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131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日历入手从中发现有关年、月、日的内容,分析大月,小月,以及闰年与平年的辨别等,接着通过小朋友的日常活动,引出24时计时法,能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进行互换,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

年、月、日

课题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从2014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学习用具,引出大月、小月、特殊月份—2月,再利用拳头记忆法,帮助学生熟记。

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

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准备

日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说一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边的探究作铺垫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观察2014年月历观察,找到自己的生。

进行填空、计算,比较发现各月份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

再引导进行交流,验证规律。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大月和小月。

2.介绍拳头记忆法或根据各自经验,组织学生交流记住每个月天数的方法。

学生自主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

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记一记,并介绍记忆的方法。

给学生一定记忆时间,帮助他们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找一找

出示图片

认识节日,小组交流。

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

(课件出示)

2.练一练

在年历上找节日,并说一说是星期几。

3.填一填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并算一算什么时间成立一百周年,全班交流。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表达,合作交流,小组探究,独立思考,将自己的观念清楚的表达出来。

在大的知识框架形成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拓宽学生对年月日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进一步认识

四、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完成“练一练”1-3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说一说,填一填,在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一练”第4、5题

组织学生在年历上找一找,填一填,算一损

全班交流

3.课后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查一查:

国际残疾人日、全国爱耳日、爱眼日、爱牙日等

4.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完成练一练,自主制作月历表。

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

课后调查,扩展知识

对本班同学生日的了解以及日历表的自主,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年月日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大月:

1、3、5、7、8、10、12月(31天)

一年有12个月小月:

4、6、9、11月(30天)

二月:

平年28天

闰年29天

教学反思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开展数学活动。

在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小组团结合作,自主探索,研究年、月、日的知识,使有限的40分钟达到最佳效果。

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历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在倾听与争论中学习数学知识,并逐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课时:

平年、闰年

课题

平年、闰年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平年和闰年”是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本课教材在“一年有12个月、在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平年与闰年的概念,了解平年和闰年的主要区别,掌握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的编排,十分重视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交流等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先让学生比较2005年和20016年2月天数的不同,建立“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的概念,同时知道闰年的全年是366天。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所学知识,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教材还以脚注的方式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已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比较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学生对年、月、日已经有了较深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平年、闰年的定义。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

2005-2016年2月的月历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引入新课

1.提问: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2.利用“想想做做”第2题导入

谈话:

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第三棵树。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边的探究作铺垫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选择2005-2016年月历观察,并进行填空、计算,比较发现各年的2月份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

再引导进行交流,验证规律。

2.填出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找出特点。

3.组织交流,发现规律:

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它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2月份是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份是29天,并引导推算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

4.回答小华的问题

小华在闰年的2月29日出生,4年才过一次生日。

学生自主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

找一找平年与闰年出现的规律,总结、归纳、交流、讨论。

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使闰年出现的规律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感知,为后面的观察发现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归纳:

除以4没有余数的数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2.知识链接:

你知道吗?

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为一年。

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样每年就大约比365天多6小时,4年累计下来大约就多了24小时,将多出的这一天放在2月.2月就有29天。

所以,通常每4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是29天,人们把这一年称为闰年。

3.讲解:

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

谈话:

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把每个季度的天数算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反馈。

讲述:

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

一年中的四个季度如何划分非常明确,而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全国各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差别很大,四季的长短和起止时间各不相同。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表达,合作交流,小组探究,独立思考,将自己的观念清楚的表达出来。

利用讲解传授的形式的活动,拓宽学生平年与闰年的进一步认识

四、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提问:

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谈话:

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事件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

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讲解: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例如:

8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完成第1题对,加深对平年与闰年的理解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判断平年与闰年的区别。

板书设计

平年、闰年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

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了这样两点:

一是无论新课还是练习题都选取学生熟悉的、典型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在设计时,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地进行两次探究活动。

一是平年、闰年出现有什么规律?

二是观察闰年年份的特点,使观察、比较、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学生在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时间探究,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氛围,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快乐,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目的就是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创新的意识。

第三课时:

练习六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猜几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接着学生动手制作今年某个月的月历,并结合月历进一步深化对年、月、日的了解与应用。

在“你知道吗?

”环节向学生介绍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划分标准,扩展学生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区分平年与闰年,认识一年四个季度,一年有多少天,能看懂日历,从中分析日历,从中找出有关年、月、日的信息。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平年、闰年的定义。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月历卡,2014年年历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瞧,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的朋友都来为他祝贺。

你们想对小明说点什么?

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并询问了他们是哪一天过生日的,四位小朋友都没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日,各说了一句有关自己生日的话,你们乐意猜出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

2.猜小朋友的生日。

(1)谈话:

四位小朋友各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老师来给你们提供信息,你们来猜他们的生日,好吗?

3.学生猜自己的生日。

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很聪明,猜出了课本中四位小朋友的生日。

你们能想办法让同学猜猜你的生日吗?

先编一句话,暗示自己的生日,要想办法增加一点儿难度,使别人不那么容易猜出来。

4.将爸爸、妈妈的生日在年历上圈来

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芳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

小刚的生日是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