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934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8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学习竹之功绩(5-12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按什么样顺序写呢?

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

如何表现?

(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北上抗日时期――

(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

(双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

(一)写开发竹林

(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

写什么人?

怎么写?

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整理课后习题。

六、作业:

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抗敌的武器

          贡献大 援军的工具

              深远的意义

          远看 革命战争年代

 井冈翠竹

(革命的竹子)    (过去)生命力顽强(叶、枝鞭、根)

近看 (外形)(功绩)      

              (现在)开发宝山(“踩、攀、盛、蒸”)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修竹滑道(搭、翻、找、踏)

 走上征途(滑、转、流、挤)

语文课上朗读不出彩绝不是一堂好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朗读的指导。

贬义词的朗读,要突出对竹子、红军的赞扬;

褒义词的朗读,要读出对井冈翠竹顽强的精神等。

2、24

第一周3、4节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里?

2.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

3.简介延安。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找出2个比喻句,分别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2)再品读,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1)本节写了延安的哪几个地方?

(2)讨论:

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伟大的延安精神)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哪些语句看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2)谈谈你对“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的顶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

(3)找出两节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词句,用上述方法,自学并讨论理解。

(4)有感情地读这两句。

4.学习第五、六节。

(1)思考:

如果丢掉延安精神会怎样?

我们到底要怎样追回延安精神?

(3)读读排比句,体会感情。

二、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写作者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来表达作者向往延安,追寻延安精神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训练。

本文是一篇诗歌,节奏和韵律都比较鲜明,可让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全诗押的是“n”ɡ韵,读时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评选出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四、作业设计: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因为本节课年代久远,孩子们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一部分原因也在我,我没有重视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有些学生没有去收集资料,教师在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时,有些学生不明白,提出了很多问题。

因此,这一环节用去了很多时间,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由于时间不够,就有些仓促,从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课前收集资料,对课堂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一周第5节、第二周第1节

1-3 

七律·

到韶山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3.理解诗意,感受人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体会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边出示图片,边谈话:

有这样一个人,他17岁离开家乡,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的诗句表达自己雄心壮志。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一路艰辛的他,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说说他是谁,导入新课。

  2、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学习新课,投影出示标题。

二、知人论事了解作者,考察背景

  1、介绍作者:

一位诗人的诗风与他的人生道路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毛泽东。

  2、引入写作背景,配音乐,出示1927年人们贫苦的生活状况以及大革命造成的血腥历史情景的图片,感受三十二年前的韶山,给本堂课营造一个悲壮的氛围。

三、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读通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2、基础知识:

   

(1)正音字:

川(chuān)戟(jǐ)菽(shū)

    2)区别字:

咒()皱()霸()靶()

    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

四、小组内自学古诗,理解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五、组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诗的大意。

   1、理解重点词:

  菽:

豆类的总称。

牺牲:

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2、参考:

【译诗】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第二课时

一、迁移引入。

  二、默读诗,细细感悟,作者回到故园,想起了当年的哪些情景?

看到了今天的哪些变化?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

  三、师生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4、背诵古诗。

  五、升华总结。

  六、作业:

   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回韶·

山七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概述回忆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具体追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回到现实讴歌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同学们确实通过多次阅读锻炼了自己的诵读能力,一遍比一遍感情充沛,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而且在诵读之中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体悟掌握了许多朗诵技巧在让学生自己感受诗的意境与情感之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大家共同分享总结出来的朗诵技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周第2节

1--表达——讲话要看对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

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

 

一、明确本次表达的要求:

这次表达可以说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要先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以这种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说一段话。

二、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

讲话和要看对象"

这个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

  三、.课上让学生汇报:

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然后确定自己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四、让学生认真地准备,在不写稿的情况下与大家进行交流。

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择优在全班进行交流。

 五、想一想,在和不同人说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一是讲话更有针对性。

 六、把自己的想到的讲话时的注意事项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家在一起说一说,互相启发一下,这样有利于把话讲好。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

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

也就是说,说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

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职业都应受到尊重。

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职业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

考虑:

(1)看对象的性别差异;

    

(2)看对象的年龄差异;

    (3)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

    (4)看对象的民族差异。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于不同民族的对象来说,其反应也不同。

 这次表达可以说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中,要先让学生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以这种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说一段话。

2、25

第二周第3、4节

2—1 

妙语批试卷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认识7个生字并学会写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

1.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朗读时会正确停顿。

2.正确理解康有为在试卷上的批语。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妙语批试卷。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题。

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重点指导“廉”和“阀”两个字,强调结构,提醒注意“吏”和“史”字的区别。

三、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朗读课文。

1.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明其义;

明义后再进行充分的朗读练习。

2.读出趣味。

教学时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可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要以饱满的感情读出人物的富有幽默性特征的语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内容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至于选用何种方式操作,教学时,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1)借助工具书或资料,说说句子的意思。

①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奉公的人,是民众的表率;

贪污受贿的人,是危害民众的奸贼。

]

②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

[通过你的文章来看,学习不够优秀,所以不会被选为县长,要说成为百里挑一的好官那更是毫无希望的。

(2)拓展与运用:

这一部分引入了一个小故事,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竭力创设合作交流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这篇课文中的文言文较多,学生不太容易读好。

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推敲词句,一方面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弄清字、词、句的意思,在人物语言前面加上恰当的提示语。

四、介绍阎锡山和康有为相关资料

考试目的:

用人唯贤

妙语批试卷康有为批:

学不优无仕途

(康有为)点名主题:

妙趣横生

才学机敏

这节课似乎是顺利的走了下来,学生们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初步感受了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可是课后,静下心来思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我没有出板书给学生一对照。

如果在这把答题人的试卷和康有为的批卷一起呈现给学生,就会让学生淋淋尽致的体会到这一妙处。

第二周第5、6节

2-2 

词语的变迁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2.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变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词语的变迁。

2.读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题,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1.初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3.进行写字指导。

“萝”“媒”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

重点学习“攀”字的写法。

学习课文第一段。

理解“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这句话的含义。

积累词语:

丰富多彩、历尽沧桑、充满朝气、新生儿

三、自主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在课文中寻找汉语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找一找,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有哪些特点?

3.从“平台”一词入手,讨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4.寻找汉语家园中出现的“舶来客”,交流汇报。

四、拓展:

1.“天长水阔厌远涉”出自李白《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

2.“浩劫因王造”出自杜甫《玉台观》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新名词”,列举“新名词”,并探讨这些新名词背后折射出来的人们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

区分网络非正式词语和词语变迁的关系:

如:

MM:

妹妹 

GG:

哥哥 

DD:

弟弟 

JJ:

姐姐 

恐龙:

相貌难看的女孩 

青蛙:

相貌难看的男孩 

菜鸟:

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 

大虾:

高手或是大侠 

倒:

晕倒,厥倒 

东东:

东西 

偶:

我 

收集新名词,办一张以“词语”为主题的手抄报。

 

词语的变迁

  类别

  举例

  结论

地域性

 胡萝卜、西餐、洋伞……

  我们的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舶来客

  T恤

  词义变化

  平台

  新名词

 WTO、生态农业、绿色食品

  动物的语言

  惊叫声

 这节课我围绕目标设计,在重难点处进行学情预设。

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维目标落得实,如:

听写字词;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

篇章结构的训练;

读写结合的体现。

能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充分的交流空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2表达——我创编的故事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所提供词语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编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编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教师先后出示小鸟,小猴子,狐狸,老虎的画面,相机提问:

看到小鸟,你能想到什么?

看到小猴子呢?

看到狐狸和老虎你又能想到什么?

二、揭示课题

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

请你自己任选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字拟。

斧头森林农夫洪水

天空白云小鸟风筝

老虎河水小羊猎人

大海陆地帆船狂风

铅笔橡皮格尺小刀

引导学生说出看到这几组词语发现了什么?

创设问题情境:

由这几组词语,你能想到什么?

能不能编出一个故事来?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组来试一试,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三、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故事的大概情节。

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并由此展开联想。

先口述故事,然后再写出来。

2.想象要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几个词语重新搭配,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4个词语来写。

一、汇报交流

1.组织同学汇报:

谁来说说你或者你们组编出了什么故事?

2.根据学生编出的故事,相机生成,提炼出编故事的要点:

(1)有情节

(2)有意义。

3.拓展学生习作的思路:

大家通过以上三组词语编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用提供的词语,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一说。

4.指导学生怎样写: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你编的故事让大家都愿意听,愿意讲呢?

你有没有什么好点子?

5.教师点拨,总结:

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师:

现在,就请大家试着把故事编得有趣儿,让大家都喜欢听,同桌互相讲一讲,相互提提建议。

总结:

大家看,咱们班的同学多了不起,编什么样的故事,怎么编故事,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真是编故事的能手,一会儿,我们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有没有信心写好?

6.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说出各自的想法。

7.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编故事要有情节,有意义,有创意。

8.学生自由表达。

二、交流评改

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2.读一读同学编写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三、为你的小故事起一个有个性的名字,再把它写在作文本上。

3-1天鹅

1、练习概括各段大意,归纳天鹅的几个特性。

2、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反复品味,积累、学以致用。

3、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认读八个生字。

4、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简介作者布封。

  布封(1707-1788),法国生物学家、作家。

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鸟类史风爬虫类史民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

看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试着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会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并能所处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练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

   3、查找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准备

  一、由题入手,导入新课。

   1、读课题,它能使你想到些什么?

   2、由课题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检查朗读情况。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

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这是一篇介绍天鹅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天鹅在水中那优雅的姿态、妍美的形状、优美的歌声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3、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深入学习。

核心问题:

读了文章,你认为哪一段对天鹅的描写给你留下了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