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385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

5简答

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线索:

1、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

3、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

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简述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了解完整的人类历史

2、认识真实的西方社会

3、增强政治的分析能力

4、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

5、提高现代的公民意识

6、理解当代的民主进程

(1、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开放性和超越性;

(2、有利于丰富政治知识

(3、有助于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

(4、有助于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防范西方糟粕思想

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1、批评雅典民主制,

2、知识即美德,推崇人的理性思辨能力,主张公民过理性的生活,追求至善;

3、由掌握知识的贤人管理国家,因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或艺术

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特征:

1、理想国家与现实城邦对立;

2、城邦合乎正义(个人服从城邦,城邦严格等级);

3、整体主义传统(整体为目的、个人为工具,个人消溶于整体之中,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

4、哲学家治国(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将社会进步投注于伟大人格、反民主的极权的);

5、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每个人依据质地说划分等级(金、银、铜、铁),然后进行社会分工;

6、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

7、倡行教育(体现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净化城邦文化;

8、重人治,轻法治。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

1、对城邦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以及城邦现实(政治专制腐败、社会分裂混乱、统治者无知无能、公民品性堕落的反思与批判);

2、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人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挽救城邦危机,必须从人的品性入手,而哲学家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只有他们能担此重任,掌握绝对的权力。

3、改造方案参考理想国特征;

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同:

1、整体主义;2、二人都非常注重寻本探源,追求终极;3、两人都把教育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

异:

1对于国家起源,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国家)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政体柏:

分类荣誉、寡头、平民、僭主政体按政府目的、掌权者人数划分政体

亚:

正宗:

君主-贵族-共和政体

变态:

僭主-寡头-平民政体

3、治国柏:

哲学家执政,重视人治亚:

肯定民主和法治

4、整体主义程度柏:

极端的整体主义;个人消融于整体中,城邦利益高于一切,抵制消极的个人主义因素

亚:

温和的整体主义;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5、柏拉图奉行公有制,认为私有财产是人们自私与贪欲心的根源;亚里士多德提倡一种有限制的私有制,他称之为“私有公用”。

分析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1)城邦政治结构影响政治思想: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奴隶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政治活动主要在自由公民内部进行,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占首要位置。

此种政治结构使该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多数思想家把奴隶制视为天然合理,注意力集中于探讨如何协调公民内部各集团的矛盾、组织城邦国家、以及过优良的城邦政治生活上,他们的观点反映了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

(2)城邦政治生活影响政治思想:

古代希腊城邦规模狭小,使得全体公民都能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是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民主制度使自由的政治讨论成为可能,政治学说发达;城邦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

所以,此时期政治思想没有区分社会与国家,并赋予国家伦理意义,把城邦看作有机整体,个人是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城邦高于个人,形成整体主义国家观,没有专制王权和教会。

(3)城邦制度多样化影响政治思想:

古希腊世界是许多独立的城邦国家的总成,一千多个城邦各自独立,政体多样,每个城邦都有鲜明特性,而且不断变化。

这样的政治形势使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家眼界开阔,他们比较各种政体,分析利弊,研究哪种是最好的城邦组织形式,这种研究构成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邦的解体和世界帝国的建立,给西方政治思想带来哪些变化:

世界帝国是与城邦完全不同的国家形式,其政治经济结构与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引起人们政治观念与思想的重大变革:

(1)个人在庞大的国家中地位下降,个人与国家开始疏远;

(2)人民不在有对古代城邦的政治热情,政治学处于沉寂状态;

(3)城邦时代的民主在实际操作中已不可能,公民身份失去了政治意义。

帝国时代的政治学不再是公民的政治学,成为所有自由民的政治学,公民权扩大;

(4)关注点由公共转向个人,集体主义精神开始丧失,开始关注个人精神层面的自由与平等。

(个人主义萌发)

简述斯多葛派思想的主要特点:

(1)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流派,奠定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

(2)其政治哲学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政治价值观(核心是伦理哲学),转变了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3)推崇人的精神自由,赋予其很高的伦理价值;

(4)倡导人的平等与自由,构成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关于人的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

(5)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

(6)倡导世界主义,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间没有传统界限,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和一种公民,这个国家也应由智慧的君主来统治,公民是宇宙公民。

(7)国家不是人们的意志达成协议的结果,而是自然的创造物。

西赛罗共和国思想主要内容

(1)“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即国家为人民所有,人民是国家主人,国家成为人民集体的事务,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2)其国家概念强调法律作用,反映罗马人重法主义传统;

(3)自然法是正义之源、人类法律之根;

(4)人类自然平等,政治是所有人的政治。

(5)理想政体应该是混合政体,以执政官为代表的君主制、以元老院为代表的贵族制和以保民官为代表的民主制的混合体。

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影响:

(1)在罗马法和法学家的理论中首次产生权利概念(法律的目的就是确定权利,保护权利;权利是为法律所确定和保护的利益;权力必须以权利为依据;权利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

(2)罗马法引进并发展了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是法律内在的合理法则,高于现实法律);

(3)罗马法学为政治学提供了一种权利思维方式(“法学的论证”是罗马法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方法,统治者的权力必须以权利为依据,权利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

1、政治学理论处于不发达状态

2、基督教信仰是分析、解释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学成为神学的分支,没有独立的表达形式

3、政治思想主题是政教关系,一切争论均围绕教权与王权展开

4、中世纪晚期在融合中创新,奠定多元政治文化根基

基督教给西方政治思想带来的变革:

1、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关注灵魂得救问题);

2、贬低世俗权威、疏远政治,双重政治忠诚(一仆二主,教权与王权);

3、信徒精神自由与平等,形成了关于人的新概念;

4、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5、教会法体系对于西欧法律的形成的作用

世纪西欧的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的特点:

社会背景1、民族国家兴起,生产力和大市场的发展受传统封建格局的阻碍,反封建与反教会具有统一性,新兴资阶力量弱借助王权来促进民族国家统一;

2、文艺复兴运动,个人走出神学的阴影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理性和经验成为政治思考的依据;

3、宗教改革运动,倡导教俗界限分明、教会势力削弱国王地位上升,民众提出反对一切封建压迫、要求社会普遍平等。

政治思想1、摆脱神学束缚,具有世俗性;

2、由神学政治观转向权力政治观,权力代替道德与神意成为国家和法律的基础;

3、以人为原点,以理性为依据,以发展个性、倡导进取精神的个人主义为伦理基础;

4、现代意义国家观念产生,国家被解释为人需要的产物;

5、维护君主制度,注重治国之道,是当时政治思想的共同选择和重要内容。

马基雅维利对政治思想的主要贡献:

(1)权力政治观:

人性恶是国家产生根源,财产因素是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统治权是国家根本问题,法律与军队是统治权的基础,主张政治与道德分离;

(2)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赞赏罗马共和政体,君主专制是最现实政体,只是临时措施;

(3)君主的统治方法:

不受道德约束,采用各种手段实现目的,应使人们恐惧,随时抛弃承诺。

他认为研究问题要从人们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而非书本。

丢弃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命题,将国家建立在人性和人的行为基础上,将研究政治问题的基础定为现实,成为西方人观察国家问题的基本立足点;他提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以法律与军队作为权力的构成要素。

他在近代历史上最早将政治的目标和道德分开来,从此权力成为国家一切机构、职能及法律体系的基础。

布丹主权论的基本内容及理论意义:

内容:

1、主权是高于任何公民、不受法律限制的权力;

2、主权是国家的本质,是区分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的标志;

3、国家是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

4、立法权是主权的首要内容;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性,它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不可分割转让;

5、主权并非绝对不受限制,它必须服从先于它存在的神法和自然法;

6、主权不得侵犯公民财产权;

7、主权者必须履行契约。

意义:

1、揭示了国家主权的重要属性,提出现代国家概念,国家代表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是一个主权组织;

2、第一次确定了国家和主权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将主权看做国家的本质特征;

3、布丹坚持主权绝对性的同时,强调公民在国家里享有财产自由,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以求保护其经济利益的要求。

格老秀斯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

1、自然法学说(人性是自然法的基础、理性与意志是法的基础、自然法源自理性,高于神法、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共同的道德标准是人类社会的结合力 )

2、政治学方法论即先天的论证方法(依据人类本性)、后天的论证方法(参照普遍事实,借助理性推论)、开创了法学和政治学“论证体系”的时代

3、国家与主权理论(国家的产生:

①热爱社会生活的本性;②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主权权具有内、外两个层面;否定人民主权,主张君主主权)

4、国际法思想,国际法即国际公法原则;国际法的目的在于寻求和平、减少战争;个人是古代万民法主体,国家是近代“万民法”的主体(即近代国际法)

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理论

1、自然权利观

 ○大胆批判神学经典,认为神学与哲学无关

 ○人性是出发点,自我保存是人之共性

 ○理性的本质在于爱自己,“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

 ○只有借助理性,才能保护自然权利

2、社会契约论

 ◇自然状态→社会契约→从社会到国家

 ◇国家的统治权以人们订立契约时转让的权利为基础,是社会中的最大权威

 ◇国家权力要强有力,借助恐惧来统治社会

 ◇否定君主制,赞美民主制,倡导贵族共和制

 ◇个人只将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社会,而保留财产权、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权;如果个人权利受到最高权力的侵犯,人民可以重新缔结契约

3、思想自由权

●受霍布斯影响,但主张在国家中保留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