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78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渤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进行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文作者授权渤海大学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论文属于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内打“√”)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日期:

年月日

我国农超对接发展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一种创新,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最新产物。

“农超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食品安全,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农超对接”利用农村专业合作社直接和超市打交道,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农产品。

但是在真正的尝试中,并未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很多学者都在努力找到一条捷径来发展“农超对接”,效果亦不是很明显。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农超对接模式研究的相关理论发现,国内外的“农超对接”仅仅是集中在“农超对接”和某个主体的联系,缺乏整体的、关联性的研究,对接模式的研究也大都是实地调查,缺乏理论上的支持。

我国“农超对接”的发展现状表明:

“农超对接”要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是要加强“农超对接”的主体建设,从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沟通平台三个方面发展“农超对接”;

其次,加大政府的监督职能,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最后,提高“农超对接“自身的运作能力。

“农超对接”的发展需要超市、农产品生产者、政府以及消费者的合力推进。

【关键词】农超对接;

对接模式;

发展研究

sagriculturesuper-docking

ABSTRACT

"

Agriculturalsuperdockingmode"

isaninnovativemodelofthecircula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inChina,whichisthelatestproductoftheagriculturalsupplychainmanagement."

Agriculturalsuperdockingmode"

cancarryouteffectivelythefarmers'

income,improvefoodsecurityandprovideanewperspectiveforsolvingthe"

threerural"

.

Tocarryout"

agriculturalsuperdockingmode"

isnoteasy."

intheoryisagoodthing.Moreruralprofessionalcooperativescandealdirectlywithsupermarketswhichreducethecircula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Farmersgetthebenefitsandconsumerscanbuythingscheaper.Butinarealattempt,itisdifficulttoachievethisidealstateofhappy.Manyscholarsaretryingtofindashortcuttodevelop"

buttheeffectisnotobvious.Foundbycombingth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researchontheagriculturesuper-dockingmodetheory,thetheoryathomeandabroadisonlyconcentratedintheagriculturesuper-dockinginthemainlinkbetweenthelackofcorrelationbetweentheoverall,followedbytheagriculturesuperspecificmodeofdocking"

lackofinnovation.Manyarticlesarerepeatedlystated.Theagriculturesuper-dockingmodeissurveyedandlackoftheoreticalsupport.

Inthispaper,thedevelopmentstatusofChina'

sagriculturalsuperdockingmodecorrespondstothecountermeasures.Ifwewant"

todevelophealthyandorderly,weshouldcontinuetomakeeffortsfromthethreeaspects:

FirstistostrengthenthemainbuildingofChina'

sagriculturalsuperdockingmode,anddescribedfromthreeaspectsofthesupermarkets,farmers'

professionalcooperativesandtheircommunicationplatform;

Secondly,toincreasegovernmentoversightfunctionsandgovernmentsupport;

Finally,toimprovetheoperationalcapabilitiesofthe"

whosedevelopmentneedssupermarkets,agriculturalproducers,governmentandconsumerswhichworktogethertoadvance.

[KEYWORDS]Agriculturalsuperdocking;

Dockingmode;

Developmentofresearch

目录

1引言1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1选题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国内外农超对接的应用与研究3

1.2.1国外农超对接综述3

1.2.2国内农超对接综述4

1.2.3研究述评5

1.3研究内容和方法6

1.3.1研究内容6

1.3.2研究方法6

1.4本文创新点7

2农超对接的相关理论8

2.1农产品供应链理论8

2.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理论9

2.3超市发展理论10

2.4消费者需求理论11

3我国“农超对接”的发展现状13

3.1地理分布13

3.2销售情况15

3.3采购情况17

4农超对接模式的效用分析19

4.1超市与“农超对接”19

4.1.1“农超对接”为超市发展提供新契机19

4.1.2超市对农超产品的有效承接20

4.2农民与“农超对接”21

4.2.1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稳定的市场21

4.2.2提高农民收入22

4.3消费者与“农超对接”22

5我国农超对接模式24

5.1“超市+基地/自有农场”模式24

5.1.1“超市+基地/自有农场”模式概述24

5.1.2“超市+基地/自有农场”模式问题25

5.2“超市+龙头企业+小型合作社+大型消费单位/社区”模式26

5.2.1“超市+龙头企业+小型合作社+大型消费单位/社区”模式概述26

5.2.2“超市+龙头企业+小型合作社+大型消费单位/社区”模式问题28

5.3“基地+配送中心+社区便利店”模式28

5.3.1“基地+配送中心+社区便利店”模式概述28

5.3.2“基地+配送中心+社区便利店”模式问题29

6我国“农超对接”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30

6.1主要问题30

6.1.1缺乏利益的对接机制,超市进入门槛高30

6.1.2税收负担重,超市压力大30

6.1.3品牌意识薄弱31

6.1.4物流费用较高31

6.1.5模式单一31

6.1.6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水平较低32

6.2政策建议32

6.2.1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32

6.2.2加大免税政策的实施32

6.2.3加大扶持农村金融机构33

6.2.4培养专项人才33

6.2.5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33

6.2.6给鲜活农产品经营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34

6.2.7超市应提高自身经营能力,引导市场的发展34

6.2.8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34

6.2.9完善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建设35

7结论36

参考文献37

1引言

2008年12月11日,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且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农超对接”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次创新。

“农超对接”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目前“农超对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潜力还待进一步挖掘。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食品消费的新导向是“健康”,在此理念的指导作用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传统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的要求。

最近几年,“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来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却同时发生了,农民和消费者都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很多优质农产品无法进入大市场,而商家还需要用优质的产品来吸引顾客,造成资源的浪费,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不稳定。

另一方面,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从批发市场到社区菜市场被行业称为蔬菜流通链条的“最后一公里”(周望军,2001)。

在“最后一公里”,农蔬产品价格由“伤农”的收购价变成了“伤民”的零售价,而农蔬产品零售商贩并没有赚到其中的暴利,反而似乎是在为某种变相的垄断买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颁发了《关于开产农超对接试点工作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正式拉开了“农超对接”模式实施的序幕。

为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2009年以来,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商务部与农业部共同开展农超对接,是商务部在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双百市场工程基础上,实施的又一项惠农惠民工程。

特别是在最近农产品价格上涨期间,农超对接对稳定大中城市菜价发挥了积极作用,经受住了考验。

20世纪90年代,大型连锁超市开始兴起,农产品采购规模大,连锁超市为了获得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寻求一些农民合作社或者一些中介组织,这些形成了“农超对接”的契机。

很多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农民供应产品不足的缺点,农民合作社的成立可以为大型连锁超市提高稳定的货源。

并且农民合作社采取监管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连锁超市必然会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和超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农产品和超市的直接对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市场对其的接受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首先,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很多消费者还是习惯在农贸市场或者批发市场购买农产品;

其次,农产品进入超市非常困难,超市对农产品的选择是非常苛刻的;

第三,农产品的生产者大都是散户农民,在和超市的对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同时,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也遗留了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产品的高流通成本和市场化水平低的问题,这已成为限制我国流通体系发展的重要原因。

“农超对接”虽然省掉了很多流通环节,但是因为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农超对接”的开展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冷链系统的布完善导致农产品的储藏、运输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左右,在一些发达国家里相关的损失率在5%一下。

据统计,灾害性天气对价格上涨的贡献为50.8%,劳动力、运输及经营成本增加的贡献为31.7%,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为12.7%,个别产品生产波动等其它因素的贡献为4.8%。

从“菜园子”到“菜摊子”再到“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农超对接”实现了“菜园子”直接到“菜篮子”,有效的缓解了消费者的压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但是如何顺利的实施“农超对接”,让“农超对接”真正的和市场接轨,还需要政府给予有力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共同托起百姓的菜篮子。

1.1.2研究意义

本文选取最近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农业生产与流通中的一个现象——“农超对接”作为研究对象,集中对农超对接模式发展进行研究。

推进“农超对接”的重要意义,概括起来有十六个字:

搞活流通、促进消费、保障供应、惠农惠民。

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超对接”的开展搞活了农产品的流通方式。

传统农产品的销售从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过四个环节,“农超对接”的开展缩减了中间环节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方式多样化。

第二,“农超对接”的开展让超市有了自己的特色,消费者可以实现“一站式”购买,不必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两头跑。

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候也会刺激超市其他商品的消费。

第三,“农超对接”不仅有利于建立农民与零售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超市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对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管,降低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环节,并且促使合作社和超市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共赢的农产品零供关系。

第四,“农超对接”作为一种超市和农民合作的新模式,一方面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并且超市对农产品的生产有着严格的检测系统,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销售有了稳定的渠道,专业合作社在与超市的对接中会尽可能的为农民争取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可谓是惠农惠民。

总之,“农超对接”是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产品消费、保障城乡居民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超对接促进商业发展、稳定物价、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1.2国内外农超对接的应用与研究

1.2.1国外农超对接综述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销售模式。

国外农超对接模式实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对于农产品的流通体系也有了比较完整的流通模式。

而我国“农超对接”的开展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地方都存在着问题。

日本东京的超市绝大部分都已经实施了产地直销,超市里销售的农产品都是超市在当地农协的帮助下,直接和当地的农民签订合同。

农超对接模式的实施改善了日本高菜价的情况。

日本学者周二(1962)就提出过超市的发展必然引起整个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

东亚模式主要是以日本为代表,包括韩国、我国台湾等很多亚洲国家为代表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东亚模式和欧美模式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小生产,大市场。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日本农产品流通过程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

分散生产,集中供应,这很符合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国情。

目前,日本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两种: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市场内”流通和农产品直销模式。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市场内”流通模式要很多中间环节,造成了很多成本上的浪费。

日本农产品直销模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直销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菜农主动去寻找农协的帮助,或者是成立一些自发的组织来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种直销模式的实施使得农产品的价格节省20%到30%;

另外一种就是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直接来到地头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农产品,由于中间省略了批发市场这一环节,直销的蔬菜零售价格比批发的蔬菜零售价格要便宜15%左右。

在欧美,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是以批发市场进行分销,最后周转到零售商的手里。

罗马尼亚学者Ucenic和Rattu(2009)通过分析本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困境,提出农业超市和越来越多的折扣店是解决本土农业的很好的办法。

Boselie通过对比研究了很多国家超市农产品流通模式,认为超市集中统一采购模式和对门店的统一配送是农超模式的主要表现。

20世纪初,Perlff和Reardon通过长期的考察研究发现,超市越过批发市场,直接到农产品的生产地进行农产品的采购,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采购模式上的一个很大的改进,和超市合作的有大规模的农场也有一些小规模的散户。

Reardon和Swinnen等人发现在中欧、中美洲、东欧和泰国等很多国家都实施了农超对接。

欧美模式是一种以美国为代表的一种农产品流通模式。

美国是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美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特点是:

集中生产,分散供应。

美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主要有: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农场主主导的“产销直挂”模式和超市主导的“直销模式”。

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区域化程度比较高,生产者都是集中在企业化生产的农场主,这些因素决定了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地比较集中。

美国农场主就有能力和实力去寻找农产品的需求者,直接提供大批新鲜的农产品。

据统计,美国农产品的销售集中在批发市场的销售还不到2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更多的是通过农场主主导的“产销直挂”模式和超市主导的“直销模式”,其中超市主导的“直销模式”其实是“产销直挂”模式的一种。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流通中的中间环节,使得生产商和终端商直接接触,减少流通费用。

农超对接模式在美国的实施还是比较成功的,在美国,生产商和终端商在地位上是对等的,这就保证了生产商和终端商的平等对话,公平交易。

在中国,生产商和终端商地位的严重不平等,导致生产商缺少话语权,导致生产商的积极性不高。

1.2.2国内农超对接综述

农超对接作为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一种创新模式,国内很多学者都针对这种模式做出了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关于农超对接的可行性上。

林乐碳(2010)引用了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农超对接”模式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和优越性。

东方(2011)针对广西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出农超对接模式的实施是破解此难题的有效办法。

沈默(2010)对农超对接模式所带来的联动效益进行研究。

其次,针对农超对接模式的各利益主体进行阐述。

邹汉清(2011)针对农超对接的另一个重要的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施农超对接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刘晓峰(2011)详细分析了农户在农超对接模式下心理契约的构成,探讨了超市和农户行为之间的关系。

孙江超(2011)分析了农超对接各个主体发展现状,对农超对接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三,主要是针对农超对接的模式进行分析。

马凤棋(2010)认为“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是实施农超对接的有效模式,详细阐述了农超对接对超市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周焕、姜彦坤(2011)提出了农民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消费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对接模式的新思路。

熊会兵,肖文韬(2011)分析了农超对接实施的条件,认为农超的有效实施必须充分发挥超市、合作社、政府三方面的作用,提出“一体化对接”、“市场化对接”或“联盟化对接”等模式。

沈敏(2011)系统阐述了家乐福的“直采”模式、麦德龙“源头”模式、彤瑶“产地供应商”模式等。

任学军、潘灯(2010)论述了三种农超合作模式:

家乐福“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沃尔玛的“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TESCO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与农户对接的“公司+农户”模式,另一种则是合作农场和种植基地模式。

他们的主要区别是超市与农产品的对接方式不一样。

曾祥明(2010)论述了农超对接的主要模式,详细阐述了农超对接模式的主体及其动因,论证了农民增收的市场化新路径—农超对接。

第四,针对农超对接开展的障碍和对策进行分析。

胡定寰指出,农超对接的下游是超市,超市的发展已经是现代化产业,而上游的农民和合作社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供应链中各方位置的不对称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赵玉勇、孙健(2011)提出信息化水平是农超对接成功与否的突破口。

丘述兵(2011)认为农超对接效率不高主要因为农产品生产特点、农超之间地位的不对等性、农超之间合作信用基础匮乏和农产品进入超市门槛和限制条件等。

李东新、宋玲(2011)分析了中国农超对接现状,并针对新疆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疆实施农超对接的策略。

刘阳(2011)对我国农超对接的实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农超对接的阻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第五,运用一些理论和模型对农超对接的机理进行分析。

陈春园(2010)指出,“农超对接”是由超市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进行采购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

李莹,陶元磊等(2011)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农超对接产生的本质原因和生发的基本动因阐述了农超对接模式的生发机制。

王博(2011)基于合作竞争理论对农超对接的实现机理进行分析。

李莹、胡定寰等(2011)基于行为主体间的博弈,对农超对接交易价格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1.2.3研究述评

通过对农超对接模式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农超对接”的研究大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要是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是农超对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超对接”和某个主体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

其次,农超对接的具体模式缺乏创新,很多文章都是针对最初的几种模式反复阐述,缺乏创新。

本文力求从系统的思想去把握农超对接的各个主体,对“农超对接”的效用进行评价,提出“农超对接”模式,这个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对农超对接模式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从超市、农民、消费者的角度去分析农超对接模式所带来的联动效益,提出了农超对接的不同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