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880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docx

教案

第五单元

主备人:

李娅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包含了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这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的照片,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刻内涵,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文物的保护展开交流、以写导游词为内容进行习作练习;“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相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的资料。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认识“崇、旋、殿、廊、誉、瞰”等32个生字,会写“隔、屯、柱栽”等32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写认26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5.《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名胜古迹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6.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加深理解,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的水平和能力。

 

7.培养学生,根据课文的主题进行搜集相关的资料,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

来,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世界遗产”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游览名胜的顺序、抓住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阅读中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提高语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本单元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内容的能力,贯穿各部分的知识,系统联系在一起。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3、培养学生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思想意识和习惯。

【课时安排】

17、《长城》2课时。

18、《颐和园》 2课时。

19、《秦兵马俑》1课时。

语文园地五5课时

本单元可用13至14课时。

17长城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望长龙  六千多公里             

近看高大坚固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标 

(一)谈话导入

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就是长城。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查学诊断

1、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

2、小组内检测生字词的读音。

3、随机抽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讲述了有关长城的哪些内容?

三、导学施教

(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的?

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2、小组内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四)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同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四、练测促学

《小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具体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及作者的联想。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标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出示目标

1、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查学诊断

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随机听写两个较难生字,纠正字形。

三、导学施教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作者的观察点离长城近还是远?

)(换成长蛇好不好?

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形象生动))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

(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步行要花多少时间?

(大概67天))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长城的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词语形容长城?

(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试着读出长城的“长”“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想一想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城墙顶有多宽?

(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像很宽的马路。

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拓展烽火台军事上的作用)

适当补充:

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

(板书:

高大坚固)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

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方砖,(  )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

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

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5、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练测促学

《小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全篇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

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完成预习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18 颐和园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

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

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作业,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

万寿山:

佛香阁高大

排云殿占地面积大

昆明湖

绿静

十七孔桥形态不一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示标导入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随作者领略了长城的雄伟和神奇,这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