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897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

《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新人教有解析Word下载.docx

敞口放置的蒸馏水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A、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C、根据液氧是氧气的液态进行解答;

D、根据敞口放置的蒸馏水含有溶解的少量氧气进行解答.

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B符合题意;

C、液氧是氧气的液态,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敞口放置的蒸馏水含有溶解的少量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3.(3分)(2012•金山区一模)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

2个氮分子:

2N

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Al3+

4个氢原子:

2H2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A、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氮分子表示为:

2N2;

故A说法错误;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但碳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2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CO32﹣,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碳酸根离子答案为2CO32﹣.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

,故C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4H,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3分)(2012•金山区一模)硫酸锂(Li2SO4)用作特种高强度玻璃的原料,其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  )

﹣2

+1

+2

+4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解答.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可得硫酸锂(Li2SO4)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

2x+(﹣2)=0,x=+1.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指定元素化合价计算方法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5.(3分)(2012•金山区一模)依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能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方法有隔绝氧气,降温,撤离可燃物.

将二氧化碳倒入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看到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蜡烛不燃烧是因为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并不是降温,故D说法错误.

会根据现象分析总结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关健.本题在考查二氧化碳性质的同时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习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6.(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空气与水.

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能改变其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B、常温时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可以选择收集方法,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能改变其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此说法正确;

B、常温时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故此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是黑色固体,故此说法错误;

D、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可以选择收集方法,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此说法正确;

答案:

C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很多新知识,验证一些现象与结论.因此,学习化学时,不要错过每一个实验,更不要轻易放过实验中的每一个现象.

7.(3分)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是(  )

氯酸钾、石灰浆

铁水、稀硫酸

蒸馏水、冰水共存物

干冰、稀盐酸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物质的分类.

根据溶液和化合物的概念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氯酸钾是化合物;

石灰浆属于悬浊液,故A错;

B、铁水属于单质;

稀硫酸属于溶液,故B错;

C、蒸馏水属于化合物,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

D、干冰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固态,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稀盐酸属于溶液,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对溶液和化合物的判别,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8.(3分)鉴别日常生活中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

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HCl气体和CO2;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NH4NO3和NaCl;

加水

纯金和黄铜饰品;

在空气中加热

物质的鉴别、推断;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硬水与软水;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金属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鉴别题.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有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HCl气体和CO2通入到水中后会生成盐酸和碳酸;

过氧NH4NO3和NaCl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存在不同的变化;

假黄金中的铜加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表面变黑,据此解答.

A、肥皂水加入硬水中产生浮渣泡沫少,软水产生较多的泡沫,故A可以鉴别两者;

B、HCl气体和CO2通入水后会变成盐酸和碳酸,溶液均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均是变红色,故两者采用该方法不能鉴别两者;

C、NH4NO3和NaCl;

加水后硝酸铵的溶液温度会降低,氯化钠的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鉴别两者;

D、金灼烧没有变化,假黄金中的铜加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表面变黑,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

9.(3分)(2012•金山区一模)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B、根据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C、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

D、铜块和纳米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都属于铜单质,只是形状不同而已.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O3)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C不符合题意;

D、铜块和纳米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都属于铜单质,只是形状不同而已,纳米铜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它和氧气接触面大的原因.故D符合题意.

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把粒子的性质和一些宏观现象联系起来.

10.(3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KCl

KClO3

加热

B

N2

O2

灼热CuO

C

FeCl2

CuCl2

过量的铜粉

D

CO2

CO

导出后点燃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盐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KCl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O2不能与氧化铜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过量的铜粉不能与CuCl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3分)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

100g

50g

150g

200g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

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

20%x=(x+50g)×

10%

x=50g

故答案选: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抓住这一点是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

12.(3分)(2012•金山区一模)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20°

C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

在20℃时,a、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将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实现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B、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

100%,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D、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分析解答.

A、20℃时,a物质的溶解度应是5g,选项中溶解度无单位,故错误;

B、20℃时,a、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为不饱和溶液或一个饱和、另一个不饱和则不一定相同,题目并未告知溶液的状态,故无法比较,错误;

C、由图可知:

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

D、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降温实现,正确;

本题考查了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的掌握和应用,了解相关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13.(3分)(2012•杨浦区二模)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水的电解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电解水实验;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标签图示型;

压轴实验题;

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A、水的电解,纵坐标应为体积比;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图象,纵坐标应为物质的总质量;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图象到最高点后应变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D、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A图错误;

故B图错误;

故C图错误;

D、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4.(3分)化学实验室中药品应该按照要求放在容器中,并贴上标签,标签中通常包含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A标签填上化学式 (NH4)2SO4 ;

在B标签填上物质名称 氧化亚铁 .

(2)E仪器的名称是 广口瓶 ;

B标签应该贴在 E 仪器上(填编号).

(3)F仪器可以用来存放SO2气体,其中化学式SO2中的数字“2”的含义为 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硫酸铵中铵根显+1价,硫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

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有时还要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读出来,如SO2、P2O5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1)硫酸铵中铵根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

(NH4)2SO4.

FeO中铁元素显+2价,从右向左读,读作氧化亚铁.

(2)E仪器是滴瓶.氧化亚铁是固体药品,应盛放在广口瓶中,B标签应该贴在D仪器上.

(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

(1)(NH4)2SO4;

氧化亚铁;

(2)滴瓶;

D;

(3)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与读法、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与用途、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5.(3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煤做成蜂窝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的完全燃烧 ,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常引发煤气中毒事故,煤产生“煤气”的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C+O2

2CO .除排放煤气外,燃煤与多种环境污染问题有关,下列环境污染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C .

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D.可吸入颗粒增加

(2)干果类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将食品与 氧气、水 间隔,氮气常用作糕点包装袋内的填充气,这是利用氮气的 AC (填字母).

A.无毒B.难溶于水C.化学性质很稳定D.密度与空气相近.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碳的化学性质;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化学与生活.

(1)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煤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根据燃煤燃烧的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2)食品在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变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一般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1)将煤做成蜂窝状,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

燃煤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2CO;

燃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产生的烟尘会造成可吸入颗粒增加;

氟氯烃可以破坏臭氧层,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

(2)真空包装,可以起到隔绝氧气和水的作用,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无毒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1)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的完全燃烧;

2C+O2

C;

(2)氧气、水;

AC.

生活处处有化学,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16.(3分)(2013•荔湾区一模)

(1)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①图a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 ,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②图b、c、d对应三种碳单质,图b单质的名称是 金刚石 .

③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Cl4 .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C+2MgO ,反应基本类型是 置换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①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回答,根据碳的名称分析回答;

②根据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分析回答,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是层状结构,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由60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

③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合价会写出化学式;

(2)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

(1)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

根据碳的名称可知碳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由碳单质的结构可知,图b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名称是金刚石;

③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Cl4.

(1)①4;

非金属;

②金刚石;

③CCl4;

(2)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Mg

2MgO+C;

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属于置换反应;

CO2+2Mg

置换反应.

本题考查了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碳的单质,应了解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着差异,同时考查了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判断反应的类型的能力.

17.(3分)下图是初中常见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据上图关系回答:

(1)B的化学式为 H2O ,溶液H中溶质为 K2MnO4 .

(2)反应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导致铁的锈蚀 .

(3)写出反应①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