写。

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

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可是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

显然,这样做有悖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听”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但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即是“听”。

具备良好的听力,及时地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已成为现代人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听力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学生的听力也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眼下几近一半的初中生不能完全听懂授课内容,即使高中生,也有三分之一感到听课吃力,他们有的听简短的句子尚可,若句子稍长即难解其意;

有的听一些语句,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

甚至有的学生连一般性问话都听不明白,以致教师不得不把问题重复数遍。

重复数遍。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教学围着升学考试转,考试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教师的教学就转向哪里。

因为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几乎没有听力试题,所以不搞听力教学,不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即成为自然之事。

其二,中学语文教师认为听力训练属小教语文范畴,进入中学,学生已具备了听力,无需再培养、再训练。

其三,听力教学的弹性大、伸缩性强,教师在听力教学上下没下功夫,下了多大功夫,很难用硬性的标准来衡量,标准不明,考评就不力,这也易导致教师对听力教学的放松、忽视。

另外,中学语文课时比较紧张,授课内容相对比较多,以致听力教学时间很容易被其它内容挤占。

要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认识听力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听能促进读,促进说,说能促进写。

可见离开“听”,片面地去追求“读”、“写”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

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它所强调的正是“听”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切实把听力教学视为提高学生能力的一条途径,它决不可被考试的指挥棒所左右。

听力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听力是学生所应有的一种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听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绝不能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听力训练。

主要的要投入大量时间,长时期地去培养学生的听力。

因为学生听力的提高,非朝夕所能奏效,它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更需中学语文教师长期地辛勤工作,只有长抓不懈,才有理想的效果。

二、“说”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会交际手段,因此,中学语文要求学生尽可能说得对,说得清,说得准。

说话是中学生必备的传递信息的能力。

传递信息有两种形式:

一是以文字为传递媒介的,称为书面语言;

一是以语音为传递媒介的,称为口头语言,也就是说话。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口语占有率为90%,书面语占有率为10%,随着科技的发展,口语可以被录制、保存,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传递口语。

“口语加现代化技术”已成为“信息革命”的重要内容。

因此,人们对口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口语能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口才”已列作选用、聘用人才的重要条件。

现代人才观认为,没有口才便不是完全的人才。

因此学好口语,提高说话能力,对一名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今,中学语文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说话的重要性并已着手说话教学,但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教师认为说话容易写作难,所以在学生的说话能力上下功夫少而于写作教学上下功夫多。

其实,说话的难度要高于写作。

写往往可以静心准备,而说往往需要即兴发挥,它不仅需要说话的技能技巧,还要求说话者具有一定的思维反应能力,表情达意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以长时期的说话训练为前提的,所以说“说”并非易于“写”,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这架天平上摆平说和写的砝码,不能厚写而薄说。

误区之二,认为说话教学不必像“读”“写”教学一样占用大量课时,只需在“读”“写”教学之余临时安排为填补内容即可。

由于缺少系统的计划,教学随意性强,学生在零打碎敲、支离破碎的教学中学习说话,说话能力自然不会有多大的提高。

其实说话教学完全应该订一个详尽的教学计划,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一定的课时展开教学。

如:

开始先引导学生设制问题互问互答、作自我介绍;

继之使学生质疑问题,反驳错误;

再次让学生复述课文梗概,扩展故事情节,然后要求学生即席发言,备稿演讲,展开论辩演讲比赛;

最后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采访等。

若能经过如此由浅入深的系统全面的训练,并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学生的口语能力定会有大的提高。

误区之三,认为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学生自身,教师起不了多大作用。

实则中学生大多缺少说话训练的自觉能力,如仅凭他们自己努力,收效不会太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训练。

据报载:

德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即使到了大学,仍然有对话课,一般是每周一节,为时两个半钟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向教授提出问题或回答教授的问题,教授会全神贯注地听学生的回答并一丝不苟地释疑解难。

德国人对口语教学的重视及他们的教授在对话教学上的认真执着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强化听说训练提高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口语训练”实验简介

太原市后小河小学李晔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所占比重很大,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

由此看来,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往往重视不够的现状,我校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切入点,提出了“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实验课题。

  实验前,校领导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为实验假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并吸取了外地值得借鉴的教改经验。

依据实验方案,我在实验前对学生口语水平进行了测试。

备课时注意设计听说训练点,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果。

  一、遵循原则进行听说训练

  1.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

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

初练口语表达,学生往往语无伦次。

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

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2.实践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因此,在语言训练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

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

  4.反馈性原则

  儿童心理学表明,当小学生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

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5.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根据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

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

中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

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二、多种渠道进行听说训练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如教学《西门豹》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我把事件线索简要板书出来,引导学生根据复述提纲,联想课文内容,想象西门豹智惩巫婆、官绅的情景,有感情地将这个过程讲出来。

  2.以兴趣活动创设情境,强化口语表达训练。

  按照学期开始制定的实验计划,第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

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祖国各地风景游”、“新年话新意”等活动,同学们纷纷感到形式新颖,参与积极性高,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

于是,我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出,上电视台主持节目,布置采访话题(如:

“每天看电视对少年儿童是有益还是有弊?

”“双休日你在干什么?

”“说句心里话”等)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4.鼓励比赛竞争,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我班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口语表达汇报“大比武”,孩子们好胜心强,参赛前必作精心准备,优秀节目云集,正是互相交流的好时机。

通过比赛,同学们会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及时纠正。

  5.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平日师生接触交谈,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的毛病,随时纠正。

  三、方法各异进行听说训练

  1.激趣法

  第八册语文教材中,有一道听说训练题——说自己做过的某个小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用具、材料、注意事项。

为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条理叙述,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怎样使小船游到盆中央”。

实验材料摆放在讲桌上,我先请学生说说实验前有什么准备工作。

(桌子上放着两盆水,都不很满,其中一盆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小船,此外,桌上还放着盐、糖、面粉少许)然后我又提出:

“在不借助手、棍拨弄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能使小船游到中央呢?

”同学们思维很活跃,纷纷猜测分别放糖、盐、面粉试试,我请学生上台操作,别人观察他的动作、实验过程、结果,再连成几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下来。

在放了糖等物以后,小船依然毫无反应时,有人建议:

往盆子里倒水试试。

这次实验过程、结果也请学生仔细看,看后说说。

果然,小船在盆里巡游一圈后停留在水中央,我告诉学生这是水表面有张力的缘故。

有趣的实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自参与的试验表述出来,同学们兴趣盎然。

  2.看图练说法

  例如教学看图学文《小足球赛》时,先指导学生整体看图,弄清图意,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说话要求准确,用词恰当,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小足球赛紧张、精彩的场面。

  3.听辩、比较法

  如教学《小珊迪》一课时,作者在结尾段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珊迪美好品质的赞美,我将原文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分别朗读两种句式,让学生听后说一说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4.读写结合法

  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

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

如写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5.内容延伸法

  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延伸内容,进行想象、口述。

如《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后见到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妈妈会怎么说呢?

《狼和小羊》——狼几次找碴儿想吃小羊,最后终于露出凶相,向小羊扑去,结果怎样呢?

《荷花》——如果你也变成荷花,在微风吹拂下会怎样呢?

《揠苗助长》——如果第二年,农夫再种禾苗,他会怎么做?

这些问题的用意是让学生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儿童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通过实验,我班多数同学不仅课堂上发言踊跃,口语表达流利、清晰、有条理,而且课外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同学参加省、市、区各级语言比赛、表演,屡屡获奖。

我班冯芳和刘文晶同学合演的小品《爱心》在市、区少年儿童语言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并在太原电台录音播出。

孙洁同学三次作为特邀小主持人在太原文艺台主持儿童节目。

刘文晶同学在《小号角》节目中播讲故事《神笔马良》。

申旺同学参演电视《我想要朵小红花》获全国少儿类电视短剧一等奖。

张骜同学参加“芳芳杯”故事大赛获一等奖。

实验期间,获奖者达16人次。

学生在竞赛中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检验了这段时间口语表达训练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99年第7-8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能力训练

[2007-7-1610:

04:

00|By:

雪地红梅]

 

我们一般把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也就是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应从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缺少任何一方面训练的语文教学都不是成功的、完整的教学。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重视读写,轻视听说训练的现象在语文界却普遍存在着。

在教学中,由于无论是统测还是升学考试,都没有对听说能力的考查,许多教师怕安排听说训练会影响教学进度和占用读写训练时间,因而有意或无意的放松和忽略了听说能力的训练。

还有的教师,对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的关系认识不足,把听说与读写分裂开来,结果,使本来就有限的听说训练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探讨的深入,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已逐步被提到它应有的地位上了。

语文,包括“语”和“文”。

“语”指口头语言;

“文”指书面语言。

语文能力即指这两方面的综合能力。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和读是信息的接受,而说和写则是信息的输出。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信息的输出和接受并不单靠书面形式,而同时要靠口语形式。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价值。

例如,今天的人事部门,已经很少单靠审查档案和书面测试来选择人才,而是更加重视面试,重视应试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听话和说话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在走入社会后,在社交场合,如各种会议、商业洽谈、学术交流、外交谈判,包括一切人际交往中都能做到机敏睿智、洒脱大方、应对自如。

读写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听说能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

人们凭视觉可记忆内容的 

70%,凭听觉可记忆60%,如果视听结合则可达到86.3%,如果记忆后再复述出来,则效果会更好。

现在,中学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与学生的 

听说能力差有密切的 

关系。

许多学生在小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 

听说习惯。

不仅平时语言表达中病句多,内容不清楚,而且上课没有集中听讲平和教师配合的 

习惯,他们不能准确、迅速地领会教师讲授的 

内容,把握不住要点和难点,至于边听边思索和归纳,则更无从谈起。

这一现象在生源较差的普遍校更为突出。

显然,如果不设法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的提高也很难落实。

无论哪一学科,我们的教学目标都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而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也能够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提高。

培养听说能力离不开思维训练,语言文字是它的外表形式,思维活动是它的内涵,学生们在听的时候要凭借语言进行听音辨义、理解、归纳、联想、评价等一系列紧张的思维活动。

在说的时候,也需要有确立中心、归纳要点、安排顺序、选择词语等紧张的思维活动。

因此,发展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过程正是发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听说这一活泼的语言活动形式来逐步培养训练学生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以至于创造性。

那么,怎样对初中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呢?

首先,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就应该让学生也明确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是他们懂得:

文明的听话说话,具备良好的听说习惯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备的素质,是社会的要求,必须自觉的与老师配合,有意识的注意自己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提高,努力塑造自己美的形象。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把听说的要求各归纳成八个字。

听话:

“专注”、“礼貌”、“迅辨”、“速理”。

说话:

“大方”、“无病”、“清晰”、“有序”。

就是说话时要具有专注性,有礼貌,不干扰别人讲话,迅捷的听清音辨明义,快速的理出对方说话的内容与要点。

说话时,仪态要大方、自然,无语言杂质,清晰准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开展听说训练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

依照“教学大纲”中听说训练要求的有关内容,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定出教学中不同年级听话、说话的训练标准。

听话训练:

七年级:

听人说话,听新闻广播,能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意思,听读记叙性文章,听清楚所写的人和事。

八年级:

听别人说话能够分析、理解其用意。

听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九年级:

听一般性报告,能简述内容、归纳要点。

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

听议论性讲话和文章,能把握其论点和论据。

七年级训练的中心是“集中精力听”,让他们明白养成专心听别人讲话,不插嘴,不打断别人讲话,努力听懂对方谈话的内容和主旨,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的好品质,要自觉的、点滴的培养。

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围绕这个中心多种形式、变换内容去训练。

如“会话练习”,不仅锻炼一个学生的说,还可以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后作简单的总结、评价,听的当中多数学生就会自觉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思考,长期坚持,就能锻炼学生专心听话的能力。

八年级听话训练中心在“边听边思考、分析、理解。

” 

八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较七年级学生有所发展,在七年级听话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基础上,训练他们听的过程中思维的辨析、理解、记忆、归纳、评价、联想等一系列活动中辨别的敏捷性,归纳的逻辑性,评价的准确性。

抓课堂听讲效果就是最好的实践。

我们常常在课文教学的章节分析中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在个别同学归纳前,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分析,以便补充或提出自己不同看法,这就迫使学生思索着区听。

不但训练学生善于听有条理的讲话,也可以训练学生听不太有条理的、紊乱的发言,提高他们思维的缜密和逻辑性。

九年级听话训练的中心与教学内容的中心是一致的:

听议论性发言和文章,能迅速把握论点及论据,组织自己的意见,特别是能抓住对方的错误点加以辩驳。

可以在课内外用不同的方式(如讨论、争论、辩论)谈论如社会热点话题,新闻广播的国内国外大事,班内人与事的是非等等。

总之,只要有目标,训练方法、内容就会俯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