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67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doc

十八种影响交通安全的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转帖,交通

 不良习惯往往会令驾驶人陷入困境,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这里,警方列举了较常见的十八种危险的坏习惯,希望广大爱车者特别是新司机们能及时注意。

1、变更车道时不打转向灯。

一些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变更车道时,认为后车离自己距离较远就不打转向灯,这是机动车驾驶中最常见的不良习惯。

由于意外情况和判断失误,这种不良习惯最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2、熄火滑行。

有的司机为了节油,当前方遇到情况需要减速行驶或需停车时,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惯性向前滑行。

发动机熄火容易导致制动失灵,同时出现意外情况躲闪慢,而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3、下坡空挡滑行。

有的司机为节油,遇到下坡时将变速器置于空挡滑行,下坡空挡滑行,一旦发动机熄火,同样容易造成刹车失灵,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4、转向中掏轮。

转向中掏轮虽然使转向省力,但遇到汽车颠簸时,易将掏轮的手腕打伤,特别是回轮的速度太慢,易发生交通事故。

5、开车时吸烟、吃东西、打手机等。

司机都知道这不是好习惯,但很多司机还是过于自信自己的技术,致使交通事故的发生。

6、与坐车人说笑、打闹、吵架、边行车边看车外发生的情况。

7、因轻车熟路,麻痹大意,对经常行驶的路线、路况比较熟悉,所以就放松了警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如:

临时修路、遇到因故障维修的车辆等,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

8、开“赌气车”或“英雄车”。

遇超车长时间不让行,或让车不让速长时间并行,行车中互相比赛,互不服气,过分相信自己的技术,这也是不良习惯。

9、驾车时注意力转移。

行车过程开窗时,被风沙迷了眼、捡拾驾驶台上掉下的物品、看路边的热闹、拍打驾驶室内的苍蝇等。

10、单手控制方向盘。

有些司机过于自信自己的驾驶技术,便一手把方向盘,一手放在挡把上。

这种不良习惯,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转向速度慢,特别是遇到颠簸时一只手容易把握不住方向盘。

11、低头看挡位。

有的司机、特别是新司机在换挡时,怕换错挡有低头看挡位的习惯,这是很危险的操作习惯。

12、只管开车,不管保养。

有些司机,只管开车,不管行车前、行车中和行车后的保养,特别是在行驶过程中发现故障后,轻信不影响安全而继续行驶,常因此而出现交通事故或使机件严重损坏或报废。

13、车内乱放饮料瓶、罐。

有些车主经常随意把饮料瓶、罐扔在座位上,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习惯。

因为在汽车开动时,特别是加减速时,这些瓶瓶罐罐就会在底板上四处滚动,一旦嵌入离合器或油门踏板下,立即会影响操纵,而因瓶罐垫住刹车所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

14、后窗玻璃及下方贴、挂、堆了过多的装饰品。

许多车主爱在车的后窗上贴放卡通装饰图,或是吊满可爱的小挂件,甚至在窗下放上几个硕大的长毛绒玩具。

殊不知这样一来,极大阻碍了后部视野,在倒车、变道时更是危机重重。

15、车内滥用辅助光源。

一车人出行,到了晚间,后座的乘客往往很随意地摇晃着手电筒搜寻行李中的杂物。

对司机来说,这是最危险的,不稳定的光源在挡风玻璃和后视镜中反射会干扰司机的视线,在两车交汇灯光眩目尤为明显,而闪烁的灯光更会令后面的车不知所措。

16、赤足驾车。

赤脚开车的情况并不少见,当我们穿鞋开车时,脚底是一个整体,而操纵脚部的繁重任务就落在久经锻炼的小腿上。

可赤脚开车时,不少吃力的活却由缺乏锻炼的脚弓肌肉负责,几经反复或用力过猛都会引发脚弓抽痉。

如果在踩刹车时脚突然抽痉,车肯定停不住了,后果不堪设想。

17、不适时地戴墨镜开车。

白天开车戴墨镜是无可非议的,但有些人戴上去后直到日落西山时还不愿拿下,宁可每天晚上满眼充血。

其实,夜间戴墨镜除了为双眼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以外,侧面和背后的灯光往往会在镜片上产生折射和反射效应,在用眼疲劳之际极易造成幻觉,对阴影中的物体更是难以分辨,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18、高速变道时仅仅靠观察反光镜。

实际上大多数驾校教师也都是这么教的。

但是,设计的再周全的反光镜他都免不了存在死角,而高速行进中的震颤也令视物模糊不清。

同时,类似摩托车等小型车辆很容易在刹那间闯入死角,若再遇到太阳正处在背后或是隆冬的霜冻,就更难看到镜子里的情景,莽撞行事往往便是事故的起因。

新手驾车“四不跟”

现在路上行驶的新手越来越多,驾校所学的知识对新手来说只是基础的驾驶技术,离上路行驶还有不小的距离。

因此,新手必须从各方面再学些上路行车的要领和经验。

在驾驶小型客车跟其他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要注意“四不跟”。

1、不跟大型货车。

大货车又宽又高,遮挡行车视线,既容易随着闯红灯(大货过去后红灯亮了),又要冒着车上货物有可能掉落而伤及自己的车辆和人员的危险。

2、不跟空驶出租车。

空驶出租车在路上“扫活”一旦发现有人打车,可能会突然刹车,这时跟得太紧又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两车甚至多车的连环追尾。

3、不跟大小公共汽车。

大小公共与大货一样,容易遮挡行车路线,且有些公共汽车进出站强进猛出,有时还不打转向灯,这时如果跟随距离过近或在其两侧就比较容易发生事故。

4、不跟外地车。

外地车一般对市区道路不如本地人熟,故行车较慢且犹豫不决,忽左忽右,另外有些外地司机既疲劳驾驶,技术也欠成熟。

在跟随以上四类车时,要适当拉开距离,并注意在有利于超车的安全条件下及时超车。

避让行人保平安

在日常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人乱穿马路、驾驶员遇到这种情况处理措施不当所造成的。

因此,作为一名驾驶员,应当掌握了解三类人群行路的特点,从而学会辨别避让。

1、儿童:

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所以,儿童过马路具有行停不定,行走路线曲折多变的特点。

当儿童穿越道路时,会经常地突然向前或向后奔跑,令行驶中的车辆不知如何躲避,常常使驾驶员感到措手不及。

所以,驾驶员开车时一定要减速,千万不要与孩子争时间,抢路面。

2、青年人:

青年人由于精力旺盛,感觉敏锐,反应快捷等因素,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理,有些青年人敢在车辆临近时横穿道路,甚至会爬越道路隔离护栏,与机动车争道抢行,或不走人行道而走车行道。

针对青年人的这种过路特点,驾驶员要尽量为过路人留出空间余地。

3、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行动迟缓,视力听力较差,过马路时常常不能正确估计车速和自行车横穿马路的速度。

有些老年人甚至只顾低头走路,根本不看往来的车辆。

另外,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喜欢穿着深色的服装,所以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时候,不容易被驾驶员发现,时常发生被撞事故。

掌握上述三类人群的行路特点,对驾驶员开好安全车很有裨益。

如何预测驾驶

驾驶汽车时,要学会正确地预测周围的车辆和行人的动态,避免发生事故。

1、行车时,不但要注意前面、左右的车辆,而且要注意后方的车辆。

这样,当后方的汽车突然加速超车驶到自己的前方时,就不会慌张了。

2、行车时路遇前方有障碍时,也要顾及周围。

如果前方有障碍物的时候,在旁侧那条行车线上的车就会并入自己的车线,所以要预先做好准备。

3、在有左右转弯行车线的交叉口和没有左右转弯线的交叉口,前方和左右方车辆的移动情形是有很大分别的。

因此,要预先了解好,这对于顺利地驾驶是必要的。

4、汽车是由人驾驶的,因此,人的心理状态也表现在车的运动上。

从车辆行驶的状态,就可预测到对方在想什么以及其后将有什么行动。

5、在转弯处要有效地使用路边反射镜。

这经常被人忽视,如果有对向车通过时可按喇叭以表示自己车辆的存在。

冬季行车注意“五大杀手”

随着冬季的到来,交通事故日益增多。

警方提醒:

在冬季无论是驾车还是行路,都要注意“五大杀手”。

第一大“杀手”是天气。

冬季气温下降,雾、雨、雪等恶劣天气增多,往往道路湿滑或能见度低。

第二大“杀手”是节日应酬。

年末岁初,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接踵而至,人们走亲访友以及各种应酬增多,交通流量大大增加,车辆的使用率高,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加。

第三大“杀手”是机械故障。

受气温影响,一些性能差的车辆往往会突然发生故障。

第四大“杀手”是交通安全意识。

一些人喜欢应酬饮酒或者通宵玩乐。

如果酒后驾车或者疲劳驾驶,都极易导致交通事故。

第五大“杀手”是反应迟钝。

冬季人们衣着较多,行动不灵活,骑车人和行人如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会反应迟钝而发生事故。

行车中的三个危险时辰

通过对交通事故发生时辰的研究,警方提示:

居民要注意行车中的3个“危险时辰。

一是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

加上有的长途车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有的干脆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中午时饥肠辘辘,腹中空空,手脚疲软,极易出现意外。

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

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急于加班开疲劳车。

二是黄昏时分---据不完全统计,下午5时至7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1/4,因此尤需小心。

黄昏时分光线由阴转暗,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措施不当,加上经过一天的旅途劳顿后,会出现眼干、喉燥、头晕目眩、耳鸣、出虚汗、打呵欠等一系列疲倦症状。

此时如不停车休息,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另外,行人在行走时也由于出现视觉障碍而导致观察不清,躲让过往车辆判断不准,加之回家心切,行走速度快,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三是午夜时分---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处于“休眠状态”,使驾驶员容易产生道路“空旷”的感觉,于是便天马行空,超速驾驶,经果常有驾驶员把车撞到路边的树上、建筑物上还浑然不觉。

而且这段时间人的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状态,由于极度疲劳,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还容易诱发心脏骤停、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这些都潜伏着交通事故的危机。

从严处罚酒后驾车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对于驾驶公安、出租等营运机动车的,酒后驾车的法律处罚更加严厉:

饮酒后驾车,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车,由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如果一年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法律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如何做到安全超车

超车时,需加速行驶,车速也较快,跟车时车距过近,又常常需变更车道在道路左侧行驶,所以危险性很大。

1、超车的方法是开始跟车,在前面道路允许的情况下距被超的前车20-30米处鸣嗽叭(禁鸣区域除外),夜间用断续的灯光示意,待前车让路后,再从其左侧加速超越。

超越后必须在距离后车(原前车)20米以外再变道驶入正常路线。

2、超车时,要尽量在短时间内提高车速,缩短超车时间。

在跟随前车准备超车时,应注意与前车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近。

3、超车时,必须从左侧超越,并注意与被超车侧向安全距离。

驶回原道时,要充分估计被超车的行驶速度,切不可超越后过早地驶回原车道,影响被超车辆的正常行驶,避免发生挂擦事故。

4、在超越停放在路边的机动车时,应减速鸣嗽叭,注意观察情况,防止有人突然打开车门从车上跳下,或从车底钻出,或该车突然起步驶向车行道而发生碰撞事故。

5、超越停站的公共汽车时,应警惕被车遮蔽处、视线范围内看不到的地方,突然走出横穿道路的行人。

无交通信号灯控制路口的通行。

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的先行与让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与《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大不一样,要求广大机动车驾驶人要认真学习,不要按老条例养成的习惯驾车,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1、新法取消了老条例关于支路车让干路车先行的规定。

新法规定通过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首先应先观察你所通过的路口有无交通标志标线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