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895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教案.docx

《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教案.docx

音乐教案

设计思路: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自豪和赞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

2、在学习〈在灿烂的阳光下〉中体会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感知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及音乐的情感。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的感激和赞颂。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看图片。

提问:

看了图片有何感想?

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

(这些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看到这些让我感到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2、      听音乐〈红旗颂〉情感感受一下

二、欣赏体验

1、导言: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祖国的日趋富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由印青作曲的歌曲。

2、出示课题:

音乐欣赏〈在灿烂的阳光下〉,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1)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三、  演唱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范唱,学生随哼唱主旋律。

4、教师指挥,随音乐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一遍,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结构图式和表现主题。

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

歌曲的A段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含着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

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稍快。

歌中充满了为祖国的自豪和赞美。

A1部分重复A部,激情的把音乐推向高潮。

五、复听乐曲的A部分,请学生跟着唱主题,感受新时期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特点。

有感情地齐唱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六、小结:

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在灿烂阳光下

作品简介:

《在灿烂阳光下》是为了庆祝国庆五十三周年而作。

是一首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大型作品,是歌颂体裁,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曾经苦难、几经风雨,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了和平稳定和繁荣。

是由我国音乐家印青创作的,作品采用了一种南北方音乐融合为一体的创作手法,赋予了音乐一种独特的魅力。

一举夺获了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金钟奖。

教学内容:

欣赏《在灿烂阳光下》合唱。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音乐听赏中领会到其中的情感及表现内涵,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通过欣赏印青的两部耳熟能详的作品《走进新时代》、《天路》导入新课。

(约5分钟)

师: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

老师这里有两首歌曲,先放给大家听一听,猜到歌名的请举手哦!

(师播放《走进新时代》,能唱的就唱一段。

生:

——

师:

对,这首《走进新时代》词作者是蒋开儒,曲作者是印青。

[板书词曲作者](播放《天路》,能唱的唱几句。

生:

——

师:

这首歌曲同学们可能更为熟悉,它的词作者是屈塬,曲作者是印青,演唱者是谁呢?

[板书词曲作者]

生:

韩红。

师:

这两首歌曲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

生:

曲作者都是印青。

师:

这两首歌曲都是由印青作曲的。

印青是我国总政歌舞团的团长、著名军旅作曲家。

2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1000多首讴歌党的领导、讴歌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军人的主旋律作品,其中《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等多部作品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全军文艺新作品奖”和“解放军文艺大奖”。

接下来,咱们再欣赏一首印青的作品。

二、新课教学(约30分钟)

1、师播放《在灿烂阳光下》。

(整体欣赏)

师:

好听吗?

这首歌曲是第五单元的第一首欣赏曲目,在《在灿烂阳光下》。

[板书] 请把书本翻到40页。

(师发翻印的歌词)

2、简介作品:

《在灿烂阳光下》是近年来印青所创作的优秀的合唱歌曲。

说到合唱,我们都应该了解,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

下面老师来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结构。

它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板书结构] A段是抒情风格,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饱含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思想上的启迪。

接着歌曲以高昂的气势将音乐引入对比性B段,音乐转向进行曲风格。

歌词以排比的手法陈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风雨历程,赞颂建国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歌中充满了自豪和赞美。

A’段再现唱响了A段的主题,但在调性上升高了一个小三度,使音乐有着升华的感觉。

此时已不仅是诉说,而是一篇庄严的誓言,激情的歌颂把音乐推向高潮。

3、二次欣赏作品,让学生根据老师对作品的简介划分乐段,并说说三段在情绪、速度上区别。

师:

接下来,我们再次完整地欣赏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对歌曲的介绍划分乐段,并仔细聆听这三段在情绪和速度上的区别。

可以适当地在歌词上做些记号或是讨论,以便交流。

(播放歌曲)

生:

[学生认真聆听,也可互相交流。

师此时可以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启发学生感受情绪、速度的变化。

]

师:

有结果了吗?

说说你们是如何分段的?

生:

——

答案:

段落划分:

A段——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

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

B段——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难忘那场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难忘那回归大典的升旗,激起了亿万人的热泪;难忘那世纪大检阅,扬起了民族气魄。

闪耀金光,铁锤镰刀,代表民族的希望。

A’段——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

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

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点评。

)你们同意他这样分吗?

生:

——

师:

老师也完全赞同你这样划分方法。

4、分段欣赏并分析。

师:

段落划分好了,那再来谈谈每段情绪和速度的变化,咱们边听边谈。

答案:

三段情绪、速度的区别——A段情绪深沉、真挚,以中速演唱。

B段情绪豪迈、激昂,速度稍快,节奏推动力强。

A’段和A段基本相似,但情绪上更加炽烈,是一种火热的激情。

1.师播放A段,并用手势指挥学生随之哼唱。

(3/4拍)

师:

请听第一段,会唱的同学跟着老师的手势轻轻地唱。

师:

哪位同学说说这一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

深沉、真挚。

师:

速度上呢?

生:

中速。

师:

说得非常好,其实在这一段歌词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在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

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就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师:

好!

咱们继续。

(师播放B段)

师:

谁来说说这一段的情绪和速度?

应该来说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生:

豪迈、激昂,速度上稍快了一些。

师:

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这段歌词,它可蕴藏着祖国历史中的多次精彩而伟大的瞬间啊!

咱们先来读一读。

(师和学生一起读词)

师:

你们知道这其中发生的一些大事吗?

(师启发引导学生)

生:

——

答案: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2、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4、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5、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大阅兵。

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歌词通过开国大典、香港、澳门回归、国庆检阅等几个经典画面,展现了新中国成长的历程。

而歌词中的铁锤镰刀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着我们排除艰险,克服万难!

1.师:

第三段和第一段基本相似,但情绪上更加炽烈。

让我们带着火热的激情,一起来重温第三段,会唱的请跟着一起唱。

(师播放A’段,学生随着师的指挥唱一唱。

5、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同一首歌曲。

(女声领唱、合唱)

师:

同学们,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

老师在刚开始介绍过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还记得吗?

生:

——合唱。

师:

对,其实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唱,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接下来,请欣赏一首采用女声领唱、合唱的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播放王霞演唱的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师:

这首歌是由著名歌唱家王霞领唱的。

你们能说说两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带给你们怎样不同的感受吗?

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生:

——

师:

第一首让人感觉到非常地有气魄,精神也随之振奋,而第二首加上女性的柔美更能体现出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三、课堂小结(约5分钟)

师:

同学们,一首好的歌曲让人喜听爱唱,而这首歌曲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内容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厚意。

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优秀的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学生随录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板书:

在灿烂阳光下

结构:

A—B—A’

《走进新时代》 词 蒋开儒曲 印青

《天路》 词 屈塬曲 印青

磁带:

《走进新时代》、《天路》各一分钟左右——《在灿烂阳光下》完整版3遍——《在灿烂阳光下》王霞版1遍——《在灿烂阳光下》完整半版1遍。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

作者:

黄洁(初中音乐 广西初中音乐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15/13943  发表日期:

2011-11-0621:

52:

32

 

教学目标:

“爱与奉献”为主题,通过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和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手拉手》《爱的奉献》,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以真挚、热烈的感情及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教学过程:

一、感受爱

1、提问导入: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

学生:

(略)导语:

确实,如同学们所说地震、旱灾、海啸等让我们一次次鉴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有,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再用血淋淋的试试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

《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

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导入:

1、展示一些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例如:

 非典事迹 、抗洪抢险 、 希望工程  、 汶川抗震救灾、印尼海啸)

  师:

这些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导语:

刚才我们欣赏图片的背景音乐,是著名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做的一首组歌(课件出示:

郭峰图片及组歌的感念)

3、学生学唱歌曲

4、处理学生易错的地方,如:

弱起小节、长音的保持三、《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欣赏1、介绍:

迈克尔。

杰克逊

(1)出示漫画,问知道这是谁吗?

(2)请学生谈谈对迈克尔。

杰克逊的印象。

(3)出示迈克尔。

杰克逊变脸组图。

(4)欣赏视频:

迈克尔。

杰克逊MV

(5)教师总结,不能从单方面评论一个人,迈克尔。

杰克逊不仅是出色的舞者、歌手,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