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542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

《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〇二二年十月

31

目录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1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1

(二)“十二五”时期进入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 2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4

(三)规划目标 5

三、主要任务 7

(一)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7

(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提高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能力 16

(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 18

(四)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提高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 21

(五)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22

(六)完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23

四、重点工程 24

(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24

(二)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程 25

(三)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工程 25

(四)非煤矿山及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25

(五)职业危害治理工程 26

(六)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26

(七)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工程 26

(八)安全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工程 27

(九)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28

(十)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文化倡导工程 28

五、保障措施 29

(一)推进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 29

(二)严格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 29

(三)完善安全生产产业和经济政策 30

(四)强化规划实施与评估 30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草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立了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

各级政府坚持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突出预防为主,着力做好事故防范;突出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突出落实责任,严格安全问责制度;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取得新成效,非煤矿山、交通运输、消防(火灾)、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各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2010年比2005年事故死亡人数减少5.1万人(下降了40%),重特大事故起数减少48起(下降了36%),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初步建立,“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目标如期实现。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珍贵,为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1四项相对指标完成情况

相对指标

2005年

2010年

2010年比2005年降幅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697

0.201

71%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3.85

2.13

45%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7.6

3.2

58%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2.811

0.749

73%

(二)“十二五”时期进入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确保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实现的攻坚阶段。

安全生产既要妥善解决长期积累的问题,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

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职业危害严重。

2010年发生各类事故约36.3万起,死亡7.9万人;发生重特大事故85起;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群体性职业危害事故多发。

二是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

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交通、能源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日趋明显,安全生产保障难度加大。

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与自我防护能力亟待加强,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管理水平低。

轨道交通、隧道、超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管网等施工、运行与管理的新老安全生产问题聚集,安全风险加大,面临重大考验。

三是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装备配备不足,安全生产技术支撑能力欠缺,安全监管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科技进步和企业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的变化,使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传统监管监察方式和手段难以为继。

现有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不合理,缺乏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的大型及特种装备。

部分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攻关研究尚未取得明显突破。

四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权益面临新的考验。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增大,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安全监管效能、事故灾难应对处置能力、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加强职业安全监管、有效改善作业环境,确保全民职业安全健康有了更高的期待,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国家确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为解决深层次、结构性、区域性的安全生产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以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统筹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合力,推进安全发展。

把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安全执法。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突出预防,落实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中心下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夯实筑牢安全生产的基础防线,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牢牢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坚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安全保障、安全发展能力。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政府安全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事故总量、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设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全面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好转态势,为到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专栏2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指标

相对指标

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

2.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以上

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

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

5.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下降35%以上

6.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08以内

7.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下降23%以上

8.铁路交通10亿吨公里死亡率下降25%以上

9.民航运输亿客公里死亡率控制在0.009以内

10.职业危害申报率80%以上

绝对指标

1.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

2.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3.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

4.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

5.特别重大事故起数下降50%以上

6.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7.煤矿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

8.煤矿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

9.金属与非金属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10.化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11.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12.烟花爆竹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13.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14.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15.冶金机械等8个工贸行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

16.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

17.其他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010年水平

18.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010年水平

19.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

20.铁路交通(含路外)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

21.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

22.渔业船舶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

23.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煤矿: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

有效防范瓦斯、水害、火灾等重特大事故。

深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和综合性防突,推动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有效提升煤矿瓦斯防治水平。

完善灾害监控、预测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域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事故防控技术措施。

对资源整合矿井实施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清影响安全开采的老空区、奥灰水等水文地质因素;治理煤矿电缆、皮带、电气、可燃材料支护等存在的外因火灾隐患及煤自燃引起的内因火灾隐患,提高矿用设备安全性能。

严格煤矿安全准入制度,将煤矿技术人员列入安全生产准入基本条件,提高非煤矿企业进入煤炭建设、生产领域的准入标准,全面推进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班组建设等安全基础管理。

推动各产煤地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提高煤炭工业产业集中度,构建安全高效的煤炭产业体系。

建立健全小煤矿严格准入和有序退出机制。

实施小煤矿机械化工程,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到2015年底分别达到55%和80%以上。

完善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审查制度,提高地质勘探精度和安全基础参数的准确性、可靠性,将安全保障能力作为矿井设计的重要内容。

严格控制新(改、扩)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严禁超能力生产。

专栏3防范煤矿事故重点地区

瓦斯治理重点地区:

山西、河南、贵州、黑龙江、重庆、四川、湖南、辽宁、陕西、安徽。

水害治理重点地区:

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湖南、贵州、江西。

新建技改整合重组矿井监管重点地区:

河南、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云南、贵州。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重点地区:

湖北、重庆、广西、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