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973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docx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

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资料含答案解析(第三篇)

Ø单选题-1

影响药物吸收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

A红灵散与吲哚美辛

B苓桂甘枣汤与心得安

C女金丹与阿米卡星

D千柏鼻炎片与异烟肼

E麻仁丸与利福平

【答案】C

【解析】

碱性中药如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等,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药效增加20~80倍,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使耳毒性增加,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故长时间联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Ø单选题-2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属于

A风寒头痛

B风湿头痛

C瘀血头痛

D风热头痛

E肝阳头痛

【答案】C

【解析】

瘀血头痛的症状通常为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

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Ø单选题-3

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是

A木瓜丸

B舒筋丸

C醒消丸

D苏合香丸

E独活寄生丸

【答案】B

【解析】

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Ø单选题-4

患者无法入睡,情志变化时症状加重,平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舌苔薄白,脉弦。

患者的辨证当属

A心火炽盛

B肝气郁结

C阴血亏虚

D心脾两虚

E痰气互结

【答案】B

【解析】

从患者的症状判断,患者属于“肝气郁结“的不寐。

Ø单选题-5

某女40岁,月经漏下不止,经血色暗伴有血块已有2月,时见乏力倦怠,舌边尖有瘀点,脉涩,对其应采用的治则是

A祛邪

B扶正

C先祛邪后扶正

D先扶正后祛邪

E扶正和祛邪兼用

【答案】C

【解析】

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

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Ø单选题-6

下列不属于疮疖的健康指导的是

A饮食宜清淡

B疮疖皮肤表面溃烂时,不宜自行挤压

C以硫黄皂清洁疮疖皮肤表面

D忌荤腥油腻

E增强体育锻炼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疮疖的健康指导。

①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烟酒、辛辣、荤腥油腻之品。

②疮疖皮肤表面宜用清水清洗,不宜用肥皂、沐浴液清洗,不宜使用化妆品。

不成熟的疖肿,不宜挤压和过早切开。

③疮疖皮肤表面有破溃的地方,不宜自行挤压,需到医院及时就诊。

④讲卫生、勤洗澡、晒被褥,增强体育锻炼。

Ø单选题-7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A形体消瘦

B五心烦热

C口燥咽干

D畏寒肢冷

E眩晕失眠

【答案】D

【解析】

阳虚证,则除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蜷卧嗜睡、脉微无力等气虚功能衰减的证候外,还常兼见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或尿少、肿胀、面白舌淡等阳不制阴、水寒内盛的证候。

Ø单选题-8

治疗咳嗽燥邪犯肺证,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通宣理肺丸

B二母宁嗽丸

C蛇胆川贝液

D固本止咳片

E小青龙合剂

【答案】A

【解析】

风寒犯肺[症状]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解表。

[方剂应用]杏苏散(杏仁、苏叶、茯苓、甘草、前胡、陈皮、半夏、桔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通宣理肺丸、半夏露糖浆、杏苏止咳糖浆。

Ø单选题-9

“小毒”中药是

A吴茱萸、蛇床子

B车前子、地肤子

C山豆根、制川乌

D马钱子、天仙子

E枇杷叶、侧柏叶

【答案】C

【解析】

2015版《中国药典》载有毒性药材和饮片共计83种,其中有大毒的饮片10种,如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草乌、斑蝥等;有毒的饮片42种,如三颗针、山豆根、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附子、雄黄、制川乌等;有小毒的饮片31种,如土鳖虫、川楝子、苦杏仁、北豆根、重楼、蛇床子、吴茱萸等。

Ø单选题-10

阴虚津亏者,忌用

A白果

B瓜蒌

C杜仲

D牡蛎

E诃子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的掌握情况,其中白果的别名是银杏;瓜蒌的别名是全瓜蒌、栝楼、药瓜;杜仲的别名是川杜仲、木棉;诃子的别名是诃子肉、诃黎勒。

Ø单选题-11

某患者失眠,医生运用三黄泻心汤联合催眠镇静药进行治疗。

三黄泻心汤与催眠镇静药联用,后果是

A柴胡桂枝汤与抗癫痫药联用

B补中益气汤与抗胆碱酶药联用

C芍药甘草汤等与苯巴比妥类联用

D八味地黄丸与降血糖药联用

E山楂与磺胺类药物联用

【答案】B

【解析】

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联用,治肌无力疗效较好。

Ø单选题-12

患者鼻涕黄浊,黏稠如脓样,有臭味,鼻塞重,嗅觉差。

伴见头痛较剧,口苦,咽干,目眩,耳鸣,寐少梦多,烦躁焦虑。

则适用的治法和方药是

A鼻炎片

B藿胆片

C青果丸

D铁笛丸

E清咽丸

【答案】A

【解析】

患者证属风热蕴肺导致的鼻渊,症状见鼻塞,涕黄稠而量多,嗅觉差,鼻黏膜红肿,可伴头痛,发热,汗出,胸闷,咳嗽,痰多。

舌红苔黄,脉浮数。

可选用的中成药有:

鼻炎康片,辛夷鼻炎丸,鼻炎片,鼻窦炎口服液。

Ø单选题-13

鼻渊,证胆经郁热可见

A脑崩

B头风

C中消

D小肠火

E流火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鼻渊。

鼻渊是指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中医称之为“脑漏““脑砂““脑崩““脑渊“。

Ø单选题-14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

证属

A理气活血,温经止痛

B理气活血,助阳暖宫

C理气活血,养血调经

D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E理气活血,补肾益气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医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和阳虚内寒型,其中气滞血瘀型的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瘀止痛;阳虚内寒型的治法是助阳暖宫,温经止痛。

Ø单选题-15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A表证

B寒证

C热证

D虚证

E阳证

【答案】D

【解析】

气短乏力是气虚的典型症状,因此八纲辨证属于虚证。

Ø单选题-16

某患者失眠,医生运用三黄泻心汤联合催眠镇静药进行治疗。

三黄泻心汤与催眠镇静药联用,后果是

A石菖蒲与抗癫痫药物联用

B芍药甘草汤与解痉药联用

C钩藤散与甲基多巴联用

D朱砂和阿司匹林联用

E小青龙汤与氨茶碱联用

【答案】D

【解析】

碱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如瓦楞子、海螵蛸、朱砂等,不宜与酸性药物如胃蛋白酶合剂、阿司匹林等联用,以免因联用而使疗效降低。

Ø多选题-17

极易霉变的环境温度

A湿度

B温度

C日光

D空气

E虫害

【答案】A

【解析】

环境因素主要有:

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虫害、包装和贮存时间。

Ø多选题-18

罂粟壳的处方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A处方须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

B须使用麻醉药专用处方方可调剂

C成人一次正常用量为每天3~6g

D每张处方不超过7日用量

E须与群药一起调配

【答案】A

【解析】

罂粟壳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麻醉药处方方可调配,应于群药中,且与群药一起调配,不得单方发药,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3~6g。

处方保存三年备查。

Ø多选题-19

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包括

A贮藏精气

B传化水谷

C不接触水谷

D受盛水谷

E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奇恒之腑生理特点的掌握。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虽名为腑,但不与水谷直接接触,有异于六腑;其功能“以藏为主“,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为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

Ø多选题-20

瘀血形成的主要原因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气逆

E血热

【答案】A

【解析】

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

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