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0686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电脑黑客、病毒隐蔽性强、破坏性大、传播速度快,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甚至还会破坏电脑硬件。

(二)企业缺乏高素质、技能全面的人才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目前,许多企业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计算机知识很欠缺,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一点小问题都要找软件的维护人员。

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会知识知之甚少,双方不能很好配合。

大多数财会人员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相关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需要。

(三)财务软件本身存在间题,也给企业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1.不少财务软件的兼容性较差。

软件开发者在设计软件时,往往是许多人共同开发,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由于每个人的思维和理念都不尽相同,使得软件中的不同模块的同一功能都不一样。

例如,某一软件系统物流模块中的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这两个模块都提供了单据的查询功能,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查询条件,但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模块的过滤条件却不能修改。

在采购模块中查询账表时,如采购明细表,系统显示的字段相当多,并且许多都不为操作人员所需,而系统却没有提供删去这些字段的功能,导致在设置过滤条件时比较麻烦,又易出错。

而在库存模块中查询格关的账表时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增删过滤字段。

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

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渠道不通畅,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印输出成为下个子系统的键盘输人。

(一)利运行解决电算化管理中出现问厄的对策充分做好电算化前的准备工作和使用中的维护工作,保障系统的姗1.企业领导应真正重视电算化工作的实施。

企业电算化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外部及内部许多部门。

根据国内外应用成功的经验,这项工作必须由企业主要领导挂帅。

应从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并协助日常业务人员完成系统的试运行,确保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顺利实施。

在系统初始化过程中,项目小组人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人员提。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字数5000字左右急需,不要网上复制的,谢谢

您好,我这有篇范文,你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格式和题目;

浅析会计电算化【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

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

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

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

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

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

“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

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

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

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

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

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

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

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

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

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

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

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

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3.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

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

同时运算速度慢。

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

会计论文5000-6000左右

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杨照华(新疆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830001)【摘要】宏观经济转型和治国方略的转变必将引发会计革命。

以新修订《会计法》颁布为标志,会计将经由会计法制化向会计法治迈进。

会计责任的嬗变与经济体制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产权改革、市场诸利益主体、企业制度、会计监督机制、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与会计法制化相互制约、作用和影响,促使经济生活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实现会计工作理想的社会状态———会计法治,其遵循的目标、原则、途径等本文将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会计法制化市场经济制度会计法治目标原则条件途径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信息系统,在经济转轨和法制化进程中将呈现全方位的变化。

《会计法》的修订和逐趋完善,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制化已初具形态,为会计法治提供了基础环境和手段,将逐步实现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的过渡。

本文从经济体制的视角分析会计主体和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变迁,讨论会计责任的体制根源和会计法制的体制基础;

市场诸主体利益格局的形成要求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和管理工具必须提供以法制化作保障的会计信息,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法制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必将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文明和进步,由法律的调整最终上升为由道德规范予以调整。

一、会计法制与市场的关系会计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由若干利益鲜明的主体和游戏规则构成的权责系统。

会计法制通过对会计行为权利义务的设定,实现对会计关系(即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调整。

从而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有序发挥作用。

(一)从经济体制分析会计主体及会计责任主体的变迁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首先是要确定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或单位,旨在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界定提供会计信息的边界,从而解决会计的服务对象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宏观上制定企业财政财务政策及会计制度,控制企业资金审批、划拨、调配,审定企业财务报表、年度预决算和资产经营计划,核销企业呆坏账,核实批复报损金额等,形成高度集中统管的财会模式;

另一方面,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未完全分离,国家以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和所得税的征收。

在这种体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为一体,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实际上是在国家直接领导下的一个部门,国家和企业共同分割和分解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权限和会计的独立核算权。

会计核算的范围可视为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实质上是以国家的各项要求和指标为尺度来归集会计信息,是对计划经济予以局部的反映。

会计信息提供的目的主要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基于一定的管理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所要求。

因此,企业会计具有很强的宏观属性,国家在宏观上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观念趋于淡化和模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政企职责分开和两权分离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成为产权清晰的独立经济实体,自身经济利益随之凸现,为适应独立核算和自主理财的需要,企业会计核算范围由着眼于宏观转向于微观,核算的目的、范围及规则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从法律的角度看,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实质上并不具备完全的民事、刑事主体资格,其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囿于体制的框架形成很大局限。

会计主体是有别于法律主体的,当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时考察,两者具有统一性。

由于两种体制下存在两种不同的会计主体,基于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的归属,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也就有所区别。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企业仅作为国家计划经济末梢的终端,其会计行为是国家的宏观行为,国家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理论上应由国家来承担,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法律责任模糊,难以具体落实,形成会计法律有法难依。

可以说会计责任流于形式存在着体制的根由。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实体,承担着资产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基于多方利益主体的要求,企业必须规范会计行为,加强内外部的会计监督。

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促使会计责任从国家体制中分化出来,会计责任从单一的理论形式演变为对全社会的多元责任,企业在成为会计主体的同时也真正成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从会计主体和会计责任主体嬗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会计法制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难依,从制度约束到法律化,从长官意志到依法理财,会计工作也从无序到有序,逐步实现会计法制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会计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

求一篇5000字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提纲一、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1、管理会计中使用的某些方法与实践脱节2、管理会计的发展不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3、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4、管理意识薄弱

(二)影响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1、外部环境的影响2、内部环境的影响3、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二、促进管理会计发展的对策1、建立健全会计法律规范,加强会计信息管理2、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3、改革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4、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注重会计管理氛围的形成浅析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内容摘要}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更为重要,管理会计正日益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从管理会计观念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并就管理会计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管理会计,内部管理,环境前言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雏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要,加之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完善,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近些年我国一些企业开始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战略。

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管理会计只是零星分散应用,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而言,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公司管理的目的。

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国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初期,无论从认识和实践上,对管理会计都还停留在借鉴意义层面的讨论。

此时,管理会计并未引起国内会计界的足够重视。

90年代以后,虽然改革开放使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并没有注重这一变化,依然是一味地将管理会计局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上。

虽然出现了一些学术上的新动向,如大力推广国外成功的经验,总结并推广我国实践中的成功做法等,但这种结合也仅仅局限在具体做法的介绍推广这一很狭隘的方面。

(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会计中使用的某些方法与实践脱节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

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2、管理会计的发展不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物质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由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转向信息活动,产品也由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向信息技术密集型演化;

企业管理对象由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转向对信息技术资产和信息技术活动的管理;

企业组织结构有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转向系统网络管理结构;

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大为提升。

行业类型的多样、企业形式的演变、经营状况的不定要求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及时。

但是,我国现行的管理会计教材当中,大都是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讲解的,研究领域比较狭隘,理论创新没有跟上经济环境的这种变化。

3、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管理会计的运用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

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

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使他们没有精力去实践管理会计。

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

4、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

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其一,管理会计工作地位低下。

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帐、报帐,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

财务会计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会计属于副业,有精力和条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则干脆弃置不管。

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高。

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

谁能给写一个会计本科论文5000字要符合格式夜大而已大家不用鄙视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供你参考)摘要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会计制度也对该原则高度重视。

本文界定了会计谨慎性原则涵义,分析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指出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适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问题措施目录摘要I引言1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要求1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3

(一)在资产的定义方面的运用3

(二)在企业收益方面的运用4(三)在企业财务方面的运用5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6

(一)在操作中具有主观臆断性7

(二)与其他原则存在冲突7(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8四、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8

(一)适度的运用谨慎性原则9

(二)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9(三)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9(四)内外结合,强化约束机制10(五)进行充分会计信息披露10结语11参考文献12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引言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尤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司和投资者都特别重视资本保全,所以会计界愿意按谨慎性原则来处理企业有关资产、财务及企业收益等问题。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首次提出是在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规定:

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这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中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一般要求,使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在较大的范围内得到深层次的运用。

就谨慎性原则本身而言,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采用谨慎性原则将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判断。

如果不恰当的理解和应用谨慎性原则,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扭曲与失真,这同样是违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的。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要求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原则之一,又称稳健性原则或安全性原则,是一般性的会计原则。

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而形成的一种会计指导思想,要求会计人员在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理解谨慎性原则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要准确理解,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第二:

过度谨慎与过度乐观同样都是不可取的。

在会计实务中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并没有影响信息用户的决策。

谨慎性原则存在诸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它不利于决策,而且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着冲突。

事实上,这一观点是失之偏颇的。

会计信息是否有利于经营管理者和使用者作出决策,主要是看它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从前者来看,谨慎原则充分考虑了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因素,并使之体现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给投资者的是一份更加客观、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

从后者来看,谨慎性原则揭示了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使信息的相关程度大为增加。

可见实施谨慎性原则比不实施更加可靠和具有相关性。

也就是说,谨慎性原则并没有背离决策有用观。

近几年证券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处理的不稳健,导致了虚假利润,投资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从而遭受损失就是例证。

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1)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2)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

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

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了谨慎性原则,而且《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更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

下面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作以下。

你好,我现在需要一篇关于大专3000到5000字的会计毕业论文,你能

幸福校园有不少形式的论文范文,参考一下吧,希望对你可以有所帮助。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第一条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质量。

第二条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结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第三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认真进行会计监督。

第四条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第五条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六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