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183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

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不要求学生自己操作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要求学生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的形状大小,辨别出各种微生物,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种学习上的激励。

二、作业设计

1、填空

微生物的种类:

(   )(   )(   )(  )…

微生物的分布:

(  )(  )(   )(   )…

人类怎样发现微生物:

人名(  )、国家(  )、所用工具(  )

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2、简答题

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3、实验题

根据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请你画出它们形状来。

1、做酸奶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应该知道的和应会做的两个部分,同时学生通过应做了解的很多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去发现科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的细菌。

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和()。

细菌可以用来生产()、|生产新的食物|、生产()和()。

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细菌的功:

()(  )(    )。

细菌的过:

(     )。

2、简答题

细菌繁殖速度极快,计算:

P6页。

3、实验操作

自制酸奶,步骤如下

a、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b、待牛奶冷却到35—40度时,加入两勺酸奶,搅匀。

c、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中,盖上盖子。

d、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3、馒头发霉了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霉生成的条件,并且能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了解观察知道霉也有正反两面的作用,在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霉为主要作业。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

(    )(   )(   )(   )。

霉的功与过分别是功:

(      )、过:

()。

人类怎样发现青霉素:

人名(  )、国家( )、发现过程(   )。

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

物体在(   )和(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2、简答题

霉也是一种生物,你能告诉我们霉是一种植物呢,还是一种动物呢?

怎么证明霉是否有生命的呢?

3、实验操作

设计实验:

探索哪些条件下馒头等食物容易发霉,并想想防止霉变的办法是什么?

4搭建生命的“积木”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能在调试还的显微镜下观察认识植物的构造,是由宏观逐渐走向微观的,通过多媒体的观察区别植物表皮和人体表皮的不同,理解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对大自然的新认识。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   )。

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

(   )(   )(   )。

人类怎样发现细胞:

人名(   )、国家(   )、发现过程及研究成果(   )、(   )。

(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连线题

列文虎克         细胞

弗莱明           微生物

胡克             青霉素

3、简答题

李明很喜欢打蓝球,一次打球的时候膝盖擦破了,不久伤口化脓了。

请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4、实验操作

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说说有什么不同,并画一画它们的形状。

2、单元我们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能逐渐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到前人不断追求真理、探索地球这样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的猜想。

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1519年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

古代()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2、判断题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不应该是球体。

()

2003年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东方一号”飞船完成了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的壮举。

()

地球太大,它的赤道半径有6378米。

()

1969年,苏联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

3、简答题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是一张棋盘,人们提出了“天圆地方”的想法。

请联系现实生活这一说法的谬误所在。

2、地球的表面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从宏观上总体认识地球表面的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通过实物模型绘制地图的过程,深入理解地貌的复杂。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主要有()、()、海洋与岛屿、峡谷()等地貌。

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我们中国所在的大洲是(),亚洲和美洲之间隔海相望,中间的大洋是()。

现在,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在空中拍摄地面,获得的照片也更清晰、更精确。

2、简答题

自己查阅资料,列举地球表面都是什么样的?

3、实验操作

自己做一个地表模型,(注:

根据书上18页的步骤进行。

)并画出地形轮廓图。

3、地球的内部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地球内部的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学生用熟鸡蛋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科学家很早就想通过()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但是目前,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km.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依次是()、()。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时所产生的()来猜测地球内部的秘密。

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核分为()和()两部分。

2、简答题

查阅相关资料,说说科学家手机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3、实验操作

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先切开来观察,然后展示地球构造的模型。

4、火山和地震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知道张衡研究的地动仪对国家的贡献。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

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年,在我国河北省()、丰南一代发生了强烈地震,是那一带人伤亡惨重,损失很大。

地震灾害可以分为()和()。

2、简答题

结合你的理解,请说一说地震是怎么一回事。

3、实验操作

a、根据教材22页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仔细观察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过程,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火山将喷发?

b、根据教材23页,模拟地震发生的实验,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5、地表的变迁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有些行为也是使地表产生变化;了解家乡地表改变情况,岩石的风化侵蚀对地表的影响。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高()米。

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山体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是()。

()时期的()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阐述了他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或者重力()、()的过程叫侵蚀。

2、连线题

风蚀石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

海边礁石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

石林海浪的冲击

火山湖口强风的作用

3、简答题

a、列举几个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并选择其一谈谈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b、根据本课的学习,整理出各种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

3、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化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变化的两类变化的特点,收集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变成(),冷却时会从()变成()。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和()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这样的变化属于()。

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或()、()等现象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

 

2、连线题 

连线:

请你仔细分析下列的各种物质的变化种类,然后把相应的物质变用线连接起来。

水结冰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 

易拉罐压扁                  

铁生锈 弯折铁丝 

小苏打和白醋                    物理变化 

混合沙和豆子 

米饭、淀粉和碘酒              

加热白糖 火柴、蜡烛燃烧 

米饭遇碘酒变成蓝色              化学变化 

铁钉生锈了           

小麦被磨成面粉 

白糖经加热后变成褐色                          

 冰融化后变成水

3、简答题

a、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与木条折断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b、蜡烛的燃烧过程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变化?

说说理由。

4、实验操作

试着做如下实验,观察现象,说说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变化,并说明为什么。

a、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

b、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2、铁钉生锈了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设计铁钉生锈的实验,找出生锈的原因,怎样来防止生锈。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将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出来,会发现铁钉表面有()的物质附着在上面,硫酸铜溶液颜色会逐渐变(),并产生()。

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以胀大()倍。

在()的空气中,即使放几年铁也不会生锈。

仅有水或者仅有空气都不会使铁钉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或者()的水里,铁才会生锈。

2、判断题

铁锈是红褐色的,并具有无光泽、较脆、有空隙、粗糙、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等特征。

()

为了防止金属生锈,我们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保护层,如油漆。

()

火柴燃烧、铁钉生锈、折纸能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主要区别是能否产生新物质。

  (  )

铁锈具有和铁相同的性质。

()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

3、简答题

配置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图见课本36页

4、实验操作

自己设计,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完成实验报告。

(教材78页)。

3、变色花

一、作业说明:

本节内容设计的作业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二、作业设计

1、填空题

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可以用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紫甘蓝水是(  )。

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

生病呕吐的时候,会感觉到吐出的东西有酸味,这是因为胃液是()的。

竹子如果淋了酸雨的话,会大面积地死亡,这是因为竹子喜好()土壤。

2、简答题

夏天到了,同学们都喜欢喝柠檬汽水,制作柠檬汽水需要哪些原料,怎样制作呢?

3、实验操作

a、用碘酒检验下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只写序号) 

1蛋糕      2饼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