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960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docx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

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3、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4:

、上层建筑:

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5、商品:

是用来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6、货币:

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7、剩余价值:

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由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8、可变资本:

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9、实践:

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阶级社会,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

10、理性认识:

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关于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1、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2、主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

13、自觉能动性:

又叫主观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14、民主集中制:

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15、文化产业:

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二、辨析题

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V

2.对新事物要肯定一切,对旧事物要否定一切。

X

3.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所以它们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

X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重属性。

4.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它并不排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V

5.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

X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V

7、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V

8、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人的本质区别。

V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9、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

X两种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规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为两种分配原则的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V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V因为: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过程中,党和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而把党的领导和人们当家作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就是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1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V

1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有力手段。

X

14.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

V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

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15.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V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是什么?

答: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

(1)十九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1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和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4)马克思主义吸收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文化和传统,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论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

3.简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答: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4.简述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论述。

答:

(1)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2)互为媒介;(3)互相转换;(4)互有决定作用。

5.列宁是如何论述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

答:

(1)唯心主义根植于人类的认知之树;

(2)人类认识的复杂性本身就包含产生哲学唯心主义的可能性。

6.什么是劳动力的价值?

答:

劳动力的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7.列宁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论述。

答:

辨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对立的实质是对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源泉认识不同。

(1)形而上学发展观否认事物的,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由外因引起的,事物的运动只是引起数量的增减和空间位置的移动。

(2)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的矛盾性,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由自身引起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运动不仅是数量的增减和空间位置的移动,而是进化和飞跃的统一,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是渐进性的中断。

8.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答: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

9.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特殊性质的论述。

答:

(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

10.简述毛泽东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论述。

答:

毛泽东认为,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独有的特征,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正因为人具有这种其他物质存在所无的能动性,人才可以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才能在客观世界中立之为主体。

11.毛泽东是如何阐述“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工作方法的?

答: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规律——在具体工作中,既要考虑事物的普遍性,又要考虑事物的特殊性,将二者紧密结合,不至顾此失彼,认识和工作才能全面、到位。

1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答:

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邓小平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答:

(1)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答: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础都是社会化大生产。

(3)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直局面。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四、论述题

1.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答:

第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第二,价值规律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其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

第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由于科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2.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答: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

总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成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

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3.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另一方面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教文.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4.论如何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

答:

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做到:

第一,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头脑中,要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始终着眼于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第三,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5.毛泽东“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答:

矛盾的普遍性和持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贯穿全部矛盾学说的主线。

矛盾的普遍性揭示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揭示每—事物和过程的特点,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统一,既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辩证法,又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