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6715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报告Keep如何让运动更加自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竞品分析

1.产品定位

Keep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免费移动健身产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课程。

Keep在初期主打移动健身工具,其创立的初衷是为小白提供健身指导,解决大多数小白不知如何正确高效健身、线下健身卡和教练价格高、健身房离家远、时间不充裕、一个人没有动力等阻碍他们迈出第一步的诸多痛点。

用户定位精准,免费的训练课程、优质的内容社区和社交属性吸引了不少流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后上线商城模块,将流量变现,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咕咚是国内首款运动PP,上线之初是以GPS跑步记录为主打功能,随后推出了咕咚手环等智能硬件,转型成为线上运动与智能硬件终端相结合的数据平台。

咕咚主攻跑步赛道,在记录数据的基础上给运动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赛事平台,推出了线上马拉松、自行车赛事等同城活动,打造全民运动生态系统,提高了社交属性。

2017年起进军智能装备领域,2018年上线健身模块,形成了智能装备、运动社交、数据记录的一站式运动平台。

小米运动依托硬件优势,为用户提供精准的运动数据记录,和详细的睡眠及运动分析;

其主要功能模块只有基础的运动记录功和社区功能,而没有商业化的商城板块,这是它与前两个竞品区别的地方。

2.用户分析

1)用户画像

从使用人群性别比例中可以看出,虽然三款运动app的男性用户均是多于女性,但差别基本不大。

咕咚的男性用户比女性用户稍多一些的原因可能是基于产品最初的定位,由于爱好跑步的男性用户会稍多一些,因此咕咚积累了较多的男性用户。

而Keep在2018年6月时,男性用户只占到了38.76%,超六成为女性用户。

究其原因,女性用户的需求主要是减肥瘦身改善体态,可能一张瑜伽垫就可以配合Keep的专业课程操练来;

而男性对增肌的需求相对较高,对专业器械的依赖较大,可能是导致初期男性用户较少的原因。

Keep逐渐开发了更多适合男性用户的训练的内容,因此吸引了更多男性用户,男女比例平衡了起来。

艾瑞指数)

从年龄占比数据中可以看出,各运动APP用户还是以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这部分人群中,部分处在大学时代,会有充足的时间从事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部分属于职场中的新生和中坚力量,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需要运动来进行缓解。

小米运动主打与智能设备绑定监测健康数据,而24岁以下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不高,因此25-30岁的用户为此款应用的主要用户。

咕咚作为最早上线的跑步记录APP,可能在上线之初吸引的24岁以下年轻人如今已经转入25-0岁年龄段,使得咕咚运动在此区间内用户比例最高。

而Keep上线以后,主打品牌年轻化,而且它提供的免费健身课程和动作训练正迎合了年轻人时间碎片化、消费能力不高的特点,成为很多在校学生和职场新人运动健身的起点;

Keep24岁以下年轻人占比更高可以说是抓住了目标用户,进行了精准营销的胜利战果。

从用户的地域分布来看,三款应用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因为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运动健身的意识相对更强。

易观千帆)

2)用户数据

三款应用的各项用户指标如上图所示。

截至去年底,Keep相比于竞品,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行业独占率,推测原因是Keep的侧重点在健身模块,有针对性的课程和高质量的内容社区为Keep形成同行难以超越的壁垒;

而其用户活跃度却不高,因为健身相比于跑步来说是一件更难坚持的事情。

小米的活跃度和次月留存率更高,得益于其智能设备,睡眠监测、数据分析等功能促进用户提高使用APP的频率。

截至今年七月,Keep一直稳居APPStore健康健美榜单第一名,月活两千多万用户,仍保持增长状态;

小米运动月活基本保持稳定,稍有下降;

而咕咚的月活跌幅较大。

从应用评分来看,Keep和咕咚当前版本和历史版本的评论都是4.9分,而小米运动当前4.7,历史4.5,说明在APP的使用体验上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部分。

易观千帆、APPStore)

3.功能分析

1)功能架构

Keep非常注重自身的内容建设,团队将精品课程研发和干货文章的产出视为中心任务,因此Keep的健身模块和内容社区模块的结构设计地更重。

从动作训练到课程训练,再到专属计划的制定,既与Keep想为健身小白解决入门痛点的初衷相符合,又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健身、跑步、健走、瑜伽等运动模块覆盖了室内外多元化运动场景,也体现了Keep想打造品类丰富的一站式运动平台-——“自由运动场”的价值观。

咕咚的功能结构主要分为运动、社区、资讯、商城、我的几大模块;

它的侧重点在于跑步功能的建设,包括陪跑教练指导、线上线下马拉松赛事、运动团组织线下集体活动。

抓住用户一个人难以坚持的痛点,用集体活动增强社交属性的方式来提高用户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刺激活跃提高留存。

咕咚社区内容划分很细,运动圈中的UGC内容分为小视频、装备、跑步训练、赛事、同城等诸多模块;

有利于用户精准定位,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提高效率,从而提高满意度。

然而有利也会有弊,这样的分发机制可能会存在逻辑混乱、信息冗余、杂乱无章等问题,如何能精准划分内容,抓住用户眼球,是一个需要优化的问题。

小米运动未开发商城模块,不具备电商属性主要功能在基础运动、训练计划和健康资讯模块。

小米运动的社区建设与竞品相较薄弱、话题数量少,单个话题围观人数和参与人数也不理想,热度最高的话题基本与小米手环等装备相关;

单纯依靠设备的先天优势带来用户的模式未必是长久之策,小米运动应该加强社区内容方面的建设,优质干货内容多了,才能够吸引用户留存。

2)功能对比

Keep作为一站式智能运动平台,其功能相对全面,既可以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又提供了运动前后的热身和饮食搭配建议;

而且通过社区平台的搭建,为用户分享了众多优质达人及内容干货;

相比之下,咕咚虽然没有瑜伽和冥想模块,但其搭配智能设备,为用户提供了游泳记录功能,可以算是一个亮点。

咕咚起步于跑步模块,对线下赛事和运动团的体系建设更完备,在线下活动方面更有优势。

小米运动与这两款竞品相比,缺失了一些基础功能,其他相似功能中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特色,建议在软件功能建设方面继续加强。

三款应用对于海外注册和登录的规则也有所不同:

咕咚只允许用中国大陆或港澳台的手机号码或第三方账号注册,如微信、微博;

但注册之后可以在海外任意登录,功能界面没有变化。

小米运动在海外只能用邮箱注册,但登录后发现功能模块大幅缩减,国内版的健身、课程、社交等功能全部消失,而只剩下基础的跑步、健走、骑行记录功能。

Keep在国际化方面做的更好些,不仅可以使用世界各国手机号码注册登录,还有专门的国际版APP,可见Keep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但Keep的国际版界面和内容也与国内版差别较大,受语言限制,很多干货文章无法同步到国际版,若要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还需要将国际版功能继续优化。

3)功能流程

健身功能:

场景:

小明是一名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就职国企,从不加班,想利用晚间的空闲进行身材管理;

苦于学生时代从未接触过健身领域,不知从何入手,于是从应用商店中下载了Keep、咕咚和小米运动,探索各类课程,开启了增肌之旅。

作为核心功能之一,三款应用的健身入口都很浅,便于用户发现。

Keep的课程选择流程更加完善,考虑到了第一次训练的用户不知道如何选择课程的问题设置了身体评估,从而推荐合适的课程,更加人性化;

而咕咚和小米运动直接指引用户通过筛选来选择课程。

从筛选结果看,选择关键词后Keep和小米运动搜索的是关键词交集,若没有完全对应的课程则会显示“无法找到”;

但咕咚取的则是关键词的并集,即使选择多个关键词,还是会有对应的搜索结果,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搜到的课程无法完全匹配用户需求,建议咕咚优化搜索。

跑步功能:

29岁的Lily是某高端杂志社的时尚主编,每天坚持晨跑打卡,既可以保持苗条身材,又能够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

线上APP的跑步功能不仅可以记录跑步里程、配速等数据,还能提供热身和拉伸的课程指导,十分方便。

三款应用的跑步功能设计也都很简洁,如果不需要进行任何跑前设置的话可以直接点击交互按钮开始跑步,从跑步中的界面来看三者无大差别。

跑前热身:

小米和咕咚只有固定的热身只有一套固定动作,Keep有三节热身课,给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跑前设置:

咕咚和Keep的功能较全,小米相对单薄,比如不能选择音乐、设定目标等。

跑步场景:

在场景的选择上,除了户外跑和室内跑步机两种常规场景外,Keep给用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燃脂跑课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如有氧燃脂跑、法特莱克跑、ant轻运会”,活动运营与变现结合,不会产生让用户反感的广告体验,是一条值得继续探索的商业化道路——如果Keep能够加强线下活动或赛事的运营,应该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咕咚的主打活动就是线上线下的各项赛事,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运动APP的亮点功能;

赛事主要为马拉松跑,辅以骑行、登山、铁人三项等,品类齐全,组织有序,并能够结合节日(致谢恩师——教师节线上跑)、纪念日(抗战胜利75周年纪念跑)、热点(致敬医者——医师节线上跑)等元素创造各种主题赛事,激发用户兴趣,给出更多的选择空间;

咕咚通过“赛事旅行”模块组织用户参与世界各地的线下马拉松活动,让用户有机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化赛事中去,只是此功能成本较高,难度较大,未必会收到预期效果;

另外,咕咚还会利用明星效应举办话题活动,如#张天爱燃脂进化论、#毒液健身时间,等。

小米运动每月组织几次跑步赛事或打卡活动,完成后获得相应的徽章奖励,但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吸引用户的难度较大。

3)内容运营

Keep坚信内容即流量,尤其注重站内课程、文章、帖子的质量,培养了很多健身达人KOL,定期持续产出高质量PGC或PUGC内容,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带动UGC产出,同时这些优质内容被投放到其他新媒体渠道上,影响力持续扩大;

疫情以来,开发新的内容形式,以直播拉近和用户的距离,提升运动体验;

另外,Keep的内容领域划分细致,例如去年底上线的百科全书功能,将词条划分为15个类别,用户能够轻松定位到自己想看的内容,符合创始人王宁提出的“要重不要轻”的产品理念,高效答疑解惑,让用户形成“有问题,找Keep”的条件反射,通过完整的内容生态吸引用户留存。

咕咚与Keep同样注重站内的课程研发、PGC干货产出和UGC经验分享;

在训练模块,为用户定制各类精选课、直播课、私家课、智能训练计划,满足用户个性化基本需求;

在社区模块,为用户推荐各类运动知识普及文章、视频、达人经验、装备测评,提升用户获得感;

还有发起个性话题,提高用户参与感。

小米运动的内容模块也主要是课程和社区资讯。

目前看来,课程数量较少,专业化程度不够高,且未对付费课程和免费课程加以区分;

资讯内容不够干,用户浏览和互动数量明显不敌Keep和咕咚;

从华米科技对内容运营岗位的招聘描述看,小米运动坚持要在课程设计、运动计划、相关专题活动方面重点投入,意图在内容方向上寻求突破。

4)总结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Keep在运营方面做的相对出色,优质内容、数据积累、算法推荐、社区活跃、宣传推广,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咕咚在课程研发和PGC内容生产方面稍落后于Keep,但线下赛事是其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垂直社区沉淀私域流量,同时加大内容研发力度,补足短板。

小米运动则需要探索设备引流以外的扩张方式,并加大内容和社区建设,提升现有用户的使用体验。

5.迭代分析

1)迭代路径和策略

Keep迭代历程:

产品升级策略:

从Keep的迭代历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从移动健身工具到科技赋能的一站式运动平台的定位转变。

2017年提出“自由运动场”的概念,首先表现为丰富的运动品类,从健身到跑步、计步、骑行、瑜伽,一站式解决大多数人的运动需求;

其次,活跃的垂直社区,让运动不再是枯燥与孤单的坚持,AR、实时、直播功能相继上线,让陪伴与鼓励距离更近,感受更真实;

再次,强大的数据中心,全方位记录运动行为,大数据分析加个性化推荐,依靠“智能”搭建适合每个用户的良好运动生态;

最后,Keep帮助用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家庭KeepKit,到城市KeepLand,到生活KeepUp,再到轻食KeepLite,Keep正在打造以自己品牌为中心的当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咕咚迭代历程:

咕咚最初的定位是跑步记录工具,2012年开始转向软件配套硬件模式,2014年起开始探索社区功能;

此后逐渐转型为集运动、社交、赛事、知识、智能设备为一体的一站式运动社交智能应用。

其迭代方向符合线上运动健身行业的整体趋势,但作为国内最早的健身APP,未保持住先发优势,反而在一些维度上已经落后,说明相应功能模块需要优化;

尤其是知识内容的生产和社区平台的搭建,能否重回金字塔尖,要看日后如何充分利用科技赋能产品功能、体验和品牌升级。

小米运动迭代历程:

前文说到,小米运动之所以积累了庞大用户群主要得益于小米手环等智能设备,而小米运动的迭代升级很多情况下也是为了适配新版固件。

从迭代历程上看,小米运动始终看重从智能设备获取的健康数据,2016年开始搭建社区平台,2019年上线健身课程扩充品类,同时优化用户体验。

但与前两款竞品相比,小米运动功能升级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依托硬件优势在当下看来还可以保持用户增长;

但是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固件升级相当频繁的当代社会,突破硬件的技术壁垒可能在朝夕之间,如若不能以自身的软实力吸引用户,将很难获得长足发展。

2)总结

从几款APP的迭代历程看来,从工具类转型为一站式智能运动平台是大势所趋,各家都已配置了基础运动品类,搭建了内容社区,研发了智能设备。

在如今这个人口红利基本殆尽的时期,用户留存成为关键,充分利用科技和数据丰富场景、优化内容、提升体验,是下一个时期制胜的关键。

6.商业化分析

1)盈利模式对比

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对三款应用的盈利模式进行对比,清晰直观:

目前线上健身app的盈利模式主要是B端的广告营收和C端的商城、会员、知识付费。

广告端需要优化投放渠道,处理好广告投放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若过分投放影响使用体验,造成用户流失得不偿失。

商城方面:

Keep和咕咚主要销售运动装备和智能设备,此类商品非快消品,复购率不高,且单价与淘宝京东等专业电商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因此商城模块需要在商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品牌建设方面优化升级,在商品供应链上下游寻求突破,并通过折扣、优惠券等方式向商城引流。

会员权益方面:

咕咚和Keep都给予商城优惠,开放训练计划,目前看Keep的训练计划个性化更强,用户可根据身体状况随时调整动作难度,更有针对性,但二者的计划种类都有待丰富;

Keep会员专享饮食记录功能,咕咚会员专享直播免费和装备试用权益,二者各具特色,可以相互借鉴,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提高忠诚度。

内容方面:

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更多人开始愿意为知识付费,目前已开发出的内容付费形式有训练计划、精品课、直播课,丰富的种类和有趣的内容是激励用户持续锻炼的关键;

若要在内容上持续盈利,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创新课程形式,精细化训练部位,开发适合不同水平用户的精品训练课程。

最后,健身类移动应用还在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从线上教育拓展到线下服务,已出现的线下服务包括KeepLand实体健身空间、企业咕咚集体赛事活动等。

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线下服务可开发,例如与线下其他健身房合作打通私教供应链,实现线上一对一线上私教教学、或是类似任天堂《健身环大冒险》的游戏化健身模式等;

找到符合产品定位的变现新模式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分析结论

通过上文从产品定位、用户、功能、运营、迭代、商业化六个维度对Keep和竞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本节用SWOT分析方法,结合优劣势和机遇与挑战展望Keep未来发展方向。

1.SWOT分析

2.市场营销方向

Keep以往的营销手段可谓业界典范,有评论称Keep是一家“快”公司,2015年2月APP正式上线。

融资方面,同年完成A轮B轮融资,次年完成C和C+轮,2018年D轮融资高达1.27亿美元,今年5月已完成E轮融资;

用户数量上,第一个1000万用了289天,第二个1000万用了110天,第三个1000万只用了68天,目前注册用户已突破两亿。

在APP正式上线前,Keep团队在微博上发起了“种子计划”,即体验官招募活动,4000多名内侧用户对初期产品体验的改进和提升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为APP创造了良好的社区氛围,他们也成了第一批忠实的种子用户。

另一项冷启动时期效果显著的运营方式为“埋雷计划”,Keep的内容团队通过知乎、豆瓣、XX贴吧等目标用户聚集的渠道长期投放大量健身干货;

吸引了一众健身爱好者阅读讨论分享,形成了品牌口碑效应,应用上线后这些目标用户迅速成为了Keep的粉丝,用户数量爆发式增长。

Keep初期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运营粉丝,且常与明星和大IP合作宣传,2015年10月借助杨幂、鹿晗、朱亚文的热度;

以及《快乐大本营》综艺常青树的流量加持,节目一经播出,用户新增百万量级。

2016年6月上线的首支广告片《自律给我自由》中一句“哪有什么天生如此,只是我们天天坚持”,直击用户内心,激起情感共鸣;

广告一经投放,用户增长近乎翻倍,总数接近五千万。

2019年拍摄《这都算Keep》,一改励志热血风,走不寻常的搞笑路线,与热门偶像白敬亭、新裤子、AC合作;

试图突破运动边界和用户年龄圈层,将运动融入生活化场景,倡导随时随地的全民运动。

同年暑期《亲爱的热爱的》热播,Keep顺势发起“李现的女人不能输——七月现男友”挑战活动,吸引一波年轻女粉丝的同时,月活飙至顶峰,达到2500多万。

近期结合“8.8全民健身日”,联合《人间世》拍摄《无常》四重奏纪录片,发起“2020战无常”线上公益马拉松活动,点燃全民健身热情,抗击疫情。

由此可见,Keep的每一次的营销动作目的性都非常明确,通过精准的运营决策,Keep与用户间信任基础得以夯实,并快速扩大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资本,良性循环。

Keep的营销行动不仅为了APP的拉新、促活和留存,实际上团队迈出的每一步都在铺垫自己的品牌建设之路。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Keep应首先确保课程的专业化和社区内容的优秀质量,这是Keep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广告创作和精准的渠道投放,内容需要匹配用户群,为用户灌输健身既是潮流又是刚需的理念,上升到情感和价值层面的广告比停留在功能层面影响效果更显著。

宣传中可适当加入电商元素,让用户知道Keep可以买;

利用明星影响力,让用户知道Keep可以买好;

内容与宣传双管齐下,形成品牌影响力,打造Keep生态,提高用户对“Keep智造”的认同感,增强变现能力,形成闭环。

3.产品迭代方向

基于上文所有对大方向的分析判断,笔者对Keep未来的迭代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具体的、功能性的、不成熟的小建议:

内容模块:

1)横向扩大用户群的广度:

研发适合18岁以下用户身体成长的活力型课程、适合60岁以上用户强身健体的轻量级课程、适合某些特殊群体;

如曾患伤病用户损伤修复的复健型课程、大码或超大码用户区别于健美需求的健康减肥课程,等;

并在全部课程的课程分类中添加相应标签,引导用户发现课程。

2)纵向加深课程内容的难度:

Keep的付费课模块共有115门课程,其中只有4节难度为K2(初学),3节K3(进阶),其余约94%的课程难度为K1(零基础)。

诚然,Keep的初始目标用户为0-70分的健身者,但是矛盾的一点是:

小白刚踏上健身之路时,往往是受到某种内因或外因驱动;

对自我的能力的认知还不清晰,处在摸索阶段的此类人群可能不会在起步阶段即付费购买基础课程,而是在训练模块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免费课程或动作练习;

当他们有了一定基础,愿意付费高难度课程时,此模块已经不适合他们。

Keep上线五年多以来,两亿用户受益,初期的青铜、白银玩家可能进阶到了钻石甚至王者;

现存课程库可以满足新人的需求,而针对老用户,Keep则需要开发难度更高、对某个部位刺激性更强的课程才能满足他们的增肌或减脂需要,否则可能面临这部分高阶老用户流向线下健身房私教。

3)丰富课程形式的趣味性,提高互动性:

Keep已经在原来官方教练单个动作示范课程的基础上添加了认证达人实景录播课;

后者与前者相比气氛更活跃,沉浸感更真实,相当于把线下教练的课程搬到了线上,打破了空间限制。

5G的到来和直播的兴起让线上课又打破时间限制,教练的指导和鼓励能够实时传达给用户,更有激励性;

但目前的直播形式仅限于教练将信息传达给用户,即使是弹幕也只能将用户的表达转化成文字反馈,与线下教练的面对面辅导相比还是不具优势。

那么将来是否可以开发出双向直播的课程形式,实现教练与用户即时互动?

如10-15人的直播课,教练在线下KeepLand将所有上课用户的影响投在大屏幕上,上课同时及时给予指导纠正。

社区模块:

1)优化运动激励机制:

目前版本中,笔者发现只有户外跑模式具有跑步实况功能,跑步中收到其他用户的加油打气,打气方式仅有爱心、加油、飞吻、助威、放狗、香蕉皮一套表情包;

用户选中表情后,跑者端系统语音提示“您收到一条加油”;

打气形式上可以更丰富,如将表情包升级成文字模板,选择语句后,跑者端语音播放文字内容。

具体的语言文字内容起到的激励作用要远胜于表情,之所以要提供给用户加油模板而不是允许用户随意输入内容,其一是因为选择的行动成本低于创作的成本,直接提供加油语音库会有更多人进行操作;

其二是为了键盘侠输入影响运动的负面内容或搞笑内容,起到与鼓励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作用。

因此,反观现存的六个表情中,爱心、飞吻、放狗、香蕉皮的出现是否合适有待考量;

跑步实况的加油是即时性的,而动态的评论点赞是带有滞后性的,前者更能够鼓励到运动中的人们,所以应该将这种实况模式应用到各个运动场景中,让用户体会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优化内容发布和激励机制:

为了丰富社区优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