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珐琅彩
青瓷
A.
B.
C.
D.
7.明清两朝都实行过海禁政策,甚至清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殖民者不断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B.重视陆路贸易,轻视远洋海外贸易
C.清政府妄自尊大,保守封闭D.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8.“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A.南宋临安B.元朝大都C.北宋开封D.唐朝长安
9.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扬州成为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②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③工商市镇蓬勃兴起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北魏开始推行,到唐朝中期瓦解,它的实行对封建经济的恢复和繁荣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瓦解也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以下关于均田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地主乘机占有大量土地的机会
C.从根本上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
D.均田制并未触动地主官僚的私有土地,且使农民从国家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授田.
11.茶税产生于唐代中叶。
当时茶叶产量已有相当的规模,销量很大,饮茶普及。
宋代改唐朝的茶税制,实行榷茶制,即由朝廷对茶叶实行专卖。
官府垄断行业,官商民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
为了缓和矛盾,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蔡京推出“政和茶法”,给了园户和商人一定生产自主权,调动了积极性,茶增1200多万斤,政府收息1000万贯。
依据材料不可见的是
A.唐朝茶叶生产大发展,销量大增,商人业茶可以致富B.宋一度实行榷茶制度,“禁民私卖”
C.宋朝重视茶以及茶税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
D.朝廷已将茶变为敛取资财满足奢侈消费和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
12.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秉奏说:
“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
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上述材料反映了
A.政府放宽政策,鼓励农民种棉,发展副业B.松江府一带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有所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松江府一带悄然出现D.松江府一带的土地兼并现象日渐严重
13.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二次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1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并日益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当时实现这种“融合”和“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天主教思想的传播B.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C.正常的贸易和文化交流D.伴随着地理的大发现,西欧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劫掠
15.16世纪初,一个西班牙人曾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我们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已经成为新的世界贸易中心 B.西班牙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殖民大帝国
C.西班牙掠得巨额财富,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西班牙的海上运输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16.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
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A.商贸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7.它带来的巨大动力,不仅使机器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展示了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的一种自然力量,也使人类步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下列未受它影响的是
A.珍妮纺纱机B.工厂制度的出现C.火车机车D.轮船
18.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B.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C.世界市场的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③武力威逼
④工业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
”其中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有哪些?
①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②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资本主义萌芽迅速成长④出现官僚资本主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1.“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这种情形的发生反映了
A.英国罪恶的三角贸易B.中英间的正当贸易C.大规模的鸦片走私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
解体"
A 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资本的积累
B 有利于催生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自由劳动力的增加
C 使自然经济逐步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所取代
D 使中国赶上并很快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
23.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图单位:
镑
A.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鸦片走私已耗去了中国的购买能力
C.英国制造品输入已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政府提高关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24.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封建君主加强对商业的控制B.清政府实行“新政”
C.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
25.一位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有可能会经历①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②20世纪20年代中期,企业每况愈下③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④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西南地区⑤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难以为继并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上看
A.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27.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
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图1珍妮纺纱机
图2早期机车
图3早期汽车
A.哈格里夫斯、史蒂芬孙、卡尔·
本茨
B.人工动力、蒸汽动力、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8.1956年中共八大确立了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而1958年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
A.过于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作用
B.使我国工业在十五年乃至更短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超了英美
C.使我国农业在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基础上,迅速地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
D.使我国科学和技术在实现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地赶上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
29.毛泽东曾在1962年发表过一份讲话:
“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
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
”这份讲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稳步走向正轨B.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
C.毛泽东已经完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D.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30.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与此
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业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全国。
其结果
A.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C.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D.使中国出现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
31.“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注:
“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跟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相比最大不同是
A.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再现或重建
B.是为了与相关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C.扬国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
D.是在套用西方的海洋观,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2.50年代后期,有一首歌《我有一个理想》,其中第一个理想就是要当工人。
小学规定每一个小学生都要学唱这首歌。
当时也确实有许多中小学生以当工人为理想,这与今天相比已经无法同日而语。
你认为影响五十年代末出现这一现象的不可能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B.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的代表——“铁人”王进喜的感召
C.“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
D.大跃进运动高潮的到来
33.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
其中,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在当时诸多的“卫星”中特别耀眼,以官方新华社、《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种媒体曾对之作了大量的报道。
引发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思想根源是
A.1958年总路线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三大改造
34.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曾召开过七千人大会,与会期间代表们可以“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
为什么要“出气”,出什么气。
七千人大会主要是针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而召开,一些党员干部在“大跃进”中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冲击,自然是要借这次会议的东风来“出气”了。
召开七千人大会的最根本原因是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1958年以来“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
C 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D 鼓舞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士气
35.请判断,下列选项对图中1959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材料提供的信息严重脱离实际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农业生产出现大发展
C.土地改革的实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D.风调雨顺,决策英明,农业生产喜获丰收
36.建国后直至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
A.由经济残破到国民经济的恢复B.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
C.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并逐个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
近代工业化
一、发展进程
中国
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影响,没有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
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和压榨,进程曲折而缓慢。
西方
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发展,西方的工业化尽管也曾遭受过来自封建专制势力的阻碍,但是重商主义的政策依然给了其发展的空间;
随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得到大大加快。
(1)试判断中、西方工业化起步的大致时间?
并依据材料一分别列举影响其进程的主要因素?
(10分)
材料二
二、领导力量
中国的工业化一开始就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大,民族资产阶级更没有能掌握其真正的领导权。
而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是一直在扮演着主角,只不过开始是商业资产阶级,后来是工业资产阶级,再后来是金融寡头在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成工业化领导者的主要因素?
(4分)
材料三
三、资金来源
洋务企业虽然多是政府出资,然有心则后力不足;
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早已被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所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没有经历过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资金更是严重不足。
伴随新航路开辟开始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使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源有了充足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3)西方开始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在康乾盛世,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却让英国人赶了先。
请依据所学知识列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五大条件及其来源?
材料四
四、工业化的次序
洋务企业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用轻工业来辅助;
而民族工业则偏于轻工业,重工业几乎无力触及。
因此,近代中国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西方工业化是先从轻工业开始,然后再发展到重工业,工业结构合理有序。
(4)请结合中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差异性,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不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内地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
"
一五"
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
材料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
——《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人的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唯一的最佳标志,它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平均寿命多15岁。
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比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随着国家几乎完成了一亿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了。
私人消费总支出以不变价格计算也大有增加。
工资实际上增加了几乎1/3,农民收入增加了1/5。
材料五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
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
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大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作者对一五计划的结果作出怎样的评价?
有何依据?
(6分)
(2)根据材料四,可知从“一五”到“二五”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五,指出50~70年代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题1.5分
1
2
3
4
5
7
8
9
10
11
14
15
16
17
18
C
B
A
D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26分)
(1)答案:
中:
19世纪;
西方:
17世纪;
(2分)
阻碍因素:
明清时期,受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背负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促进因素:
新航路开辟、重商主义、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制度(4分,两点即可)
(2)答案:
缺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仍居于主导地位(2分)
缺政治保障——国家不独立,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迫(2分)
缺思想解放——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依附性
(注:
答出一方面得2分,答对两方面即可,无需展开)
(3)答案:
制度条件——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前提;
资本条件——殖民掠夺(最大殖民帝国)和圈地运动;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和殖民侵略(最大殖民帝国);
技术条件——传统手工业技术的发达;
市场条件——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2分)
(日不落帝国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国内市场)(是必要条件也是直接原因)
答出一个条件及来源得2分)
(4)答案:
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推翻三座大山,工业化几无可能;
或思想解放、更新观念是工业化的首要条件;
或实现工业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或科技进步是工业化的强劲动力。
38.(20分)
答案:
(1)评价:
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依据: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如答“国民收入、工农业产量增长、人的寿命延长、入学人数增加”等亦可)
(2)变化:
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
原因:
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左”倾错误,采取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
(3)特点:
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中西部(2分)
工业布局极不均衡;
出于战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