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3679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能。

”孟尝君怪之。

B、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C、诸侯恐惧,会盟布景谋弱秦。

D、是帮明君贵五谷而戝金玉

7、判断句是__________

A、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

B、此必是豫让也

C、是心足以五矣。

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8、“鬼侯有子而好。

”其中“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

A、您

B、婴儿

C、儿子

D、女儿

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_____________

A、《玉台新咏》

B、《文苑英华》

C、《乐府诗集》

D、《文选》

10、《报任安书》的作者是_______

A、贾谊

B、司马迁

C、班固

D、晁错

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20分)

1、在谈被动句式时,首首先说明主动和被动。

何谓被动?

举一古汉语的例子说明。

2、什么词类的活用?

3、《孟子·

许行》一文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门徒陈相这间的一场辩论,其中反映了孟子的什么观点和主张?

这种观点和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4、《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劝说赵太后如何爱护子女?

四、解释词语(解释下列各句中带点的词语的意义,实词解释意义,虚词说明今译,均不说明词性和语法作用,将解释的文字写在试卷纸上。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20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行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吧叹惋。

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擐甲(穿上铠甲)执兵。

固即死也。

8、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10、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4、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5、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16、丘也闻的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9、权叹息曰: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2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五、标点(本题20分)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的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一、一、翻译下列一段文言文(本题20分)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有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译文:

古代汉语试题·

一、填空(20分)

1、文字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2、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以外,还有义。

3、在先秦,判断句一般不用,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来帮助判断。

4、“也”和“矣”是两个功用有很大差别的语气词。

“也”一般表示的语气,而“矣”一般表示-的语气。

5、古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一般用作语。

“其”一般用作语,它的作用相当于-。

6、《经籍籑诂》由清代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7、《说文解字》是东汉所著,建立了个部首。

8、所谓避讳是指。

9、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10、上古时期,未嫁的女子命名的方式是。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5分)

摺:

竅:

慿:

憲:

擬:

畝:

闆:

彆:

塵:

齣:

三、解释下列3组句中加·

的词,并指出各组中哪一个是本义(10分)

(一)1、朕在位七十载。

(《尚书·

尧典》)

2、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萧统《文选·

序》)

3、南宫叔敬反,必载宝而朝。

(《礼记·

檀弓上》)

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王制》)

(二)5、布衣,锦缘。

王藻》)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孟子·

梁惠王上》)

(三)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或古字,并写出它们的本字或现在的通用字。

(15分)

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4、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

5、彼候人兮,何戈与祋。

《诗·

曹风·

候人》

6、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7、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8、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9、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10、齐人多诈,而无情实。

五、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活用的种类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义(10分)

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2、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3、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六、翻译下列各句,并指出它们在语序或句式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

(10分)

1、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2、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3、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

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5、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七、判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其含义或语法作用(10分)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2、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

3、坚甲利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4、七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八、标点下列短文,解释带·

的词(10分)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庄子·

田子方》

引:

适:

尝:

踵:

中:

九、阅读下列短文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朱家,鲁人,高祖同时也。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所臧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

饮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亡馀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车,专趋人之意,甚于己私。

既阴脱季布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

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

(《汉书·

游侠传》)

一、简答题:

简要回答以下问题(20分)

1、会意字和形声字有什么不同?

举例说明。

2、汉语古今词义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说明词性误用和词类活用二者有什么不同。

4、什么是姓?

什么是氏?

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分析题(10分)

观察下面例句中划线部分及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表达形式,并进行比较,然后指出古汉语的使动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变化。

1、齐威王欲将孙膑。

2、桓公解仲之束缚而相之。

3、项羽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4、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5、乃令互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

6、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7、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

三、把下面的各组字分为三类,并就各种字的特点作出说明(10分)

昏:

婚;

泪:

淚;

黏:

粘;

禽:

擒;

驅:

敺;

處:

处;

赴:

讣;

開:

开;

村:

邨;

责:

债;

僅:

仅;

惭:

四、总结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从汉语史的角度阐述被动句的发展过程(10分)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0分)

1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2、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

6、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7、昼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10、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六、说明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10分)

1、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2、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3、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9、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10、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七、根据下文回答问题(10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即已;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

“括不可使将。

”王曰:

“何以?

”对曰: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

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之而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

1、现代语音学上的舌面音在古代称之为____音。

2、清人___首创古韵谐声表。

3、七言律诗仄起平收式的第一句中的第___字必须是平,如果用仄,就是“犯孤平”。

4、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以外,还有义。

5、在先秦,判断句一般不用,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来帮助判断。

6、“也”和“矣”是两个功用有很大差别的语气词。

“也”一般表示的语气,而“矣”一般表示的语气。

7、古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一般用作语。

“其”一般用作语,它的作用相当于。

8、《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9、《说文解字》是东汉所著,建立了个部首。

10、《广韵》共分个韵。

清代陈澧用法,归纳出《广韵》分四十声类。

11、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12、“从”意为“跟随”时,音có

ng;

用作使动词时,音zò

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二、名词解释(20分)

1、四体二用

2、既生魄

3、毛传

4、入声韵

5、阳声韵

6、三平调

7、姓、氏

8、骈体文

9、广韵10、近体诗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1、入而徐趨,至而自謝: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2、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3、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

4、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

5、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并指出其本义(5分)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2、朋友交而不信乎?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3、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六、判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其含义或语法作用(10分)

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

七、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或古字,并写出它们的本字或现在的通用字。

1、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2、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齐人多诈,而无情实。

八、标点下面的古文(10分)

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兴于补缺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讃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牋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蜂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萧统《文选序》)

九、翻译下列古文(10分)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

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

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

刺惊问状。

易于曰: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附加题:

标点下列古文(10分)(可做可不做)

昔古聖開物成務廢結繩而造書契於是文字興焉夫依類象形之謂文形聲相益之謂字閱世遞變而相沿訛謬至不可殫極上古渺矣漢承秦火鄭許輩娛樂活動起務究元本而小學乃權輿焉自漢而降小學旁分各有專門歐陽永叔曰爾雅出於漢正名物講說資之於是的訓詁之學許慎作说文於是有偏旁之學篆隸古文爲體各異於是的字書之學五聲異律清濁相生而錄炎始作字音於是的音韻之學

1、简答题(40分)

1、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方法有哪些种?

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为每一种排检法列出一到二部字典或词典。

2、分析新《辞源》和新《辞海》在性质、用途上有什么不同。

(5分)

3、什么是“六书”?

如何认识“六书”?

写出“六书”的细目和定义,并举出二个以上的例字。

4、古今词义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有哪几种?

5、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不同?

请进行论述,并举例说明。

二、名词解释(10分)

1、直音法

2、叶音法

3、《经传释词》

4、词的本义

5、词类活用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并指出其本义(5分)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四、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活用的种类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义(10分)

五、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着重解释句中的斜体字的意义;

如果这些词是词类活用,请进行分析。

(20分)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

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

佗語普曰: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

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爲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輓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

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阿善針術,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

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

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爲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

阿從其言,壽百餘歲。

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云。

六、为下面的文言文加上新式标点。

於是先生召諸子登斯樓而詔之曰吾何以傳汝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蓋嘗慨夫爲人之父祖者每欲傳其土田貨財而子孫未必能世富也欲傳其金玉珍玩鼎彜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寶也欲傳其園池臺榭歌舞輿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娛樂也吾方以此爲鑑然則吾何以傳女曹哉因指書而欣然笑曰所傳者惟是矣

七、附加题此题不计入总分)

(一)标点下面的古文(10分)

(二)翻译下列古文(10分)

2、桓公解答仲之束缚而相之。

6、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婚泪:

涙黏:

粘禽:

擒驅:

敺處:

讣開:

开村:

邨责:

債僅:

仅惭: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0分)

11、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12、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13、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1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15、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1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1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9、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0、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1、分析文中加线部分的语法结构(图解法,加线法或文字说明均可)(10分)

2、根据文中加点的“言”字,说明“言”的词义搭配特点及其在造句方面的特征(10分)

八、标点并翻译下面的古文(20分)

《马氏文通。

序》

(训诂、音韵、字书)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稽旁证求其得失异同匿庸(匿庸:

安于平凡)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则以字形字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盖所以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恶一画之误已耳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音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声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盖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之而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

一、填空(16分)

1、根据记录语言的方法,文字大体上可以分为文字和文字两大类。

2、是殷商时期的文字,是公元前1300多年到前1100年间通行的字体。

3、小篆又叫秦篆,是后的规范化字体。

4、隶书分为和。

是在古文字阶段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是汉字由小篆演化到汉隶的一种过渡形体。

5、是从汉隶直接演变而来的,这种字体自产生之后,一直使用到今天。

二、根据字形和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并指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20分)

1、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上)

2、有马白颠。

(秦风·

车邻)

3、因顿首杖下。

(中山狼传)

4、一發饮羽,狼失声而逋。

5、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

6、毋弛而弓。

(韩非子·

扬权)

7、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8、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鞌之战)

9、以防止水。

(周礼·

地官)

10、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汉书·

李广传)

三、分析下列句子的宾语前置现象,并进行翻译(6分)

1、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

2、许子奚为不自织?

(许行)

3、宋何罪之有?

(公输)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义(10分)

1、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鞍之战)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隐公元年)

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左传)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大叔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隐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