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949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ocx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建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二、教学重点:

1、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一)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

1、宁汉对立与宁汉合流

“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立即着手建立中央政权。

决定定都南京,不承认武汉国民党及中央党部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法性。

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蒋介石虽没有担任政府的最高职务,但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军权,实际上主宰着这个政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面对的是十分尖锐的党争和政争。

是时,国民党内的三个集团(即武汉的汪精卫集团、上海的西山会议派、南京的蒋介石集团)都力图享有国民党“正统”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就形成了宁、汉对峙的局面,随时都有可能兵戎相见。

迫于多方压力,蒋介石突然于8月13日宣布辞职。

由于蒋介石对宁、汉以对等形式合作存有顾虑,因此,蒋介石的辞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宁、汉合作的实现。

于是,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宁、汉合作正式实现。

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内部表面上的统一,不能掩盖各自的利益矛盾,合作很快又为新的分裂所代替,出现了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局面。

但在国民党内部各派别纷争不已的时候,北方的奉张乘机对山西的国民革命军和陕西、河南的国民革命联军发动进攻。

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工农武装割据在全国各地出现,严重威胁着国民党政权的巩固。

为此,国民党各派、各集团又主张蒋介石复职。

1928年1月2日,蒋介石回南京复职,并立即着手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以决策若干重大问题。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统一。

2、二次北伐与济南惨案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南京国民政府立即将北伐各军改编为4个集团军,分别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集团军总司令,全军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何应钦。

全军共有40多个军70万人。

4月5日,国民革命军在徐州誓师北伐。

5月10日,国民革命军进入济南。

当国民革命军进占济南,准备继续北进时,日本政府进行了武装干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并于5月11日攻占济南。

5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山东兖州举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绕道北上。

很快逼近北京郊区,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于6月3日退出北京。

3、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张作霖6月3日退出北京,6月4日晨,当其专列穿行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老道口交叉点处的桥洞时,被日本预埋的地雷炸伤致死,是为“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炸后,奉军全线向东北撤退,东北局势一片混乱。

6月17日,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化装秘密回到沈阳,在张作相等元老扶佐下,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初步稳定了东北局势。

7月1日,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军事、经济、政治压力,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为,决不妨碍统一,并派代表与南京方面联络。

经曲折谈判,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联名通电全国称:

“仰承先大之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是日起,东三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和居民一律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是为东北易帜。

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

全国表面的统一得以完成。

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二)国民党政府建立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措施:

1、实行“训政”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便借用孙中山革命程序说颁行了《训政纲领》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

孙中山曾将革命与建设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

同时,孙中山提出,在“训政”时期,以国民党代替人民行使国家管理权力,通过训政阶段,实现民主政治。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立即片面地借用了孙中山革命程序说,在1928年8月的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实施“训政”的决议。

10月3日,国民党中央第172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来临。

中国国民党“力求达训练国民使用政权”,“于必要时,得就于人民之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权,在法律范围内加以限制”。

这就把中国国民党法定为最高训政者。

2、建立庞大的军队。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进一步整编加强正规军。

1932年6月,国民党军队统一编为48个军96个师,完成了自二次北伐以来的编遣工作,这是一支以黄埔军人为骨干的现代军队,即中央军。

为强化中央军,蒋介石聘请大批外国顾问,购买大量外国军火,采用新式武器装备。

各地大小军阀还掌握着大量的地方部队。

1933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开办军官训练团,对师以上高级军官进行“精神训练”,要求学员“绝对信仰统帅和绝对服从命令”。

国民政府还建立了省以下的地方保安机构、民团和保安队,平时执行宪兵警察的职务,保卫地方治安,战时则加入正规部队。

3、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军统”与“中统”)

为了加强对国民党内部的控制和对全国人民的统治,蒋介石建立了庞大的特务组织。

1928年,蒋介石授意陈果夫、陈立夫成立“中央俱乐部”,形成了以二陈为中心的CC系(CentralClub)。

二陈又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内设立了“党务调查科”,在各地设立调查室,建立了全国调查网,专门从事特务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二陈成立了“国民党忠实同志会”,到各省市秘密组织分会。

二陈又在南京成立了特工总部,侦查、逮捕异己分子和共产党人。

CC系分子遍布国民党各种机关和部门,进行各种特务活动。

1932年3月,蒋介石指使黄埔军人贺衷寒、戴笠、康泽等人,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

接着在复兴社内成立了核心组织力行社。

力行社仿照墨索里尼的褐衫党和希特勒的黑衫党,身着蓝上衣、黄裤子,故称蓝衣社。

蓝衣社设有特务处和别动队,主要在国民党军事系统从事特务活动。

1934年,蓝衣社特务处扩大成为军事委员会特务处。

1937年4月,党务调查处和军委会特务处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陈立夫兼局长。

1938年8月,其中的第一处扩大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第二处扩大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

“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系统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进一步法西斯化。

4、推行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

儒家的政治学说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

因之,便有了汉代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的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朝又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设甲生。

至清,终于形成了与民国时期十进位的保甲制极为相似的“牌甲制”,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由此建立起了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

  民国成立之初,由于受西方以个人为社会组织单位的政治观的影响,废弃了保甲制度。

民国保甲制度提出于国民党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之时,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督师江西,认为剿共不力的原因之一是民众不支持政府。

于是在“剿匪总司令部”所属党务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地方自卫处,研究保甲制度,草拟法规,先在江西试行。

1934年,国民党中政会第432次会议议决由行政院通令各省市切实办理地方保甲,据此,行政院于同年12月通知各省,普遍实行保甲制度。

于是,保甲制度便由“剿匪”区推向全国。

保甲制的基本形式是10进位制(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保甲制的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5、实行文化专制。

国民政府在其统治时期出台了大量以审查新闻舆论为目的的法令、法规,这些法规的不断出台与完善,使得国民党政权的新闻检查达到了密如天网的地步。

1930年12月,国民党制订的《出版法》对于出版限制主要是申请登记和出版品内容的限制。

从法律学的角度看,它属于注册登记制。

但随后的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又公布了《宣传品审查标准》,该《标准》宣称:

凡宣传共产主义便是“反动宣传品”;批评国民党便是“危害民国”;对其统治不满则是“反动”;这些文稿一律禁止出版。

这一《标准》的颁布,预示着注册登记制向审查制的发展倾向。

1934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图书杂志审查办法》,规定一切图书、杂志应于付印前将稿本送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审查委员会有权删改稿本,删掉的地方不许留下空白。

1935年7月15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颁布了《修正出版法》,规定报刊应于“首次发行前,填具登记申请书,呈由发行所所在地之地方主管官署核准后,始得发行。

”这两个法规,实际上将由原《出版法》规定的注册登记制改成了干涉舆论自由的审查批准制。

这一改动一直延续到国民党退出大陆。

为了加强对新闻出版业的审查体制建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一系列的专门机构。

凡是报纸使用的电讯和稿件,均由中宣部审查处审理;凡是图书杂志的原稿,便由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来处理;如果是戏剧剧本,则由戏剧审查委员会和图书杂志处共同处理。

这些机构都属于国民党中宣部。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中国革命的低潮

1、革命阵线缩小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革命力量受到极大催残,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党的优秀干部被捕被杀,阶统力量发生了新的组合,民族资产阶级退出革命营垒,附合了大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也发生动摇而离开了革命,继续坚持革命斗争的一时只剩下了无产阶级、农民和贫苦的小资产阶级。

2、革命力量被摧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第2天即1927年4月19日就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通令“缉拿”共产党领导人和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190人。

随后成立以邓泽如为主席的“中央清党委员会”,制定“清党原则”六条,在南京国民政府所辖各地推行“清党”。

七一五改变后,“清党”推至武汉地区。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制止共产党阴谋案》,规定全面“铲除”和“预防”共产党之理论、方法、机关、运动。

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法》,规定:

凡“意图颠覆政府僭窃土地或紊乱国宪”者,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1931年1月,又颁布《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清党”、屠杀政策下,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其他革命者、民主人士,均以各种罪名被杀害。

据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者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如陈延年、越世炎、罗亦农、萧楚女、向警予、彭湃、恽代英、蔡和森等先后被杀害。

著名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等也被杀害。

南京国民政府的疯狂屠杀政策,埋下了仇恨,播下了内战的种子。

3、革命运动较冷清

党员由原来的5.7万多人减少到1万人左右;城市工人斗争由进攻转入防御,参加罢工的工人中,店员和手工业工人较多,而且多是经济斗争,取得胜利的极少;农民的斗争则是此起彼落,处于散漫而不集中的状态,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的形势已经过去了。

现在,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

(二)武装革命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