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34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

《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文档格式.docx

σxτxyτxz

σyτyzτyx

σzτzxτzy

在平衡力系中

τyx=-τxy

τzx=-τxz

τzy=-τyz

因此

σxττ

σyτyxτ

σzτzyτzx

六个应力分量决定了一点的应力状态。

●主应力面-弹性力学证明(主平面)

●主应力-最大正应力(位于主平面上的正应力)σ1,σ2,σ3

●主(应力轴)方向

应力状态

单轴

单轴压缩σ1>

σ2=σ3=0

单轴拉伸σ1=σ2<

0>

σ3

双轴

双轴压缩σ1>

σ2>

σ3=0

平面应力状态σ1>

σ2=0>

三轴 (一般)

σ1≥σ2≥σ3

σ1=σ2=σ3→静水压力、均压流体静压力

若σ1=σ2=σ3<

0,何状态?

应力差σ1-σ3

平均应力(σ1+σ2+σ3)/З=

可看作一应力系统中的均压部分

 偏应力 σ′=σ-

 (有三个)为偏离平均应力的分量。

     σ1′=σ1-

     σ2′=σ2-

     σ3′=σ3-

泊松比ν

一个方向的变形引起的另一个与之垂直方向的长度变化,后者的变化值与前者变化值之比。

在地壳相对较浅层次(流变层之上),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压应力σ1(直立),和由重压(变形)引起的横向应力的关系为:

σ2=σ3=[ν/(1-ν)]σ1

深部岩石受压而企图横向扩张,但受到限制,故引起此水平应力。

如果横向上无限制,将出现何种情况?

v

2、应力分析简介

二维应力分析

二维的优越性

单轴应力状态

基本关系:

  (1)

 

                (2)

(1),(2)二端平方后相加,得

应力莫尔图(单轴)

双轴应力状态

套用前(1)、(2)式,有

  (3)

       (4)

       (5)

(5),(6)二端平方后相加,得

     

·

八种应力状态

●静岩压力 若σ2=σ3→σ1时,应力圆收缩

●有关应力圆

●圆心角=2α

●圆周一点的物理意义

●第一不变量

●纯剪状态

●剪应力互等定律

●三维应力分析

●三维应力圆(六种特殊情况)

●单压 σ1>

σ2=σ3=0

●σ1=σ2=σ3 静水

●σ1>

σ2=σ3>

θ静岩

●双轴压缩σ1>

●平面应力σ1>

σ2=0>

σ3

●纯剪σ1=-σ3,σ2=0

●三轴拉伸

●三轴挤压

●二轴挤压,一轴拉伸

●一轴挤压,二轴拉伸

v3、应力场、应力轨迹、应力集中

●应力场:

各点的集合、各点的状态及其变化主应力方向轨迹-应力(轨)迹线、主应力等值线

●用二维表示/光弹/计算机模拟

●e.g. 图4-10

●  图4-11

●  图4-12

●应力集中-物体内部结构引起应力状态的改变

●圆孔表面的切线应力为:

●σ=P1(1-2Cos2Q)

●P-无穷远处主应力(平均主应力)

●θ-切点处半径线与P1的夹角

●A点,

●C(D)点,Q=0,σ=-P1

●椭圆孔,当长轴平行于AB时

●σ=P1(1+2a/b)

说明椭圆孔周边方向≥3P1,椭圆率越大,则应力越为集中

岩石中的微裂隙可近似看作椭圆形孔洞,易于发生应力集中,导致破裂

材料中要计算应力集中的量值,使之小于切料强度。

否则易于破坏。

(二)应变分析基础

v第一节 岩石应变分析的基本概念

1、变形与位移

变形——内部质点位移,使初始形状、方位、位置发生改变

质点初始位置与变形后位置的比较

位移的基本方式:

,内部各点无相对变化

        

各点相对位置变化,引起应变物体在应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有时包含旋转的含意-变形强度

2、应变、应变的度量

(1)线应变(e)

S=L1/L0(长度比)

≥0

(2)剪应变

ν=tgψ

ψ-偏离右角的量

  右行剪切为正

卡片模拟(图5-2)

据物体内部应变状态是否变化分为:

均匀,非均匀变形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

●均匀变形

各点应变特征相同,特征为:

变形前直线仍为直线

变形前平行线仍平行

单位圆→椭圆可以一点代表全体

●非均匀

各点不相同

直线→非直线

平行线→非平行

圆→非椭圆

不连续变形(非渐变的应变状态,图5-3)

把非均匀变形用各单元体来表示-褶皱

4、应变椭球体

形象化

设单位圆球半径R=1

λ1(X,A)最大应变主轴:

只有线应变,无剪应变

半轴长=

λ2(Y,B)(>

或=或<

1)

一般情况下,

      

主(应变)平面:

包含任意两个主应变轴

应用(形象表示地有构造的空间方位)

    e.g.xy(AB)面-受压扁面,示轴面,片理方位

      yz(BC)面-张性面,张节理

      x(A,λ)轴-最大拉伸方向,矿物定向排列

圆切面,二个,交线为B轴,e2=0时为平面应变,又称无伸缩(无线应变面)面,区分了伸长区和缩短区。

线伸长区(过球心的直线)

线缩短区

   θ-圆切面与λ1的夹角

5、应变椭球体类型及其几何表示法(Flinndiagram)

A=X/Y=(1+e1)/(1+e2)

b=Y/Z=(1+e2)/(1+e3)

K=tgα=(a-1)/(b-1)-圆点座标为(1,1)

变形后形态,K=1时,沿B方向无伸长和缩短

原始单元体

K=0

b[=(1+e2)/(1+e3)]

●在体积不变条件下,据K值分为五种形态类型

(1)K=0 单轴旋轴扁球体(轴对称缩短)

(1+e1)=(1+e2)>

(1+e3)

(2)1>

K>

0扁型椭球体(压扁型)

(1+e1)>

(1+e2)>

1>

(3)K=1 平面应变椭球体

(1+e1)(1+e3)=(1+e2)2=1;

e2=0

或(1+e1)=1/(1+e3)

(4)∞>

K>

1 长型椭球体(收缩型)

(5)K=∞(1+e1)>

(1+e2)=(1+e3)单轴旋转是球体、棒状、雪茄状

其中,K=1 一向(B轴)无变化,一向伸长,一向缩短

●在体积有变化时,

体变 △=(V-V0)/V0

当  △<

0时(体积减小)

图解中e2=0(平面应变线)向横座标(b)偏移

证明:

∵△=(V-V0)/V0

   (r-1)

 =(x·

z)-1

或 1+△=x·

z=(1+e1)(1+e2)(1+e3)

当体积不变(△=0),K=1时,

  (1+e1)(1+e2)(1+e3)=1

即:

(1+e1)/(1+e2)=(1+e2)/(1+e3)

若 e2=0,则1+e2=1,则(1+e1)=1/(1+e3)

此时中间轴不变,变形只发生在XZ面上

当△≠0时,若为平面应变(1+e2)=1,则

1+△=(1+e1)(1+e2)(1+e3)=(1+e1)(1+e3)

   

   =a/b

∴ a=b(1+△)(体积变化时的平面应变)

体积变化需用其它方法帮助求出。

6、旋转和非旋转变形

主轴物质线方向-改变与否

纯剪变形-非旋转的特例(并非所有的非旋转变形都是纯剪变形,只有无体变,且e2=0时的非旋转变形才称为纯剪变形)

无体变

e2=0(中间轴无变化)y=1

非旋转

纯剪变形 e2=0(y=1)

单剪(效应)=纯剪+刚体旋转

7、递进变形

有限应变――总应变

无限小应变――增量应变

递进变形――初始状态至最终状态增量应变的叠加过程。

(图5-9)

(一)共轴递进变形

增量应变椭球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主轴保持一致

e.g. 递进纯剪变形

(图5-10)

(二)非共轴递进变形

e.g. 简单剪切(前图5-9)

tg2θ′=

γ-剪应变

θ′-应变椭球长轴与剪切方向夹角

当γ很小时,θ′≈45°

,即增量应变主轴总与剪切方向成45°

夹角。

在单剪中,不能据有限应变椭球主轴方向来判断主应力的方向(除了y与σ2对应外)在纯剪中,x、y、z与σ1σ2σ3分别对应。

E.g. 图5-12

构造分析中,不能简单根据构造空间展布方位推断应力作用方式,必须从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分析。

系统研究不同强度的构造特征,以了解构造发展全过程。

v第二节岩石有限应变测量

了解区域应变分布状况,推究变形时的应力状态。

区域应变场→构造应力场

中小型构造也可用来估算地壳伸展或缩短量及方位。

本章:

利用岩石中的应变标志确定有限应变状态

1、应变主轴方位的确立

利用特征性构造

e.g.板劈理、层理-∥xy面(压扁面),⊥Z拉伸线理∥X

应变量,较大者直接测量(退色斑、杏仁),较小者需要采集定向标本(鲕粒、石英),切片平行-主平面

2、原始为圆球形个体的应变测量

基质与球形个体韧性差异小者为优,e.g.退色斑(还原斑)、灰岩鲕粒

灰岩中的泥球、鲕粒,单晶方解石颗粒或硅质结核,虽然与基质有一定韧性差,但可参考使用

不规则性,若为随机的,可通过大量测量取平均值来消除

测量方法

露头直接进行

显微镜

放大的照片

参考线,∥走向,在面上

测x/y 或X/Z等

测长轴与参考线头角

数量:

20(还原斑)~50

计算方法种类

算术平均 平均轴比

和方向

调和平均值Rh-当各个体轴率变化较大时,Rh=n/

(椭球轴比)

图解(长短轴法)——个别偏离点不考虑,与手工作等密图相同

RS=K(斜率)=长轴/短轴

结果表示:

测量面产状

长轴方向(以侧伏角表示)

平均轴率

3、原始为椭球形个体的应变测量(Rf/φ)

砾石、捕虏体、石英颗粒及集合体

最终状态(最终椭圆的轴比Rf和方位φ)取决于:

RS(应变椭圆轴比)

Ri(初始椭圆轴比)

φ(初始椭圆长轴与应变椭圆长轴的夹角)

 Rf=f(RS,Ri,φ)

   φ=f(RS,Ri,φ)

上述变量的函数关系式为(Ramsay,1967):

tog2φ=

Rf=

据此可推出,一定的RS值下,不同RI、φ变形后的Rf及φ值,作出Rf/φ曲线图

曲线形态:

1.对称单峰(当RS<

RI时)

2.圈闭水滴状(当RS>

RI时,此时φ<

90°

Rf最大值与最小值

Rfmax=RS·

Ri

●E.g.. RI=2.0

RS=1.5

Rf=1.5×

2=3.0

Rfmin=RS/RI或 RI/RS(Rf按定义>

   (RI=2.0)÷

(RS=1.5)

  =(Rf=1.33)

若RI=(初始轴比)是变化的,则在Rf/φ图上为一组点群,可与一系列理论曲线对应,找合适的RS值的曲线.

要求:

①四个象限(纵坐标和50%资料线分开)中的点数大致相等,此时表明初始椭圆方位是随机的,受到了与该理论曲线的RS相同的应变。

   ②50个点子。

当RS>

2.5时,调和平均值Rh=与Rf/φ求得的RS相同,使其简化,――经验

砾石初始优选方位,导致点群分布不对称,应予消除,――参考郑亚东

韧性差(砾石之间,砾石与基质间)

-选与基质相同的砾石

若为颗粒支撑砾岩(紧密堆积),Fry法有时可避免上述弱点。

4、Fry法——据标志点分布的变化测量应变

前提 ①标志体中心点的分布在变形前的分布在统计上是各向同性的。

    ②均匀应变(测量范围内)

此时,以任一点为中心,与其它各标志点的距离在各方向上相等。

作法:

1.透明方格纸A:

标本切面或放大的照片上的标志体中心

    2.方格纸B 中心标记

    3.二纸重合,使中心标记重合于等一点,投点

    4.平移盖纸,使与下点重合,继续投点。

(三)岩石变形行为

v第一节一般实验条件下岩石的变形行为

三轴压力机,流体压力-围压,1000MPb,800℃

岩石与金属实验相似

强度极限σ

应变硬化后再次加压后的压服动σ′y

屈服应力-σy

弹性差别

破坏(断裂)

小的正斜率,应变硬化(中、低温)

稳态流动(定全塑性材料)

塑性变形

受到一定的应变硬化后不再同到e1

断裂变形

强度(极限) 抗压强度》抗磁强度(表6-1)

材料性质

脆性,应变量(%)<

5%(断裂发生前)

韧性 应变量(%)>

10%

P-T与性质转换

v第二节岩石的脆性破坏

破裂类型 张裂-方向(位移⊥破裂面)

     剪裂    位移∥破裂面

试验和自然界宏观破裂的主要形式

剪裂角(θ)-

1、库仑剪破裂准则

(剪破裂的实验,经验公式,剪裂角,内磨擦角)

内摩擦系数

τ=τ0+μσn

τ0σn=0时的抗剪强度(岩石内聚力)

可改写成

τ=τ0+

φ-内摩擦角

2θ=90°

-φ

θ=45°

-φ/2

另:

α+θ=90°

τ=τ0+μσn=τ0+σn·

tgφ

2、莫尔剪破裂准则

φ(内摩擦角)随围压的变化而变

τ=f(σn)

砂岩

φ〧45°

φ〧23°

页岩

φ随围压增大而减小

3、格里菲斯破裂准则(简介)

问题:

1.库伦、莫尔未从机制上解释,都为岩石力学试验的经验公式

2.岩石实际破裂《据分子结构理论计算的材料粘结强度》,达三个数量级

解释:

随机的微裂隙扩展

应力集中(末端)-扩展-联结

推导:

二维中,作为扁平的椭圆到裂隙

1当σ1<

-3σ3时,σ3=-T0 张裂准则 (T0-单轴扩张强度)

2当σ1>

-3σ3时,

(σ1-σ3)2-8T0(σ1+σ3)=0  (6-7)

或τ2n=4T0(T0+σn) 抛物线(6-8)

(τn-剪裂面上剪应力)

(σn-剪裂面上正应力)

存在问题:

据(6-7)式,在单轴压缩时,

∵σ1=σC(抗压强度),σ3=0

∴σC=8T0

这与实验结果,σC(抗压强度)=(10015)T0(抗强度不符)。

4、修正的平面格力菲斯准则

麦克林托克和华西(1962),

假定微裂隙在受压方向上闭合,从而产生一定摩擦力影响微裂隙的扩展

莫尔包络成为:

τn=μσn+2T0

评价:

①初步描述了破裂过程的真实物理模式

   ②与实验结果仍有较明显不一致

e.g. 预计的单轴抗压与抗张强度之比都过低

--莫尔包络线与实际的斜率不严格一致

3仍然是较合实验的准则,广泛用于构造地层、岩石力学

第三节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因素

1、岩石各向异性对变形的影响

面构造-层理、面理 旋 或破裂

先存软弱面

破裂强度(σ1-σ3)与夹角(σ1与先存面理)的关系

剪裂面与σ1的夹角

当大时(≈90°

)剪裂角≈30°

当小时(<

30°

)剪裂角≈

或=很小

2、围压

增大强度极限

增大韧性

3、温度

韧性增大,屈服极限降低

温-压同时考虑(在地壳中)

脆韧性转换带3.5公里(挤压)

15公里(拉伸)-与围压小于挤压环境有关

拉伸实验

挤压实验曲线

转换所需的围压与温度成反比

4、孔隙流体

作用:

降低强度,促进压溶、重结晶(塑性变形)

孔压①抵消围压,降低强度,易于脆性破坏,减小有效围压Pe=PC-PP

effective 围压 孔隙压p或e?

剪裂 张裂

当孔压异常大到几乎等于围压时,岩石 浮起效应-Alps岩席

5、时间

(1)应变速率ε

沥青、麦芽糖、快/慢

降低屈服极限,脆性材料→韧性

(在达到10%时应变时,所需的差应力与应变速率成反比、此图涉及自然应变Loge的负值,可略去不讲。

(2)蠕变

弹性后效

蠕变强度(σ蠕)

当σ<

σ蠕,固体变形(不发生蠕变)

 σ>

σ蠕,流动变形(蠕变,固流体)(塑性流变)

实验表明,岩石具有一临界应力值或蠕变强度(基本强度),应力小于该强度,岩石变形表现为固体(不发生蠕变)

6、岩石的粘性和能干性(强弱性)

流变与剪应力关系为:

τ(剪应力)=ηe(流变)

η-粘度,或粘性系数,Pa·

S(帕斯卡·

秒)

蠕变岩石-看作高粘度的固流体,η=1016-1022Pa·

地下高温,η变小,为

η=1015Pa·

S(T=500℃,耶鲁大理岩)

另一方面,高压力 时,仍为弹性,因此,把岩石看作是一种弹粘性体。

能干性

“能干”的含义-易于发生塑性流变的程度

某种程度上,也可用粘性比表示岩石能干性的差异

有时,把能干性差异与韧性差异相混,但韧性应为达到破坏前的塑性变形量,不完全与能干性等同。

能干性取决于:

1、岩石的矿物组成,

2、粒度

3、构造因素(片状,块状)

Ramsay能干性差异排序:

(P.60)

v(四)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

远比脆性变形机制复杂

有多种塑性变形机制,←岩石流变特征及显微构造组成矿物性质变形条件

绝大部分塑变由①单晶晶内滑动

       ②粒间滑动

1、晶内滑动和(低温)位错滑动

晶内滑动 沿一定滑移系,由晶体结构决定滑移面-高原子/离子密度面“”方向-∥原子/离子排列最密集的方向

e.g.Quartz,底面(0001)上a轴方向,方解石,底面,e面双晶(机械)

晶内滑移使①晶粒形状改变

     ②结晶轴发生旋转-晶格优选方位

e.g..图6-19

Quartz[0001]

BD为滑动面

滑动面间距不变

在微观上,滑移并非发生在整个滑移面上

滑移 ①首先发生不应力集中区(晶体缺陷处)

   ②然后滑移已沿滑移面扩张

③最终与晶粒边界相交,产生一个阶梯

位错线-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界线

图示6-20

其原理相当于“拉地毯”

额外半面

位错传播受阻,形成网络和缠结,此时需增大应力才能继续传播-应变硬化,变脆

受阻原因:

低温 杂质 不同方向不同滑称面上的位错

当应力大到一定量,晶体破碎,故纯是位错滑动,不能形成大的塑性变形量。

2、位错蠕变

高温变形机制

1恢复作用 (当T>

0.3Tm;

m-melt时)开始起重要作用,位错攀移 符号相反者互抵

“相同者”,重新排列成位错壁把晶粒一分为二,形成亚晶粒(Subgrain),品格方位略差异,亚晶内部位错密度降低,-多边形化作用。

单偏光下—— 一个晶粒

正交偏光—— 几度消光位差

2动态重结晶

高应变能储存处-变形晶粒边界

局部高位错密度处

较高温度下列成新生颗粒,核幔构造

动态重结晶颗粒,光性差大(>

10°

-15°

),正交镜下边界明显,犬牙交错状边界。

亚晶粒的形成

恢复和动态重结晶的作用

1降低位错密度,使应变继续进行

2岩石不破裂而有很大塑性变形

3颗粒化

3、扩散蠕变-压溶作用

物质扩散-转移,颗粒形态改变

有粒间水膜时更易发生

压力颗(须状增生)

同构造(张性)脉

不变质或浅变质区更重要

4、颗粒边界滑动

粒间滑动-超塑性流动

松散的沙子

岩石-高温 T>

0.5Tm~melt

扩散速率能及时调节粒间滑动发生的空缺或叠复时才能实现

特点:

1.应变量可极大

e.g..Alps,Helweticnappe

Ca质Myl.100:

1(X/Z)

2.颗粒本身变形弱或没有

3.无晶格优选方位

4.无亚晶构造

5、小结

塑性变形机制

四、要求熟练掌握的概念和要点

●应力圆:

推导,圆上一点的意义,

●各种类型应力圆表示的应力状态

●纯剪应力状态

●应变椭球体:

●库仑剪破裂准则

●递进变形: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PTtF)

●塑性变形机制

五、思考、讨论题

●应力圆若为位于横坐标左侧(<

0)的一个点,代表何种应力状态?

自然界有无这种应力状态?

●纯剪应力状态中的“纯剪”是何含义?

●单轴应力状态下,当假想面的延伸方向与作用力方向平行时,应力=?

在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下又是何种情况?

生活中有无类似的体验?

能否举例予以说明?

●线应变,剪应变,递进变形

●应变椭球体中的主应变面(XY,YZ,XZ)面与主应力的关系,

●递进变形的概念对构造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三种形态的应变椭球体分别反映岩石受到何种变形?

其可能的受力方式是什么?

●岩石变形是否一定都经历弹性、塑性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为什么?

●库仑剪破裂准则的依据是什么?

莫尔准则的依据又是什么?

这二者与格里菲斯准则的区别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