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51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

《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莒南三中第100期.docx

莒南三中第100期

让心灵之花灿烂绽放

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推广与应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日益对心理素质提出迫切的要求,而今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把心理健康纳入到人的健康的内涵之中。

三中人以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三中人以其迅捷的行动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与探索。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前身系心理咨询室,成立于2004年5月,迄今已愈六个春秋。

工作在这条战线的老师们始终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得以解除,使得部分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得以解除,使得部分学生出现的极端心理得以解除,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弥补了学校刚性管理的不足。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编辑出版了两本校本教材《心灵驿站》,完成了3个市级科研课题,在校内外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由此,我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素质教育先进集体,为学校争得了山东省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实验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会员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而今,为了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老师们根据日常工作的心得,选取了7个最具代表性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整理和研讨,以飨读者。

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认识网络成瘾问题

王家轩

健康上网是正常的行为,上网成瘾却是不正常的行为。

“网瘾成患猛于虎!

美国的金伯利·杨教授设计了一种测评网络是否成瘾的方法,下面有10个问题,请回答“是”或“否”,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

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得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网络使用时,你是否感到无所适从或烦躁不安?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闷、压抑、发脾气),而一上网就来劲?

10.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结果:

得5分以上者,有上网成瘾的倾向。

中国的未成年人上网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一个“果”。

青少年问题专家卢勤做过调查,认为三种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

第一种是学习失败的孩子,他们都有很强的挫折感,网络游戏却让他们体验到虚拟的成功。

第二种是成绩曾经优秀的孩子,在新的环境里无法保持原有的名次,受到批评、漠视等,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开始在网络里寻找寄托。

第三种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如夫妻关系紧张、冷漠,或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过分的溺爱和约束。

一般地说,网络成瘾有以下几种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2.网络色情成瘾;3.网络关系成瘾;

4.网络信息成瘾;5.网络交易成瘾;

在中学生中还有“网吧成瘾”的小群体。

网络成瘾的群体有以下几类:

1.儿童;2.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3.成年人(青年和中年人);4.老年人。

我们要思考的是,孩子网络成瘾是谁的问题?

是孩子,还是其他原因?

我们看成瘾的“瘾”字,病字头,里面是一个隐藏的“隐”字,显然“病因”隐藏在背后的。

第一、家庭教育的不健康。

例如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就是索取和给予的关系,没有对等交流;父母把与孩子的关系物质化、金钱化了,钱成了衡量感情和爱的标志,还有诸多的家庭问题,如经济困难、家长游手好闲、赌博、酗酒、喜欢使用暴力等。

第二、学校教育的不合理。

当前倡导素质教育是在综合提高各项素质的前提下,自然的提高升学率,同时纠正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教师应当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

(1)重教书而不重育人;

(2)服务及少数,放弃大多数;(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完善,各学科对互联网的正向引导。

第三、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当前社会在治理互联网的内容方面卓有成效,净化了网络,如果游戏开发商、网吧老板在重视利润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那么网络问题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反思:

1.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反映出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现在的心理咨询更加重视家庭整体咨询),作为父母因该怎样做?

(1)改变对亲子关系的认识;

(2)改变对孩子的期望值;

(3)改变家庭环境;

(4)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5)改变教育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有下列不良现象,第一、给孩子贴标签;第二、只图自己高兴,不顾孩子的感受;第三、没完没了的唠叨;第四、打骂孩子。

(6)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我们教师也应当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7)千万不要对孩子失望,对孩子充满希望,孩子会给你一个惊喜!

2.教师应该怎么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不断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

(2)成绩好的学生不是因为教师教得好,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是因为教师教得差。

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呢?

不去“扼杀”学生!

因为学生是在慢慢成长的,不是一夜之间长大成人的。

对于高中生应届考不上大学,可以复习一年、两年;高中不优秀,大学可能很突出;一个人学生时期平庸无为,以后可能成就非凡。

所以我们教师做到不去扼杀学生,也就达到了基本的师德规范。

(3)运用发散思维,尝试改变思维方式。

对教育中的许多现象,采用正常的思维,理解遇到困难,不妨换一个角度。

例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想“如何做,可以提高学生的一点兴趣”,或“我这样做,不会打掉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做的,最低的底线应该是“无害”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于教育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

再如,家长、老师常常“唠叨”,不唠叨是最好的,可是能做到吗?

我们不妨思考,唠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唠叨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担心、害怕、焦虑”,还有肩上承担的“责任”。

唠叨完了,你没事了,而孩子却处于“焦虑、害怕”的状态了,所以我们家长、老师首先要能抗“焦虑”,能承担“责任”。

(4)学会控制情绪和读懂学生的情绪。

这一点很重要,需要一个人长期的修炼,做到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以下摘自互联网)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中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

学会控制你的情绪是你生话中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以下是专家提供的几条最新劝告:

寻找原因

  当你闷闷不乐或者忧心忡忡时,你所要做的第一步是找出原因。

29岁的弗兰西丝是一名广告公司职员,她一向心平气和,可有一阵子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同事和丈夫都没好脸色,后来她发现扰乱她心境的是担心自己会在一次最重要的公司人事安排中失去职位。

“尽管我已被告知不会受到影响”她说,“但我心里仍对此隐隐不安”。

一旦弗兰西丝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她似乎就觉得轻松了许多。

她说:

“我将这些内心的焦虑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便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找出问题症结后,弗兰西丝便集中精力对付它。

“我开始充实自己,工作上也更加卖力”。

结果,弗兰西丝不仅消除了内心的焦虑,还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委以更重要的职务。

遵守规律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伊说:

“我们许多人都仅仅是将自己的情绪变化归之于外部发生的事,却忽视了它们很可能也与你身体内在的‘生物节奏'有关。

我们吃的食物,健康水平及精力状况,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都能影响我们的情绪”。

  塞伊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可能情绪不佳。

此外,我们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则有所下降。

“一件坏事并不一定在任何时间都能使你烦心,”塞伊说,“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

  塞伊教授还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段时间里对125名实验者的情绪和体温变化进行了观察。

他发现,当人们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处于上升期时,他们的心情要更愉快些,而此时他们的精力也最充沛。

  根据塞伊教授的结论,人的情绪变化是有周期的。

塞伊本人就严格遵循着这一“生物节奏的规律,他往往很早就开始工作,“我写作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而在下午,他一般都用来会客和处理杂事,“因为那时我的精力往往不够集中,更适合与人谈话”。

睡眠充足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美国的成年人平均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足七小时。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拉德·达尔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他说:

“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

那么,一个成年人到底睡多长时间才足够呢?

达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让14名被试者每晚在黑暗中呆14个小时,第一晚,他们每人几乎睡了11个小时,仿佛是要补回以前没睡够的时间,此后,他们的睡觉时间慢慢地稳定在每晚8小时左右。

在此期间,达尔教授还让被试者一天两次记录他们的心情状态,所有的人都说在他们睡眠充足后心情最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更乐观。

亲近自然

  许多专家认为与自然亲近有助于你心情愉快开朗,著名歌手弗·拉卡斯特说:

“每当我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去从事园林劳作,在与那些花草林木的接触中,我的不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

  假如你并不可能总到户外去活动,那么,即使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也对你的心情有所裨益。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开普勒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分别让两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一组的办公室窗户靠近自然景物,另一组的办公室则位于一个喧闹的停车场,结果他发现,前者比后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更少出现不良心境,其效率也高得多。

经常运动

  另一个极有效地驱除不良心境的自助手段是健身运动。

哪伯你只是散步十分钟,对克服你的坏心境都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研究人员发现,健身运动能使你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功效与那些能提神醒脑的药物类似,但比药物更胜一筹的是,健身运动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过,要做到效果明显,你最好是从事有氧运动——跑步、体操、骑车、游泳和其它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之后再洗个热水澡则效果更佳。

合理饮食

  大脑活动的所有能量都来自于我们所吃的食物,因此情绪波动也常常与我们吃的东西有关。

《食物与情绪》一书的作者索姆认为,对于那些每天早晨只喝一杯咖啡的人来说,心绪不佳是一点也不足为怪的。

  索姆建议,要确保你心情愉快,你应养成一些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就餐(早餐尤其不能省),限制咖啡因和糖的摄入(它们都可能使你过于激动),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水(脱水易使人疲劳)。

  据最新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境平和、感觉舒畅。

马萨诸塞州的营养生化学家詹狄斯·瓦特曼认为,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大脑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而该物质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然产生的镇静剂。

各种水果、稻米、杂粮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积极乐观

  “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说,“其实,我们周边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

  霍德斯做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实验,他将同一张卡通漫画显示给两组被试者观看,其中一组的人员被要求用牙齿咬着一只钢笔,这个姿态就仿佛在微笑一样;另一组人员则必须将笔用嘴唇衔着,显然,这种姿态使他们难以露出笑容。

结果,霍德斯教授发现前一组比后一组被试者认为漫画更好笑。

这个实验表明我们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心理学家兰迪·莱森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