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使用教材及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几年级
三年级
第几册
第三册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
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2、教学理念
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②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的读,自由的说,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中认识生字,理解课文。
本课力求初读读通,再读读透,品读读情的教学设计达到课堂上学生、文本、教师的情感共鸣。
③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和体验。
3、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而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微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
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
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学情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
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
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
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的基础。
学生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了解课文的故事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学会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学生:
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每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带大家先去欣赏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景物。
1、介绍大瀑布和木雕
生观看图片,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位于非洲南部赞比西河中游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美丽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
在欧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又被称为维多利亚瀑布,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出示重点词: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介绍木雕:
在这里游客除了欣赏世界上最宽大最壮观的瀑布外,还能欣赏到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工艺品。
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刀法娴熟,构思新奇,形象栩栩如生。
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栩栩如生的非洲木雕
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2、过渡:
在这个风景优美又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让我们来认识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3、板书课题:
请注意看我写“卖”;
请你给“卖”找个反义词?
(买)
一起读——“卖木雕的少年”。
过渡:
这是怎样一个非洲少年呢?
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检查一下有没有把生字字音读准:
(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琳琅满目、驮着、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象墩、五官端正、爱不释手、掏钱、犹豫、沉甸甸、诚恳、语无伦次、
遗憾、宾馆、清晰可辨、吹拂、标准
3、师:
“遗憾”是什么意思?
(不称心,感到惋惜)
“遗憾”一词出现在文中哪个段落?
(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文中的“我”和卖木雕的少年都很遗憾。
可他们又为什么感到惋惜呢?
三、从“遗憾”切入,研读感悟
第一部分:
体会“我”的遗憾
1、师:
“我”为什么遗憾?
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我”为什么遗憾?
指名回答(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
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2、师:
结合课文前面部分的内容,能不能把这个原因说得具体一些呢?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
3、交流原因:
可以提示:
“我”为什么要买个木雕带回国?
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自然段:
朋友“一定要”(叮嘱)的两件事:
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
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
木雕没买到,成了遗憾。
(2)木雕很精美。
各式各样,琳琅满目,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我很喜欢,爱不释手。
“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
(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
在交流过程中朗读相关句子。
4、填空完整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遗憾的原因归纳一下,请你先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合适的词语,把这个原因说具体。
(指名回答,齐读)
朋友(叮嘱)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遗憾)。
第二部分:
体会少年的遗憾
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
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
“买一个吧!
”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夫人,您买一个吧!
”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
”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3、分角色朗读。
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
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
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交流原因:
(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2)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
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因为朋友遗憾所以也跟着遗憾。
第三部分:
弥补遗憾
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
(指名回答:
送“我”一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却只有拳头大小。
2、师生分角色朗读10-15小节:
请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赠送木雕的这一幕。
男生来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
女生来读“我”的话,感动感动!
我来读作者的话。
3、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
你们知道吗?
补充阅读: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援建了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
该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
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
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
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
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
卡翁达总统赞扬说:
“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
坦赞铁路
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人的原因。
友谊是双方的。
中国建设者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的种子,在黑人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开出了如此绚丽动人的花朵!
四、拓展练习,情境写话(作业)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
人们会怎么夸他呢?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
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
写在《课堂作业本》中,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听朋友介绍木雕〈略〉
选木雕美好心灵
放弃木雕<
详>
中非友谊
送木雕
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课,回过头反思自己这节课,我觉得我很认真地设计了各个环节,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1、重视朗读,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
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们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
在学习送木雕的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非洲少年的情感,同时创造性地进行朗读,如:
少年连连摆手,说: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在一处次的导读中,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少年的那份友爱。
2、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
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时,让学生认读:
名不虚传、卖木雕、掏出、饭馆等词语,并拓展、运用。
阅读中在学生理解“我”为什么遗憾时,我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语的目的。
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
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时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
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在本课设计中,我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
20世纪60年代,中国无利息贷款9.88亿人民币给非洲国家。
中国帮助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个国家建造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
其施工间,中国派遣了5万人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
其中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
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入人心。
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