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78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docx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最新整理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

【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10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0.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达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面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首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规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良策。

【答案】⑴9.A(鄙:

目光短浅.B答应/表大约;C把/因为;D增加/愈加)(3分)

10.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4分)

11.B(“南北已平定”表述不准确。

)(3分)

【江苏省淮安市】二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

(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何?

”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曰:

“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

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

韩信。

②萧何:

刘邦的丞相。

③上:

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⑴臣本布衣(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⑶何闻信亡(

⑷王许之(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⑵此乃信所以去也。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4

分)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答案】7.⑴平民,⑵身份低微⑶听说⑷答应(4分)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8.⑴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⑵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4分)。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运用。

⑴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

⑵关键词“所以”“去”。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

(2分)

解析:

此题为比较阅读。

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

“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

“你逃跑,是为什么?

”萧何回答道:

“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说:

“是韩信。

”汉王又责备道:

“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汉王说:

“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

“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

”萧何说:

“太好了。

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

萧何说:

“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

”汉王答应了。

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

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江苏省盐城市】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

趁着进项的机会。

②才足贡数:

仅仅满足进项数量。

③峭直:

严厉刚直。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⑴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⑶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⑷平居无私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晏子使楚》)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12.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⑵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5分)

⑴【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2分)

⑵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

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⑶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1分)

【答案】10.⑴为……而死⑵身份地位,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⑶给予,送给⑷书

信(4分)

11.C(2分)

12.⑴(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⑵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4分)

13.⑴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2分)⑵亲贤远佞;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2分)⑶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1分)

【江苏省镇江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

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

“我所不及。

”凡获小偷到案,则曰:

“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

”偷曰:

“小人为贫所迫耳。

”公曰:

“是不难。

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

”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

曰:

“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

”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

公曰:

“此赀③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

倘再犯,不恕汝也。

”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

三犯,则曰:

“是不能改矣。

”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④。

【注释】①公:

陆稼书:

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

②窒碍:

阻碍。

③赀:

通“资”。

④没(mò)世:

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⑵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⑶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⑷是不能改矣: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

(4分)

⑴陟罚臧吾,不宜异同。

译文:

⑵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译文: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

(3分)答:

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

(2分)

【答案】9.⑴“显示”或“表明”⑵买⑶偶尔⑷“这”或“这种人”“这人”(一个1

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涉及的同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10.⑴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

(2分)⑵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

(2分)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

⑴关键词“陟罚臧否”“异同”。

⑵)关键词“去”“者”。

11.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

(共三点,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时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时,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

12.赏罚得当(1分,赏罚分明.有奖有罚,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