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68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docx

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

丽水市2005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5年3月26日

本次测试卷系外地引进。

语文卷以“高考考试说明(2005)”为命题依据,命题以课外材料为主,有一定的湖州味。

命题突出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试卷结构比较合理,题型与04年的浙江高考语文卷基本保持一致。

对高三语文最后阶段的复习,具有比较好的导向作用。

本次测试共有17所学校的7254名学生参加。

测试结果如下:

卷面平均分文99.79理97.18标准差文13.58理12.82

变差数文13.61理13.19最高分文137理133 

最低分文12理1难度值文0.67理0.65

现就考生答题情况作简要分析,并根据语文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分别提出复习建议。

一、第一、二、三题

(一)答题情况见《学生答题率统计表》(另发)

得分率较低的题有:

5、7、12题。

内容为语病辨识,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中的筛选与提取信息,文言文阅读中虚词的理解。

正答率在0.5以下。

(二)教学建议:

1、在复习教学中,语音、文字、词汇、句子、标点的训练,还是要认真的重视基础。

要注意分析错误原因和提供一般的改正方法的指导并加以适当的训练。

2、阅读理解科学类文本,要在理解关键句子和把握文意上下功夫,做到正确理解、提取和筛选有效的信息。

3、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在把握整体意义的基础上,训练对字词句的正确理解。

二、第四题

本题由文言文翻译、古诗词鉴赏、名言名句默写组成。

考查学生阅读翻译浅易文言文的综合能力,考查古诗词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和常见的名言名句的识记能力。

15题。

文言文翻译。

共8分。

选文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杜衍》略有改动,测试材料中难以理解的词语不多,而且加了注,难度一般。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理解的能力和水平,也注意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内容,同时考核学生将文言意义用现代汉语呈现的能力。

要求翻译的句子有3个。

(1)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

“何夺我贤太守也?

(2)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

(3)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

文言文翻译注重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翻译出全句。

(1)题中“及”、“何”和“贤”字,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疑问代词和虚词的理解。

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翻译。

不过也有部分学生对“及”字,因不能正确理解而有翻译成“于是”的。

还有“罢归”部分同学翻译成了“上任”,“办完事”等,导致失分。

(2)题中,对“势必”的理解出现了错误。

很多学生未能理解这是两个单音实词,误认为是一个词语,所以大都翻译成“一定”,未能将其译为“(依照)形势一定”,所以该题失分较多。

第(3)题中,不少学生对于“无以”这个词语不能理解,将“以(因为)”字译成“认为”或“凭借”,失分就是一定的了。

16题。

古诗词鉴赏,能力层次是E。

其中包括了对能力层级为A的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

(1)题是根据新考纲对文学常识识记能力的要求而设置的。

许多学生不知道姜夔是宋朝的婉约派作家。

有些知道是婉约派但是字又不能写正确。

这就要求老师要结合课本对学生的文学常识加以比较系统的梳理(互联网上也很多,教师可以下载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增、删、改)。

(2)题是本小题中最易得分却失分最多的一道题,考的是学生在试场状态下的灵活反应。

失分的考生应该是忽略了小序,从词作本身分析就显得劳而无功了。

(3)题做的较好,学生大都都能围绕“相思、思人和漂泊”这两个要点进行分析。

17题。

考查的是名句名篇的默写。

能力层次是A。

三道题均来自课内,答题情况却不够理想。

主要问题:

(1)一字未写或未写完整。

(2)写错别字。

“吾尝跂而望矣”中的“尝”写成了“常”,“跂”写成了“歧”。

(3)张冠李戴,上下句易位。

教学建议:

(1)文言文翻译要在整体把握文意上下工夫,注意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积累并注意迁移,要注意把握常用的文言句式及一般的翻译格式,要注意翻译的基本要求。

(2)重视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诗歌鉴赏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和技巧的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注意诗词中的小序以及注解,这些也有可能设置小题。

文学常识的复习,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可以文学史的顺序作梳理,关注重点作家重点作品(课文涉及的应是重点之一)。

考试可能是放在诗词鉴赏中考,也可能与名言名句同考。

(3)加强名言名句的积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一定要熟记),重视“背”与“写”的关系,一定要抓落实,答题中不要出现错别字。

看清题目,认真审题。

三、第五题

本大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共四小题18分。

得分率约为0.65。

着重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对作者观点态度、文章主旨的把握,对作品内容的概括能力和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18题。

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

此题答案要点很明确,即:

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只索不予”的朋友关系。

本题答题情况尚好,但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误解“有回应的需求”,把它理解为“分享”的意思。

以下错误答案具有代表性:

(1)同朋友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从朋友那里得到物质和心灵上的回应;

(2)这种朋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回应,并不只是单独一方一味地付出或索取。

2、没有认真审题,把“朋友关系”答成了作者的“朋友观”,比较典型的错误答案如下:

(1)朋友不仅是一种“有回应的需求”,更应是一种奉献。

(2)朋友是互补的,应该用爱去体会去感受,认真的投入,用心去经营,那你就会得到真正的友谊。

3、还是没有认真审题,把“作者认为”答成了“我认为”,且理解有误。

如:

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亲密的朋友关系,因为他愿意为你付出这么多,说明他在乎你,然而自己也应该为朋友多付出些,一味的索取,那是自私的。

4、答题不全面,只答“索取”而未点出“不予”。

如:

作者认为这是一种物质上心灵上的“有需求的索取”,不能算做真正的友谊。

5、答案笼统,没有抓住要点。

如:

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残缺不全与极其自私的关系,不能算做真正的友谊。

19题。

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及语言概括能力。

本题是对作品中内容的概括,要点应包括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般学生得2分,得满分的不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答题不全面。

大多数学生只写出了一个方面,即客观上的原因:

人是独立的。

2、语言组织能力差,又不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全是照抄原文。

不会筛选关键词句,又缺少整合的本领。

3、读题不细,审题有误,导致答非所问。

例如有这样的答案:

承上启下,引起下文的思考,最后点明中心,点出文章的主旨,为下文作铺垫。

真是套话连篇。

20题。

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本题三个要点应该是很清晰的:

只索不予的;相互分享的;既相互分享,也各自独立的。

但是答题情况不尽如人意。

主要问题如下:

1、分类标准不明确:

如有答成不能算作真正的友谊、一般的朋友、知心的朋友、亲人,也有答成物质关系、心灵关系、纽带关系等等。

2、表意不明:

例如答成分享的关系,保持自我,倾诉等等。

3、概括不全:

如朋友间彼此分享所有的快乐和忧愁;朋友间分享彼此的部分,保留让自己独立的部分去面对生活。

又如“既相互分享,也各自独立的”就答成了“各自独立的”等等。

4、同类重述:

如答成“分享对方拥有的关系”、“朋友是另外一个自己”,其实这两句话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是“相互分享的”。

5、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概括能力较弱:

(1)有些学生概括出5-6个点,相互交叉:

如共度难关、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相互奉献、有回应的需求。

(2)虽然概括了三个点,但是每一个点都是表意繁琐,不能用简洁的文字来表述。

21题。

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表达技巧的把握,此题得分率不到0.5,学生对文中的细微干扰不能作出有效的辨别,绝大部分学生选了A、D这两项。

教学建议:

1、学生读题,审题能力有待训练提升。

应做到认真读题,问什么答什么。

2、提高学生提取文本有效信息,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教给学生如何提取、如何整合的方法,加强实战训练,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对语病、错别字、卷面的问题应常抓不懈,减少无谓的失分。

4、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增加现代文阅的阅读量并作恰当分析(语句理解、文意概括、技巧和表达效果),增加阅读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思维能力,增加作文素材。

四、第六题

考查内容:

修改病句,语句扩展,概括信息要点。

22题。

从所给的文段中找出有语病或者表达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主要问题有:

1.序号看错。

将第一句的错误写成是第二句,造成无谓失分。

找不全病句,病句辨识

还存在欠缺。

2.不理解何为得体语言。

如要将文段中的“千万留神”改成“敬请协助”或者“请相

互转告”等合乎情境需要的生活用语。

但大部分学生却改成“千万注意。

”能看出问题所在,

不能纠正错误,是一个遗憾。

3.不明有关修改的知识和技巧,或者知道却不能适时运用。

许多学生找出病句之一是

“……垃圾一律不准包装之后投入”中的“包装”有问题。

但改后的句子是“垃圾包装了也不能扔……”。

学生可能不知“删去”也是一种修改方法。

23题,要求根据“燕子飞翔”为联想的起点,分别用描写和议论的方法分别将其扩展成两段文字。

主要问题有:

1.审题不认真,没有看到字数要求,表述过于简单,造成失分。

2.不能区别何为描写,何为议论。

不少学生将两段都写成了描写性文字。

用议论方式表达显得十分薄弱,这可能和这几年训练话题作文不无关系(不少学生不会写议论文)。

甚至有学生如此答题:

一群燕子停在电线杆上,下面有一群人议论……也有学生用说明性的语言解释燕子飞翔的生物学或物理学知识。

(自以为是议论)

3.文面潦草糊涂。

24题,根据给出的表格内容用间接的语言加以表述(答题有字数规定)。

要表述的自然是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信息,是要向人们表白的内容(可称之为观点)。

问题有:

1.表达的观点没有依据。

比如有学生答:

我国交通业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或者有:

公路发展比铁路发展更关键,更重要。

2.阅读表格内容不仔细,得出的结论于答案相反:

公路发展速度逐年下降。

3.不能从获得的信息中概括总结出准确而表述精要的观点。

相当部分学生写道:

公路和铁路都大大发展。

或者就把两组数据罗列了一遍。

表述了一些肤浅的信息。

教学建议:

1、加强对提取要点能力及概括能力的训练。

既重视语段信息的提取整合训练,又重视信息隐含较多的表格、图表等的信息提取与整合训练。

复习中要注意给学生方法,明确注意事项。

2、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文学常识(比如“记叙”“描写”“议论”),修辞手法和效果等。

比如修改病句,既要明确病句类型,还要知道常见的修改方法。

3、仿句(包括对联),还是要继续抓一抓,要看清题意,看清供仿的句子(是否含有修辞方法、句中句间的含义联系,有些还要看看词性)。

仿句时要与供仿的句子在句式、句意、修辞等方面作对应。

4、语用题,年年有些新题。

复习时要注意《考试大纲》中“示例”部分中的新题型,也要让学生练一练。

语言运用,是调动积累的语言予以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充实积累的过程。

丰富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已是高考复习阶段,这个工作还是不能放松。

多读点书,锻炼思维,丰富思想,积累语言并运用。

这样表达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写出来的语句也才能简明、准确、流畅且生动。

五、第七题

本题为话题作文。

(一)话题简析

本次作文是给提示性话料的话题作文。

话题为“我与空间”。

相比较而言,此话题有一定难度。

仔细审题至为重要。

首先是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准确而明晰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空间”的:

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

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

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伸张性的表现。

就作文来讲,这“空间”可以是虚拟的,亦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