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481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4 大小:70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P20~21

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

P22~23

⒋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各是什么?

P22

⒌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它的主题是什么?

⒍什么是“三个代表”?

它的主题和本质各是什么?

P23

⒎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它的地位是怎样的?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⒈这些故事中包含哪些哲学道理?

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

P24

⒉哲学思想的产生与时代课题之间是什么关系?

应该如何理解理论思维与解决实践课题的关系?

⒊自然科学家为何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

结合相关理论,谈谈你对哲学和自然科学关系的看法。

P25

⒋这段话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

为什么马克思的话对他影响如此深刻?

⒌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强调的是什么?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的理解。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⒈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

什么是物质?

P28~29

⒉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劳动起了什么作用?

P30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⒈什么是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P31

⒉什么是静止?

它主要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怎样的?

P32

⒊什么是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⒋为什么说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P33

⒌人们应怎样认识和利用规律?

P34

⒍如何理解物质、运动和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⒈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各是什么?

P35

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不是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什么是第一信号系统?

什么是第二信号系统?

P36

⒊为什么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如何理解意识这个概念?

P36~37

二、意识的作用

⒈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P38~40

⒉意识活动(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什么特点?

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P38~39

⒊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哪些作用?

P40

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⒌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P41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⒈什么是实践?

它有哪两层基本的含义?

P42

⒉实践有哪几个特点?

如何理解?

P42~43

⒊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哪三种?

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P43

⒋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⒌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44~46

⒍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来源是什么?

途径有哪些?

P44

⒎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P45

⒏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⒐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各是什么?

什么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什么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P46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⒈什么是真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

P47

⒉为什么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⒊如何理解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⒋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谬误?

如何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

P48

⒌为什么说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什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P49

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大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P50

⒉想一想,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什么关系?

P50

⒊为什么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强调求真务实精神?

其哲学依据是什么?

P51

⒋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说法?

⒌什么是解放思想?

什么是与时俱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⒈什么是联系?

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

其方法论是什么?

P54

⒉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哪两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怎么做?

P55

⒊联系是客观的,是不是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P56

⒋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什么?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何重要意义?

P57

⒌如何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P57~58

⒉什么是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是什么?

系统优化法的意义是什么?

P59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⒈为什么说发展是普遍性?

P60~62

⒉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怎样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P63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⒈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P64

⒉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P65

⒊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怎样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⒋什么是量变?

什么是质变?

量变与质变有何区别?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P65~66

⒌如何理解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⒈什么是矛盾?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

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P67~68

⒉如何理解“联系、发展、矛盾”三者的关系。

⒊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P69

⒋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它主要有哪三种情形?

P70

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P71~72

⒍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P72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⒈什么是主要矛盾?

什么是次要矛盾?

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P72~73

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如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P73

⒊比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各是什么?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73~74

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⒈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的特点是什么?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什么?

辩证否定观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P75~76

⒉如何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P77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⒈为什么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什么?

创新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P78~80

⒉创新是怎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说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P79

⒊创新是怎样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⒋创新是怎样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P79~80

⒌创新有什么重要性?

P80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⒈比较以上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韩作和董仲舒、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

P81

⒉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

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又代表了什么思想?

⒊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P82

⒋能不能找到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

收集相关资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

⒌“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⒍邀请不同领域的36位专家讨论一条河流问题。

有关部门在是否开发怒江问题上的这种谨慎态度说明了什么?

⒎以上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⒏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⒈旧的社会历史理论有何局限性?

P86

⒉什么是社会存在?

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什么?

P88

⒊什么是社会意识?

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作出了怎样的回答)P88

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什么?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为什么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P88~89

⒍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什么?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P89

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P89~90

⒏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P91

⒐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P92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⒈人民群众是指什么?

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什么?

P93

⒉唯物史观是什么?

⒊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P92~94

⒋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各是什么?

P95

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何意义?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价值与价值观

⒈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什么?

P96

⒉人的价值是什么?

人生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

⒊对个人价值如何评价?

⒋什么是价值观?

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⒈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P99

⒉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⒊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⒋如何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何重要意义?

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何具有阶级性?

P100

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什么会因人而异?

⒎我们应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P101

⒏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P102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⒈怎样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怎样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P102~103

⒉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什么?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⒊为人民服务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P103

⒋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什么?

如何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⒌怎样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⒍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P103~104

⒎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⒈剖析以上各种选择的价值取向、主体立场、客观条件和社会效果。

P107

⒉分析你喜欢的职业、自己的条件及选择职业的价值追求。

⒊你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⒋和同学一起讨论,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⒌为什么说劳动是光荣的、美好的?

P108

⒍谈谈劳动在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⒎上述人物的人生道路与他们的理想信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⒏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梳理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⒈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⑴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⑴哲学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哲学的作用: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②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⑶哲学的任务:

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⒈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区别

形成

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特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

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⑴具体科学的范畴

⑵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

含义和研究对象不同

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事物运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

任务不同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用不同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

⒈什么是皙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大阵营

基本观点

派别

主要区别

分歧

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气、火、水、土等

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对哲学基本问题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就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但缺少辩证法思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且还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神”“上帝”的意志决定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比较

常见观点

评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五行说:

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荀子: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范缜: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进步:

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

局限:

⑴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⑵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如:

狄德罗: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

⑴仍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

⑵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⑶)唯心史观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基本形态

区别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联系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①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阳明: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儿:

“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

都认

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

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

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①朱熹: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因此,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⒈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⑴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⑵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

①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⒉社会变革的先导

⑴哲学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⑵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⑶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⑴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①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自然科学基础: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③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⑵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⑴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⑵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⑷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