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308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docx

浙江美术版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详案以及计划

高银巷小学美术第5册教案

第一课我驾神州游太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

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

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

三、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教师)课件、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教师:

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

学生回答:

飞机,鸟,太空飞船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引出飞船。

2.了解太空。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

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

3.欣赏图片。

(1)教师提问:

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

学生回答:

造型复杂,外观精密

(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

①形状;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

4.学生创作。

(1)主题:

我驾神舟游太空。

(2)提问:

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

穿怎样的宇航服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4)启发:

①构思:

与众不同,富有创意;②构图: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③创作:

掌握技法,熟练表达。

5.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

6.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准备小组创作比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创作小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教师)有关绘画和手工的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1.强调要点。

(1)事先商量好分工情况。

(2)各小组在30分钟内创作一幅作品。

(3)把大家对遨游太空的感受在创作中具体地表现出来。

2.学生制作。

(1)主题:

体验太空。

(2)准备:

交流2分钟,安排好分工。

(3)建议:

①注意安全;②要有创新;③结合未来发展方向;④最好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

3.教师指导。

教师在构思、构图、技法及学生的合作方面作指导。

4.展示作品。

让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并互相评价作品。

5.课外拓展。

(1)要求各班进行作品展评。

(2)举办有关太空知识的讲座。

(3)鼓励对太空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深入探究太空的奥秘。

 

四:

教学反馈:

 

第二课我们爱劳动

一、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分析。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

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

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

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

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

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

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

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

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

“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

“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

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

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

学生回答:

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等

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学生回答:

锄头,镰刀

当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

|心情很愉快,满足等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

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作品中的人物在辛勤的劳动

(2)教师小结:

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

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

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学生回答,包括四肢,身体的协调性。

(2)体验:

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

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

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

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

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

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

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建议:

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

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

人物的组合排列,疏密对比,动作等

(2)教师小结:

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

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

学生回答:

妇人的劳动的动作的生动性

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学生回答:

对比,互补等方法

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学生回答:

疏密对比,场景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

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

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

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四:

教学反馈

 

第三课绿化家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会欣赏美,会运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会实践创造的新一代。

本课就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剪纸能力的造型活动课。

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感知不同树的造型美感,通过折剪、组合、美化等形式,装扮家园、社区。

2.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

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

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

提问: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学生回答:

植树节.

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学生回答: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

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

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

(2)学生得出结论:

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

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

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

(教师)纸盒、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提问:

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办法。

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吗?

学生回答|:

材料上制作上突破,形式感。

2.分组讨论并创作:

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各种外形的树。

3.汇报展示,相互交流。

4.小结:

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材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树。

5.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现方法。

6.学生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穿插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小小社区”,并用各种材料的“树”进行绿化。

7.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四:

教学反馈

 

第四课立体造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