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551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平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南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江缘学校陈思梅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考试形式:

闭卷)

友情提示:

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4)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

(《孟子》三章)

(5)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6)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一诗中化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河落日圆

(2).家书抵万金(3).烟波江上使人愁(4).地利不如人和(5).烈士暮年(6).最爱湖东行不足(7).游鱼细石(8).直视无碍(9).东风不与周郎便(10).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圆、抵、暮、碍、郎、乔”等字词容易写错。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为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为市民保驾护航。

C.每年12月4日为宪法日,其设立的目的在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D.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们的好评,是因为节目新颖、内涵丰富的缘故。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面对一面,可删去“否”;

B.否不当,删去“不再”;

D.句式杂糅,删去“因为”或“的缘故”;

故选C。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松溪版画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历史可追sù①(A.朔B.溯)至千年前的建安版画。

早期的松溪黑白木刻版画讲究刀法和黑白灰的甲(A.布局B.格局),而单一的黑白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表达。

之后绝版套色木刻的引入拓宽了松溪版画的技法和创作语言,保护了松溪版画的艺术性。

各种颜色在有色纸上叠加会产生乙(A.意料之中B.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版画充满不确定性,作品惟妙惟肖②(A.xiàoB.xiāo)。

我们期待更多的版画爱好者丙,尽享松溪版画之神韵,领略民间艺术之风采。

(1)为①处拼音选择正确汉字,根据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拼音。

(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__②处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

(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

(3)在文中丙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爱上松溪、走进松溪、亲近松溪B.爱上松溪、亲近松溪、走进松溪

C.走进松溪、爱上松溪、亲近松溪

D.走进松溪、亲近松溪、爱上松溪

【答案】

(1).B

(2).A(3).甲A(4).乙B(5).D

【解析】

【详解】

(1)考查根据拼音选择汉。

①A.朔,读作suò,B.溯,读作sù。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也指回顾过去的人和事。

故选B。

②肖,多音字,xiào、xiāo。

惟妙惟肖,拼音是wéimiàowéixiào,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故选A。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甲处:

布局,意思是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

格局,意思是结构和格式。

此处的是对黑白木刻版画的刀法和黑白灰进行整体安排,选“布局”合适。

故选A。

乙处:

意料之中,符合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推测。

意想不到,是指某事的发生出乎意料。

“意想不到”与下文“使版画充满不确定性”的语境相符。

故选B。

(3)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丙处应按发展变化、逐层递进的顺序进行排序,应先“走进”,再“亲近”,最后才会“爱上”。

故选D。

二、阅读(70分)

(一)(6分)

阅读《相见欢》,完成下面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楼”点明词人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深秋时节,渲染一种恬静的气氛。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这一句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一句为全词的点睛之笔,表现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5.“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4.A5.一是抒发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或抒发词人对中原沦丧的感慨);二是对朝廷苟安的愤慨和抗议(或对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愤慨和抗议)。

【解析】

【详解】1.A.“渲染一种恬静的气氛”错误,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

故选A。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意思是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二)(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②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③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①参知政事:

官名,副宰相。

②朝士:

中央官员。

③同列:

同僚。

6.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

(1)【过】A.不喜记人过()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2)【止】A.蒙正遽止之()B.止增笑耳()(《狼》)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不如无知也

B.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不如无知也

C.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不如无知也

D.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不如无知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2)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9.文章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表现吕蒙正的“量”,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件事的起因和经过。

起因:

经过:

结果:

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答案】6.

(1)A.过失、过错B.经过

(2)A.阻止B.仅,只7.D

8.

(1)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走过去了。

(2)散朝以后,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

9.起因:

一位官吏当面嘲笑(轻视)吕蒙正(或:

一位官吏在帘子后面指着他说:

“这小子也来参政啊?

”)

经过:

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走过去并制止和劝说同僚。

(意对即可)

【解析】

【详解】1.考查对一词多义词的理解。

(1)A.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

过,过失、过错。

B.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

过,经过。

(2)A.吕蒙正急忙阻止他们止,阻止。

④B.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止,仅,只。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文意:

一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再忘记,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不如无知也。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重点词语:

①佯,假装;闻,听到;过,过失、过错。

②同列,同僚;犹,仍然;穷问,彻底追究。

4.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故事起因:

根据“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可知吕蒙正进入朝堂,遭到一位官吏当众讽刺;经过:

根据“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蒙正遽止之”,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并制止和劝说同僚。

吕蒙正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避免了激化矛盾。

结果“时皆服其量”,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点睛】参考译文:

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

他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帘子后面指着他说:

“这小子也来参政吗?

”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走过去了。

他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官员的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

散朝以后,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彻底追究。

吕蒙正说:

“一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再忘记,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

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有什么损失呢?

”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块红烧肉

①我十三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天下着蒙蒙细雨,母亲挑着担子送我去五校读书。

那是我第一次离家住校。

担子一头是两床沉甸甸的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子咸菜,仅此而已。

②三十年前,大年正月的乡村是热闹的。

一路走过好几个村庄,地上都是红鲜鲜的爆竹纸,屋里都是笑声,空中飘着酒菜的香气。

因为细雨,初泛青绿的原野上,只有我和母亲两个行人。

③担子很重,但一路泥泞,母亲不能放下歇肩,只能以换肩的方式来放松疼痛的肩膀。

④“姆妈,我来挑一截。

⑤“不要的,我行。

⑥草色稀淡,野雨如烟。

穿过枫河北端的滩涂,再过一个水村,绕着一条溪水转到对面的山梁,顺着山道走下,径直穿过西湾的田野,到枫河入江的狭长河道时,乘渡船而过,爬上河埂,便可望见五校的校舍了。

后面的路途是沉默的,只有细雨洒在盖物薄膜纸上的沙沙声和胶靴拔泥而出令人疲惫的声响。

我们到达河边时,已是午后一点多了。

河边无船,一条粗绳子横贯河面。

对面,细雨落水,野渡无人。

母亲已经累了,身子随着担子一起摇晃着。

⑦“姆妈,让我来。

”我来到母亲身边。

⑧“我行。

”母亲不让。

她大声喊:

“有人吗?

有人吗?

⑨岸上的红砖房门开了,一个人走下来。

也不用划桨,人站在船上,手抓着粗绳,把船悠到对岸。

那是个穿蓑戴笠的女人。

她紧紧抓着绳子,看着我们,说:

“那孩子,你先上来,帮你妈接一下!

⑩我走上船,晃得站不稳。

母亲说:

“我行。

”她挑着担子走上来,船大幅度晃动起来,差点没翻。

女人夺过,将被子摁在船板上,厉声说:

“被子湿了还能晒,人死了就死了!

”母亲嗫嚅着,没说话。

⑪女人不是渡船的,她是给挖沙船上的男人们做饭的。

她不要钱,只是看着我们发出一连串地叹息,目送我们走进了五校。

⑫很快就报完名,我住进了宿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