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3380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Word下载.docx

7、医学科研设计中对照的意义:

A.排除或控制自然变化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B.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C.可找出综合因素中的主要有效因素

D.通过对照可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8、搜集资料时要遵循的3个原则为(B)

A.对照、随机、重复

B.准确、完整、及时

C.细心、耐心、及时

D.随机、准确、及时

E.检查、核对、仔细

9、以下检验方法除下列哪一种外,其余均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D)

A.Friedman,sM检验

B.H检验

C.配对设计符合秩和检验

D.t检验

E.查rs界值表法

10、总体分布类型不清小样本资料的均数比较可采用:

(A)

A.t检验

B.秩和检验

C.χ2检验

D.u检验

E.查r界值表法

11、在假设检验中,当t<

t0.05,?

,则(A)

A.P>

0.05

B.P<

0.05

C.P>

0.01

D.P<

0.01

E.0.01<

P<

12、以下关于抽样调查的正确叙述是(E)

A.抽样调查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B.抽样调查适用于调查变异较大的资料

C.抽样调查的设计简单,资料容易分析

D.抽样调查适用于调查疾病发生频率较低的疾病

E.抽样调查的调查工作不容易做的细致,常难免漏查调查对象

13、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除了(C)

A.设立对照

B.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C.可以估计疾病的患病率

D.观察方向由”果”至”因”

E.可以从调查资料中估计比值比

14、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除了(A)

A.探索病因

B.建立病因假说

C.检验病因假说

D.验证病因假说

E.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15、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除了(D)

A.可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效率

B.研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C.控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D.使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某些特征一致

E.使匹配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均衡

16、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探讨吸烟和肺癌的发病关系,研究设计的原则,应该选择的研究对象是(B)

A.吸烟的人群

B.患有肺癌的人群

C.未患肺癌的人群

D.患有肺癌且吸烟的人群

E.未患有肺癌而吸烟的人群

17、队列研究中最容易发生的偏倚是(B)

A.混杂偏倚

B.诊断怀疑偏倚

C.失访偏倚

D.报告偏倚

E.回忆偏倚

18、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B)

A.OR

B.RR

C.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D.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E.总人群中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19、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数量抽取一个观察单位进入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B)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段抽样

20、灵敏度是指(E)

A.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

B.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C.筛检阳性者中真正成为病人的可能性

D.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E.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

二.多项选择题

1、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取决于下列哪些条件:

(ABCD)

A.是否有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病人(或动物)

B.研究方法是否容易为病人所接受也是可行性中的问题

C.是否有技术力量和设备

D.是否有足够研究经费

E.与研究经费无关

2、属于结核病防治研究重点的是:

(BCDE)

A.发病机理研究

B.结核病诊断新技术基础研究

C.结核病诊断新方法基础研究

D.抗结核病新药研究

E.新的疫苗的研制

3、调查计划的内容包括:

(ABC)

A.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B.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C.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

D.选择调查方法

E.确定资料的收集方法

4、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实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抓住实验中的主要因素

B.找出非处理因素

C.明确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

D.处理因素要标准化

E.以上都不是

5、医学论文按论文资料来源分为:

(AE)

A.原着

B.基础医学论文

C.预防医学论文

D.康复医学论文

E.编着

三、名词解释

1、特异度---即真阴性率。

实际无病,按试验标准正确判断无病的概率(非患者被诊断为阴性的概率)。

2、双盲---受试对象与执行者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情况,只有研究者或者研究者指定的人知道分组情况。

3、相对危险度---也称危险比(riskratio)或率比(rateratio)。

相对危险度为暴露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4、抽样调查---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指对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参数特征。

5、灵敏度---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能正确区分“有病”和“无病”

6、单盲---受试对象不知道干预措施的性质,也不知道自己被分配在试验组还是对照组,但医师和研究者是知道的。

单盲可避免来自受试者单向的偏倚。

缺点是不能避免研究者或执行者的倾向性。

7、医学科研设计---是在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学原理,为某一项现场调查、临床疗效观察或实验室等所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

8、小概率事件---习惯上将P≤0.05或P≤0.01的随机事件称小概率事件。

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9、临床试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种医学研究方法,常用来评价药物、疗法、技术和预防性干预措施的效果,属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10、入院率偏倚---又称伯克森偏倚,该偏倚常发生在以医院为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

由于患某病的人、无该病的人及其有某特征的人的住院机会不一样而导致的偏倚。

11、回忆偏倚---是指研究对象在回忆过去发生事件和经历时,由于记忆失真或不完整,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系统误差所产生的偏倚。

常发生在病例对照研究。

12、诊断怀疑偏倚---指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某些情况,以一种主观偏见或愿望在诊断过程中去探索某种结果,使研究结果出现偏倚。

常发生在前瞻性队列研究。

13、混杂性偏倚---也是一种系统误差。

主要出现在结果分析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因素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称为混杂偏倚。

常见有年龄、性别、依从性、病情等混杂因素。

14、前瞻性研究---也称队列研究(Cohortstudy)或随访研究(Follow-upstudy)。

是选择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类人群进行追踪观察,比较两者发病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5、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也称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种拟研究的疾病出发,选定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以判断暴露危险因素与某病的关联强度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属于由“果”到“因”的回顾性研究。

16、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17、漏诊率---即假阴性率。

实际有病按试验标准(错误)诊断无病的概率。

18、误诊率---即假阳性率。

实际无病按试验标准(错误)诊断为有病的概率。

19、阳性预测值---(PV+):

实验诊断为阳性者,确为患者的概率。

20、阴性预测值---(PV-):

实验诊断为阴性者,确为非患者的概率。

四、填空题

1.常用对照的形式有:

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配对对照。

2、现况调查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3、实验研究可分为:

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4、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5、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

6、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1、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2、各个样本来自正态总体、3、各个处理组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7、常见的偏倚有: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8、盲法的种类包括:

单盲、双盲、三盲。

9、实验设计的方法有:

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配伍设计。

10、科研资料的类型包括: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五、简答题

1、简述医学科研选题的原则

答:

一、需要性原则:

研究课题的方向尽量选择在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中有重要意义的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线,内容上创新是选题赖以成立的根本条件。

三、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指的是实施的条件。

欲满足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必须做到:

①是否有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②研究方法是否容易为病人所接受③是否有技术力量和设备④是否有足够研究经费。

四、协作性原则:

科研选题时,切勿忘记发挥综合协作的作用,就是要求多学科多专业间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攻关。

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统筹安排,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五、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指预期成果可能收到的效益:

1、对于基础课题要求具有理论意义与(或)潜在应用价值;

2、对于应用课题要求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不具备效益性的课题难以得到支持与赞助。

2、简述医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一、对照原则:

1.通过对照可排除或控制自然变化和非处理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2.通过对照可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二、均衡原则:

亦称齐同原则。

即实验与对照必须遵守均衡的原则实验中要求实验对象除要观察的某种实验因素外,其它一切条件应该尽可能相同。

要求各处理组非实验因素的条件均衡一致,以消除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三、随机原则

(一)随机的意义:

1.组间均衡性;

2.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3.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四、重复原则:

重复是消除非处理因素影响的又一重要手段。

重复程度表现为试验例数的大小和重复次数的多少,试验例数越大或重复次数越多,则越能反映机遇变异的客观真实情况。

五、盲法原则:

(一)意义消除心理偏差。

(二)方法单盲、双盲法、三盲法。

3、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答: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1)需要的样本较少,尤其适用于罕见疾病、潜伏期很长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在一项研究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适合于疾病病因不明且需要探讨多种因素影响的研究。

(3)能够阐明某暴露因素与某病之间的联系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4)研究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在人力、物力上较经济。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1)易发生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信息偏倚。

(2)因为相关的混杂因素不易控制,在暴露少见时,不易进行回顾性研究。

(3)不知道总人群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因而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准确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

(4)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不易确定。

4、简述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

应用条件:

1、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

2、各个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3、各个处理组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5、简述论文写作前的准备

1.选题选题就是选择论文报道的题目。

2.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

(1)查阅大量文献,充分占有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

(2)收集资料:

1)经常性资料2)专题调查资料

3.对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1)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收集的资料必须完整、正确和及时,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事求是。

(2)要求对实验数据,调查材料、临床观察的各种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合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4.论文构思和拟写题纲

6、简述队列研究的特点。

定群调查又称队列研究或前瞻性研究,常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推测某病与某个危险因素有关联。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关联关系,选择两组人群进行追踪调查,其中一组人群处在这个危险因素影响中,另一组人群除了不处在这个危险因素影响中,其他方面尽可能与前一组人群相同。

通过研究两组人群发病率的差异来判定危险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关系以及关联程度的大小。

7、简述常用的对照形式有哪些?

1.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理。

这种对照只有在处理因素作用很强,非处理因素很弱时才可使用。

2.实验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3.标准对照:

不设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标准值或正常值做对照。

4.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者身上进行,如用药前后作对比。

5.相互对照:

不设对照组,各实验组间互为对照。

如比较新药与旧药的疗效。

6.配对对照:

与相互对照不同,它不是采用组间相互比较的方法,而是把研究对象选择条件相同的两个配成一对,分别给以不同的处理因素,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效应。

8、简述阅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文献的目的是:

(1)了解研究课题的背景。

(2)避免完全重复和减少盲目性。

(3)启发和充实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获得研究问题和撰写论文的某些理论依据

9、简述设立对照应注意的问题?

1.组间应具有可比性2.以人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组间对比时应考虑受试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3.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例数应尽量相当。

4.自身前后对照应注意评价指标是否随时间的先后而变化。

.受试对象的病理强度应适当

10、简述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有哪些?

一、论文标题:

题目是论文的名称,医学论文题目的特点,往往是直接点出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

一条好的题目在用词上的准确、恰当、新颖、往往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兴趣。

1.题目必须准确地概括论文的性质和内容:

如果题目与论文的性质和内容不符或表达不准确,则容易引起误解。

2.题目要精炼,易懂,字数不能超过25个字。

3.字句次序更适当。

二、署名:

1.作者暑名的意义:

①标明文稿的责任者。

②体现作者的贡献与权利。

2.暑名的原则:

名符其实,实事求是;

切实反映作者参加研究工作的实际责任与贡献是作者署名最基本的原则要求,在署名中不可任意抛开具备署名资格的其他合作者,也不得无视作者条件而随意“金榜题名”。

3.暑名的形式:

①集体署名:

由集体共同设计、协作完成的,署集体名称。

例如某些重大的科研项目,在总体上属于集体创作。

②个人署名:

文稿主要由个人设计完成的,署个人的名字。

三、摘要:

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除短篇或个案报道除外)。

内容提要要求简短、精练、完整,不加评论,以第三人称出现,主要是帮助读者迅速了解该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方法、和讨论的问题,一般控制在150~250字内,英文提要控制在1000个印刷符号以内。

一般置于题名与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四、关键词:

提要的最后部分应列出本篇关键词,关键词大约3~5个。

“关键词”是代表一篇文章主题的最重要的词,专指性强。

五、引言(前言、导言、序论):

前言:

主要起到交代论文论述的范围、目的、意义、缘由或揭示论文的主题和引出正文等作用,以便引起读者对论文的关注和兴趣。

六、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或称对象与方法,是正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

七、结果:

撰写结果时,切无主观、片面、胡编乱造。

但也不应漏掉一真正的结论。

八、讨论:

讨论的内容是针对实验观察结果及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根据地予以阐述,使读者从中看出本文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九、致谢

十、参考文献

11、常见的选择性偏倚有哪些?

选择性偏倚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有:

1、诊断性偏倚;

2、入院率偏倚;

3、无应答偏倚;

4、分组偏倚;

5、检出偏倚;

6、排除偏倚

选择性偏倚的控制方法:

1、选择设计方案减少选择性偏倚的关键要有一个周密的科研设计,研究者熟悉研究实施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选择性偏倚,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加以控制。

①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案;

②调查表设计;

③实验室检查项目要做好质量控制,使结果特异,灵敏,准确。

2、设立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如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入选条件是:

应为确诊的新发病例。

对照入选条件:

未患所研究的疾病但有暴露于研究因素的可能;

未患其它与研究因素有关的病;

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以避免排除偏倚。

3、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照组;

4、注意提高应答率

12、简述科研选题的选题方法。

一)建立选题思路:

思路的建立:

需要平时多观察、多看文献和思考。

1.选择对临床有指导意义或有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题范围不可太大,涉及面过大则不易深入。

3.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

4.最好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选题。

5.时间、经费、人力、技术等多方面条件。

二)查阅文献:

13、简述科研设计的作用。

1.周密的科研设计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较为可靠的资料;

2.可对实验数据的误差大小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

3.可使多种处理因素合理地安排在一个实验之中,提高实验效率。

14、简述混杂因素的控制方法

(1)配对:

是一种常用的避免混杂因素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变量有性别、年龄、病情等。

配对时应注意:

①配对项目不应过多,因素越多越难找到合适的对照组。

②不能将研究因素进行配对。

(2)分层分析:

也是一种常用的避免混杂因素的重要方法。

分层是指分层抽样选择研究对象,或将研究结果分层分析研究资料。

(3)随机化:

严格的随机化方法能够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在组间的分布差异,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在临床试验中最为常用

(4)限制:

即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人员的条件加以某种控制。

在科学研究进行组间比较时,除了研究因素在组间不同外,其它因素均应完全一样。

通过对某些因素的限定,以增强样本的代表性。

15、简述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一)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作为受试对象:

患病率高,阳性预测值高,诊断出的病人数多,试验效率提高

(二)联合试验:

1、平行(并联)试验

同时进行几种诊断目的相同的诊断试验,只要其中一个试验结果为阳性即判断为阳性。

平行试验提高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率,但却增加了误诊率,降低特异度。

当漏掉一个病人后果严重或再进行筛检费人力物力时,要尽量减少漏诊率,可采用此方法。

2、系列(串联)试验

进行一系列诊断目的相同诊断试验,只有所有试验结果都为阳性时判断为阳性。

系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减少误诊率,但增加漏诊率,降低灵敏度。

当误诊造成严重后果时,采用此方法。

3、混合法

根据指标的性质与质量的高低,将指标有并联有串联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最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