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996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3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知识上午卷及答案马骁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由题意:

(12-9)/12=25%,所以属于中等,故答案选(B)。

3.在粉细砂含水层中进行抽水试验,最适合的抽水孔过滤器是下列哪项?

(A)骨架过滤器(B)缠丝过滤器

(C)包网过滤器(D)用沉淀管替代

(C)

【解析】可根据《铁路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篇第三章第二节(抽水试验)第

(二)款第1小款第(4)条(P.165):

“细砂、粉砂,可采用包网过滤器或填粒过滤器。

”故正确答案选(C)。

4.在潮差较大的海域钻探,同次钻进前后需进行孔深校正时,正确的选项是下列哪一项?

(A)涨潮和落潮时均加上潮差

(B)涨潮和落潮时均减去潮差

(C)涨潮时加上潮差,退潮时减去潮差

(D)涨潮时减去潮差,退潮时加上潮差

(D)

【解析】“水上钻探实际孔深=总进尺(由水面算起)-水深”。

涨潮时,比原水深增大,应减去原水深和潮差。

退潮时,由于现水深变小,现水深就是由原水深减去潮差,代入上式就得到减去原水深加上潮差。

故正确答案选D。

5.岩体体积结构面数含义是指下列哪项?

(A)单位体积内结构面条数(B)单位体积内结构面组数

(C)单位体积内优势结构面条数(D)单位体积内优势结构面组数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地质基本知识(岩石及岩体的工程性质:

岩体体积结构面数含义)”。

结构面系指地质发展史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方位、一定形态、一定规模和特性的延展长、厚度薄的地质介面,包括层面、节理和断层等。

一般按组数计,决定岩体稳定性的结构面为优势结构面,单位体积内优势结构面的组数,称为岩体体积结构面数。

6.关于潜水地下水流向的判定,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从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钻孔中测定水位,按从高到低连线方向

(B)从多个钻孔测定地下水位确定其等水位线,按其由高到低垂线方向

(C)从带多个观测孔的抽水试验中测定水位,按主孔与最深水位孔连线方向

(D)从带多个观测孔的压水试验中测定水量,按主孔与最大水量孔连线方向

【解析】可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九篇第三章第一节第一条(P.993)内容:

地下水的流向可用三点法测定。

沿等边三角形(或近似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布置钻孔,以其水位高程编绘等水位线图。

垂直等水位线并向水位降低的方向为地下水流向。

三点间孔距一般取50~150m。

由此,可判断选项(B)正确。

7.在带多个观测孔的抽水试验中,要求抽水孔与最近的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项?

(A)减少水力坡度对计算参数的影响

(B)避免三维流所造成的水头损失

(C)保证观测孔中有足够的水位降深

(D)提高水量和时间关系曲线的精度

【解析】

(略)

8.在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有机质含量是用下列哪个温度下的灼失量来测定的?

(A)70°

C(B)110°

C(C)330°

C(D)550°

C

【解析】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第4.2.3条表4.2.3下面的注:

有机质含量

为550°

C时的灼失量。

9.在城市轨道交通详细勘察阶段,下列有关地下区间勘察工作布置的说法,哪一选项不符合规范要求?

(A)对复杂场地,地下区间勘探点间距宜为10~30m

(B)区间勘探点宜在隧道结构中心线上布设

(C)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

(D)对非岩石地区,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倍的隧道直径(宽度)

【解析】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第7.3.3条表7.3.3:

表7.3.3勘探点间距(m)

场地复杂程度

复杂场地

中等复杂场地

简单场地

地下车站勘探点间距

10~20

20~40

40~50

地下区间勘探点间距

30~50

50~60

由此可判断(A)正确。

根据第7.3.4条第4款:

区间勘探点宜在隧道结构外侧3m~5m的位置交叉布置。

由此可判断(B)是错误的,不符合规范要求。

故答案选(B)。

根据第7.3.5条第3款:

对区间工程,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地板以下不应小于3倍隧道直径(宽度)或进入结构地板以下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不应小于5m。

故(D)正确。

根据第7.3.6条:

地下工程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

故(C)正确。

10.在公路工程初步勘察时,线路工程地质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各不宜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A)50m(B)100m(C)150m(D)200m

【解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第5.2.2条第3款:

路线工程地质调绘应沿路线及其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各不宜小于200m。

故正确答案选(D)。

11.在钻孔中使用活塞取土器采取Ⅰ级原状土试样,其取样回收率的正常值应介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范围之间?

(A)0.85~0.90(B)0.90~0.95(C)0.95~1.00(D)1.00~1.05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9.4.1条条文说明第2款,可判断(C)正确。

12.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进行含水率试验时,应将温度控制在下列哪个范围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A)65~70°

C(B)75~80°

C(C)95~100°

C(D)105~110°

【解析】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第34.0.4条第1款判断,选项(D)正确。

13.下列关于建筑工程初步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哪一选项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

(A)勘探线应平行于地貌单元布置

(B)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C)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D)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A)

【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4.1.5条第1、2、3款规定:

4.1.5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

3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故答案选(A)。

14.在计算地下车库的抗浮稳定性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规定,应采用以下哪种荷载效应组合?

(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永久组合

(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频遇组合

(D)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5条第3款: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故正确答案选(D)。

15.在以下作用(荷载)中,通常不用于建筑地基变形计算的作用效应是哪项?

(A)风荷载(B)车辆荷载

(C)积灰、积雪荷载(D)安装及检修荷载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5条第2款: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故正确答案选(A)。

16.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规定,下列哪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不属于甲级?

(A)邻近地铁的2层地下车库

(B)软土地区三层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C)同一底板上主楼12层、裙房3层、平面体型呈E形的商住楼

(D)2层地面卫星接收站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表3.0.1规定,可判断选项(D)正确。

17.某软土场地,采用堆载预压法对其淤泥层进行处理,其他条件相同,达到同样固结度时,上下两面排水时间为t1,单面排水时间为t2,则二者的关系为下列哪项?

(A)t1=(1/8)t2(B)t1=(1/4)t2

(C)t1=(1/2)t2(D)t1=t2

【解析】根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第7.1.7条式(7.1.7-5):

时间因素

,其他条件相同,达到同样固结度时,时间因素也应相等,即

,则:

,对双面排水

为土层厚度之半,对单面排水

为土层厚度,则有:

,解得:

故正确答案选(B)。

18.软土场地中,下列哪个选项对碎石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影响最大?

(A)桩周土的水平侧限力(B)桩周土的竖向侧阻力

(C)碎石的粒径(D)碎石的密实度

【解析】软土场地中,碎石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大小受桩周土的性质影响系很大,桩周土性质较好,则桩周土水平测限力就大,成桩效果好,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就大,反之就小。

故选项(A)正确。

19.比较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处理淤泥地基,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相同

(B)预压区边缘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

(C)均需控制加载速率,以防加载过快导致淤泥地基失稳破坏

(D)堆载预压法土体总应力增加,真空预压法总应力不变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5.1.5条规定,可判断(C)是错误的。

堆载预压的预压区边缘土体往外侧移,而真空预压预压区边缘土体是向内侧移的,所以(B)不正确。

堆载预压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先不断增加,之后慢慢消散;

而真空预压法地基中孔隙水压力随着预压瞬间加压而直接减小,所以它们的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因此(A)是错误的。

堆载预压法由于增加了外加荷载,土体总压力是增加的,而真空预压法只是真空泵吸力排出水分,总应力不变,故(D)正确。

20.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的有关规定,对局部软弱地基进行换填垫层法施工时,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采用轻型击实试验指标时,灰土、粉煤灰换填层的压实系数应大于等于0.95

(B)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指标时,垫层施工时要求的干密度应比轻型击实试验时的大

(C)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压实系数可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检验

(D)验收时垫层承载力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进行检验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4.2.4条表4.2.4及其下面的注2,可判断选项(B)是错误的。

再根据第4.4.1、4.4.2、4.4.4条可判断(A)、(C)、(D)是正确的。

21.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时,以下哪个论述是错误的?

(A)膜下真空度应稳定地保持在86.7kPa以上,射流真空泵空抽气时应达到95kPa以上的真空吸力

(B)密封膜宜铺设三层,热合时宜采用双热合缝的平搭接

(C)真空管路上应设置止回阀和截门,以提高膜下真空度,减少用电量

(D)当建筑物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可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且总压力宜超过建筑物的竖向荷载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5.2.22、5.3.10条可判断(A)是正确的。

根据5.3.12条第2款和第5.3.13条第3款,可判断(B)是正确的。

根据第5.1.7条可判断(D)正确。

根据第5.3.11条条文说明:

为避免膜内真空度在停泵后很快降低,在真空管路中应设置止回阀和截门。

由此可判断选项(C)是错误的。

22.某建筑地基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

①素填土,厚2.2m;

②淤泥,含水量为70%,厚5.0m;

③粉质黏土,厚3.0m;

④花岗岩残积土,厚5.0m;

⑤强风化花岗岩,厚4.0m。

初步设计方案为:

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直径Φ600,长9.0m,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算得桩间距为800mm。

审查人员认为搅拌桩太密,在同等桩长情况下,改用以下哪个方案最适合?

(A)石灰桩(B)旋喷桩

(C)挤密碎石桩(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解析】石灰桩法一般处理深度在6~8m,故(A)不合适。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2.1条,碎石桩法一般适用于挤密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以及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故(C)不合适。

根据规范地7.7.1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自重固结已完成的素填土地基,则(D)也不合适。

根据7.4.1条第1款:

旋喷桩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流塑、软塑和可塑)、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在同等桩长的情况下,旋喷桩间距可以放大些,是最合适的,故正确答案选(B)。

23.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下列关于地基处理的论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经处理后的地基,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B)处理后的地基可采用圆弧滑动法验算整体稳定性,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

(C)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工作特性是在等变形条件下的增强体和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

(D)多桩型复合地基中的刚性桩布置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3.0.4条规定,可判断(A)正确。

根据第3.0.7条,可判断(B)正确。

根据第7.9.2条条文说明,可判断选项(C)是正确的。

根据第7.9.4条规定: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布桩宜采用正方形或三角形间隔布置,刚性桩宜在基础范围内布置,其他增强体布桩应满足液化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对不同性质土质处理范围的要求。

因此(D)事错误的。

24.某场地采用多桩型复合地基,采用增强体1和增强体2,见下图,当采用多桩(取增强体1和增强体2各两根)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时,荷载板面积取下列哪个选项?

(A)s12+s22(B)2s1s2

(C)(s1+s2)2(D)2s12+2s22

【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9.11条条文说明: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载荷板尺寸原则上应与计算单元的几何尺寸相等。

由题意,计算单元取增强体1和增强体2各两根,为图中虚线范围,其面积为:

25.采用复合式衬砌的公路隧道,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板及无纺布组成的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渗漏进入衬砌内。

下列哪项要求不符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规定?

(A)无纺布的密度不小于300g/m2

(B)防水板接缝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C)在施工期遇到无地下水地段也应设置防水层

(D)二次衬砌的混凝土应满足抗渗要求,有冻害地段的地区,其抗渗等级应不低于S6

【解析】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第10.2.2、10.2.3条规定,可判断选项D不符合该规范规定。

26.对于隧道仰拱和底板的施工,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的要求?

(A)仰拱或底板施作前,必须将隧底虚渣、积水等清除干净,超挖部分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与找平

(B)为保持洞室稳定,仰拱或底板要及时封闭

(C)仰拱应超前拱墙衬砌施作,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

(D)在仰拱或底板施工缝、变形缝处应按相关工艺规定作防水处理

【解析】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第7.2.6条规定,可判断选项(A)不符合规范的要求。

27.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宜采用喷锚支护,其基层平整度应符合下列哪个选项?

(D为初期支护基层相邻两凸面凹进去的深度;

为基层两凸面的距离)

(B)

(D)

【解析】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第7.2.1条第2款规定,可判断选项(B)正确。

28.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预应力锚杆施工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时,关于注浆孔的设置,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注浆管应在锚杆全长范围内设置注浆孔

(B)注浆管应在锚杆前端1/4~1/3锚固段长度范围内设置注浆孔

(C)注浆管应在锚杆末端1/4~1/3锚固段长度范围内设置注浆孔

(D)注浆管应在锚杆末端1/4~1/3锚杆全长范围内设置注浆孔

【解析】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4.8.4条第4款,可判断选项(C)正确。

29.某建筑深基坑工程采用排桩支护结构,桩径为1.0m,排桩间距为1.2m。

当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计算时,单根支护桩上的土反力计算宽度为下列哪个数值?

(A)1.8m(B)1.5m(C)1.2m(D)1.0m

【解析】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4.1.7条规定,对园形桩排桩的土反力计算宽度为:

m。

30.某基坑深10m,长方形,平面尺寸为50m×

30m,距离基坑边4~6m为3层~4层的天然地基民房。

场地地层从地面起为:

①填土层,厚2m;

②淤泥质黏土层,厚2m;

③中砂层,厚4m;

④粉质黏土层,可塑到硬塑。

承压水水头位于地面下1m,按照基坑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以下哪一个支护方案是最合适的?

(A)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B)钢板桩加锚索支护

(C)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支护(D)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支护

【解析】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3.3.2条表3.3.2的规定:

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用于淤泥质土基坑时,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故(A)不合适。

根据表3.3.2的规定:

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支护适用于淤泥质土、淤泥基坑,且基坑深度不宜大于7m,故(C)不合适。

根据第4.3.1条第2款:

当支护桩施工影响范围内存在对地基变形敏感、结构性能差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不应采用挤土效应严重、易塌孔、易缩径或有较大振动的桩型和施工工艺。

钢板桩施工时振动较大,而本题距离基坑边4~6m为3层~4层的天然地基民房,故(B)不合适。

所以最合适的支护方案是(D)。

31.在Ⅳ级围岩地段修建两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时,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要求?

(A)应综合隧道地质和进出口地形条件以及使用要求确定最小净间距

(B)最小净间距小于6m时可用系统锚杆加固中间岩柱,大于6m时可用水平对拉锚杆取代

(C)施工过程应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测量、早封闭”的原则,以确保中间岩柱的稳定

(D)应优先选用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小导管注浆作为超前支护措施

【解析】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第11.1.2条第1、2、4款规定,可判断(A)、(C)、(D)是符合规范的要求。

根据第11.1.2条条文说明第2款:

其中水平对拉锚杆主要用于最小净距小于6m时,当大于6m时,则可采用系统锚杆取代。

由此可判断(B)不符合规范要求。

3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在深厚第四系覆盖层地区,对于可液化土的液化判别,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正确?

(A)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饱和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5%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B)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拟建8层民用住宅采用桩基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地基土的液化情况时,可只判断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C)当饱和砂土未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D)勘察未见地下水时,应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进行液化判别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第2款,可判断(A)正确;

第4.3.3条第3款,可判断(D)正确。

根据第4.3.4条和4.2.1条规定,可判断(B)不正确;

(C)是正确的。

33.下列关于建筑抗震设计叙述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设计地震分组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对应于抗震设防的三个地震烈度水准

(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所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

(C)设计特征周期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取

(D)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1条条文说明、3.2节条文说明,可判断(D)是正确的。

3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关于砂土液化可能性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颗粒磨圆度越好,液化可能性越大

(B)排水条件越好,液化可能性越大

(C)震动时间越长,液化可能性越大

(D)上覆土层越薄,液化可能性越大

【解析】土层的排水条件包括土的透水程度、排渗路径及排渗边界条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排水条件越好,超静孔隙水压力越易消散,所以液化的可能性相对越小;

反之,越大。

故(B)不正确。

35.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下列哪个选项符合要求?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

400,允许放大使用

(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

400,可放大使用

(C)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扩建工程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应作专门研究

(D)核电站可直接采用本标准

【解析】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4.2、4.3条规定:

4.2本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