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512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docx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交肖雪下发

写在前面:

No.:

000000000000046802

根据中泰化学项目我单位承接的标段施工内容,结合本人以往工程的一点经验,现将土建和安装工程收集的的一部分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做一整理总结,希望文中所涉及内容对对各位在中泰化学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能有所帮助。

因本人能力有限,在文中未涉及的单项工程敬请各位提出,总结收集有误之处也希望各位点评,以便本人能及时更正,使该文更加完善,更能进一步杜绝通病的发生,从而达到该工程的质量要求。

王志勇

2011年4月22日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1.土建工程

1.1模板工程

1.1.1轴线偏位

⑴原因分析: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

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

砼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

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

⑵预防措施: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以保证底间位置准确;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根据工程砼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砼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砼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1.1.2变形

(1)原因分析: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

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在砼振捣时模板易被挤偏脱落;

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以致砼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浇捣墙、柱砼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分。

⑵预防措施:

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砼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砼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孔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砼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砼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1.1.3标高偏差:

⑴原因分析:

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标记混淆;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⑵预防措施:

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1.1.4接缝不严

⑴原因分析:

木模板周转次数过多,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浇捣砼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钢模板变形不及时修整;

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⑵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砼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封;

钢模板变形时,要及时修整平直;

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1.2钢筋工程

1.2.1墙(壁)、柱主筋偏位

⑴原因分析:

砼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缺放;

砼保护层垫块厚度不符规范规定要求;

墙(壁)板内外排钢筋间缺定距措施(缺或少放撑筋);

墙(壁)、柱钢筋缺少限位措施;

砼浇筑时,被振动机头子或料斗碰歪撞斜,没有及时纠正。

⑵预防措施:

砼保护层垫块按规定放置,一般间距每隔1M放置1块;

砼保护层垫块厚度应按GB50204—2002规定执行;

墙(壁)板内外排钢筋间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放置撑筋;

柱子钢筋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然后用减去四周保护层的卡具固定柱筋;墙(壁)板筋在模板上口加一道水平筋,并采取措施(如电焊)加以限位;

砼浇筑时,振动机头子或下料斗尽可能避免碰撞钢筋,发现撞斜碰歪,及时进行校正。

1.2.2楼板及悬挑板上筋下踏

⑴原因分析:

双层楼板筋,上筋支撑不足;

悬挑板(雨篷、阳台板)主筋撑钩不足;

楼板及悬挑板上筋砼浇捣时被踩下,不及时校正。

⑵预防措施:

按设计施工图纸在上排与下排筋之间放置撑钩;

悬挑板(雨篷、阳台板)按设计施工图纸放置主筋撑钩;

砼浇捣时,发现钢筋被踩下,及时纠正。

1.3砼工程

1.3.1蜂窝麻面。

⑴原因分析:

配合比计量不准或无计量,砂石级配不好;

砼搅拌时间不足,搅拌不均匀;

模板表面垃圾清理不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造成砼浇筑时缝隙漏浆;

砼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或漏振;

⑵预防措施:

模板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杂物垃圾;

控制拆模强度,不宣提早拆模;

砼粗细骨料、水、水泥要严格计量,车车过磅,通过试配,选择适当配合比;

控制砼搅拌时间,搅拌最短时间不得少于GB50204—2002规定;

模板拼缝严密,缝隙处要采取切实措施填嵌,防止浇捣时砼漏浆。

1.3.2露筋。

⑴原因分析;

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少甚至漏放,造成钢筋紧贴模板;

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较密,石子粒径较大,卡在钢筋上;

模板拼缝不严密,造成缝隙处严重漏浆;

砼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造成露筋。

⑵预防措施:

浇捣砼时,应检查钢筋位置,采取限位措施防止钢筋偏位;

检查保护层的垫块厚度、数量、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

钢筋稠密区域,应选择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模板缝隙处要采取填嵌措施,防止漏浆;

砼振捣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有踩踏弯或松扣者,应及时调整,补扣绑好。

1.3.3缺棱掉角。

⑴原因分析:

模板垃圾未清,拆模时造成砼角拉损;

拆模过早,造成砼角随模板拆除破损;

拆模时操作过猛,碰坏砼角。

⑵预防措施:

模板垃圾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

控制拆模强度,(墙模板、柱侧模板拆模时,砼强度应不小于1.2Mpa);

小心拆模,以免拆模碰坏砼棱角。

增加砼浇筑后出现细小裂缝的防治措施

1.4砌砖工程

1.4.1砂浆饱满度差。

⑴原因分析;

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困难,砖与砂浆层粘结差。

干砖上墙,砂浆早期脱水,与砖粘结差。

铺灰过长,砌筑速度慢,砂浆中的水份被底砖吸收,粘结差。

不挤碰头灰或不打碰头灰,造成竖缝透亮或瞎缝。

⑵预防措施:

改善砂浆和易性,使用混合砂浆的现场塑化材料应经常浇水湿润,应有防曝晒、防风干结硬的措施。

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砂子拌制砂浆,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不得不经试验随意更换材料,要保证砂浆搅拌时间。

不准使用未经处理的桶底砂浆或隔日砂浆,尽量做到随拌随用。

推行“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三一砌砖法,不准采用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法。

严禁干砖上墙,砌筑前应提前浇水。

每砌完一步架砖都应进行竖缝的刮缝和塞缝,以减少外墙渗漏点,提高砌体强度。

1.4.2混水墙通缝。

⑴原因分析:

主要是由于组砌方法错误造成的。

碎砖集中使用,上下皮砖竖缝错不开,影响砌体整体强度。

砖柱采用包心砌法。

⑵预防措施:

应使操作者不但要掌握砖砌体组砌方法,同时还要懂得正确的组砌形式不单纯是为了美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

为了节约,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上下皮砖竖缝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四分之一砖长,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1.4.3留槎错误,接槎不严。

⑴原因分析:

施工组织计划安排不当,造成留槎过多或随意留槎。

操作人员对留槎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留直槎或留阴槎,图方便漏放拉结筋或拉结筋间距、数量不够。

退留槎方法不统一,使接槎砖的上部灰缝难塞严,平直度难控制,接槎部位不顺直。

⑵预防措施:

做施工组织计划时,应统一安排施工留槎,尽量减少留槎部位,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以利于房屋整体性。

砖墙的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

墙与构造柱沿墙高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

统一退槎留置方法,控制好退槎位置及垂直度、灰缝平直度、接槎时应先将槎口处砂浆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用大铲或瓦刀将接槎砖的上部灰缝塞严实。

1.5水泥砂浆地面层

1.5.1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

⑴原因分析

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掺使用,凝结硬化的时间及体积收缩量不同而造成面层裂缝。

砂子粒度过细,引起拌和物泌水,或含泥量过大,使拌和物的强度低,也容易引起面层的收缩裂缝。

水泥砂浆的水灰比过大,砂浆稠度大或搅拌不均匀,造成砂浆离析,抗拉强度低,影响砂浆与基层间的粘结,也容易使地面面层出现裂缝。

面层做好后养护不及时或不养护,产生收缩裂缝。

⑵预防措施

必须重视原材料质量。

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过期的、受潮的,或者安定性差的水泥严禁使用,砂子宜用粗中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

水泥砂浆应严格控制用水量,砂浆稠度应不大于3.5cm,并搅拌均匀。

砂浆终凝后,应立即用湿草袋等覆盖养护,防止表面水份迅速蒸发产生收缩裂缝。

刮风天气施工水泥砂浆地面时,应把门窗、洞口遮挡好,避免地面直接受风吹。

1.5.2地面空鼓

⑴原因分析

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垃圾、积灰或污染物,影响面层与基屋之间的粘结牢固。

水泥砂浆铺设时,基层表面过于干燥,不浇水湿润或湿润不足。

水泥砂浆铺设时,基层过于潮湿,有积水。

⑵预防措施

水泥砂浆面层铺设前,必须认真将基层表面的垃圾、积灰或污染清理干净,如基层表面过于光滑的则应予凿毛处理。

面层铺设施工前一天,应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表现清洁干净,充分湿润且局部不积水,且基层应平整又粗糙,确保面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1.5.3地面起砂

⑴原因分析

水泥砂浆拌和物的水灰比过大,即砂浆稠度过大,表面强度低,不耐磨。

面层压光时间没掌握好。

面层施工结束后,在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情况下就过早行走和使用,或进行工种交叉施工,造成面层表面损坏。

拌合物原料不合要求。

水泥标号低,或使用过期的、受潮结块的水泥。

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地面强度和耐磨性能。

砂子粒度过细,拌合时用水量大。

⑵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水灰化,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cm,并搅拌均匀。

掌握好面层压光时间,水泥砂浆地面的抹压工作应控制在水泥初凝到终凝之间。

水泥砂浆地面应尽量安排在室内粉刷完工后进行施工,以免对面层产生损坏和污染。

水泥应优选早期强度较高、水化热高和凝结硬化过程中干缩值较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安定性要好。

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严禁使用。

砂子宜用粗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1.5.4地面渗漏

(1)现象

阳台、厕所、浴室、盥洗室等平顶上,在穿地面管道或地漏部位的四周出现滴水,粉刷层受潮或有水迹现象。

(2)原因分析

地漏标高超出地坪,形成倒泛水,使地面积水;

穿过地面管道未做套管或管高度没有超出地面;

穿过地面管道及地漏四周缝隙未嵌实仍有缝隙存在。

(3)预防措施

做地坪时,泛水应坡向地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