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228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docx

全国高考上海市地理试题

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地理试题及答案

(文科使用)

本试卷共12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包括两大题:

第一大题为选择题:

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用圆珠笔或钢笔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码和校验码。

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

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

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用铅笔答题或写在答题卡上一律不给分。

所有考生应完成本大题共同部分。

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为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的试题.B组为“任选模块二”的试题:

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如果考生应答了两组试题,只对A组的应答进行评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

(一)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上海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①港区布局由沿江向沿海发展②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

③郊区农业用地面积由小到大④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3.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

4.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

(三)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人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

6.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B.沙丘C.海蚀柱D.V型谷

(四)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7.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9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0.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向B.东西向

C.西北—一东南向D.南北向

11.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六)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12.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B.平流层、电离层

C.平流层、中间层D.对流层、中间层

13.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4.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B.高出稍许C.高度相同D.高度较低

15.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B.沙滩地C.沼泽地D.自流盆地

16.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八)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17.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8.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

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九)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

村干部介绍说:

“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

19.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A.智利B.巴西C.阿根廷D.秘鲁

20.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A.耕地资源不足B.市场需求量不大C.水热资源贫乏D.农业劳力短缺

(十)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②城市人口剧增③水域面积扩大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2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

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B.扩大湿地面积C.开发旅游景点D.提供优质水源

23.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②风暴潮频发③长江径流量加大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十一)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

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24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B.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D.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25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珠海、南昌B.南昌、贵阳C.贵阳、厦门D.厦门、珠海

二、综合分析题(共100分)

第(十二)至第(十六)题为共同部分

(十二)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

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

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26.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7.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28.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

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29.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30.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

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

(至少答出两点)

(十三)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图回答问题。

(18分)

3l.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的作用。

3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方向)流动。

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海区。

3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3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

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十四)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右图)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茵的屋顶。

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眷”、“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

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材料二:

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

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6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

35.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国家),北与(国家)为邻。

河是瑞士唯一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

36.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37.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产业很发达,在这一产中,

业、业尤为突出。

38.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阶段。

39.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

40.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列举两例说明。

(十五)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

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4l.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4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4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

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