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85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

《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学 重点内容.docx

卫生学重点内容

第1章人体概述

一、人体基本结构

(1)细胞:

构成人体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组织:

许多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借细胞间质连结在一起所形成的结构总称。

包括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1、神经组织: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

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

2、肌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

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3、结缔组织:

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

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

结缔组织主要包括: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

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4、上皮组织:

是由许多密集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间质很少。

细胞的形状有扁平的、柱状的、立方的等等。

细胞有单层排列,也有复层排列。

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的表面或体内中空的管、腔、囊的内面,分别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等功能。

(三)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

和功能的结构,如心、肝、脾、肺、肾等。

(四)系统:

几个功能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在一起完成一共同性的生理机能的总称。

人体有八大系统;即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二、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人体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人体从外界摄取养料并贮存能量,称为同化作用.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体内部分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以供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需要,并排出废物,称为异化作用。

如人体排泄粪尿。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同化作用相对较强。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骨连接构成。

骨胳起着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造血等功能。

2.骨的结构

z骨的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3.骨头的成分和特性

|成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特点 注意

|成人3:

7硬度大,弹性小 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

|儿童1:

1  硬度小,弹性大骨头较软易发生弯曲(青枝骨折)

4、骨的成长发育的两种方式

●软骨内成骨主要在长骨骨骺端的软骨内进行,使骨变长;

●膜内成骨,主要在骨干皮质和扁平骨骨膜内进行,使骨变粗。

5、4个生理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曲。

新生儿的脊柱较平直,只有最下方的骶部有弯曲。

3个月左右会抬头了,逐渐形成颈前曲。

6个月左右能坐,形成胸后曲。

1岁左右开始站立行走时,形成腰前曲,以维持行走时身体的平衡。

婴幼儿时期,脊椎的生理性弯曲虽己出现,但未完全固定,一般在18一25岁之间,才能完全固定。

作用:

具有弹性,缓冲震动,保护内脏和大脑,更能负重.

5.幼儿关节特点:

幼儿关节与成人相比,特点是臼窝浅,附近韧带较薄而松弛。

关节的牢固性差,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造成脱臼。

6.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骨膜比较厚

●全是红骨髓

●有机物多、无机物少、骨化未完成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特点

(1)培养儿童的各种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

(2)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1.全面发展动作

2.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

(3)供给足够的营养

(4)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   保持正确姿势,形成良好体态,即"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育。

不良体态如驼背、严重脊柱侧弯等,使胸廓畸形,可严重影响幼儿的心肺发育,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体态不良的幼儿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健全性格的形成。

为防止骨酪变形,形成良好体态,需注意以下几点:

婴儿不宜过早坐下站,不宜睡软床和久坐沙发。

负重不要超过自身体重的八分之一,更不能长时间单侧负重。

托幼园所应配备与幼儿身材合适的桌椅。

教师要随时纠正幼儿坐、立、行中的不正确姿势,并为幼儿做出榜样。

|正确站姿是:

头端正,两肩平,挺胸收腹,肌肉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两腿站直,两足并行,前面略分开。

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使肌肉更健壮有力可刺激骨的生长,便身体长高,并促进骨中无机盐的积淀,使骨更坚硬。

衣服要宽松适度,幼儿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鞋过小会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

供给充足的营养,骨的生长需要大量蛋白质、钙和磷等,还需要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肌肉生长及能量的贮存,需要大量蛋白质和葡萄糖。

合理膳食是保证骨骼、肌肉发育的重要条件。

第2节循环系统

一.血液循环系统

1、红细胞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主要机能是通过血红蛋白为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个数约为5x1012/L,女子约为4.2x1012/L。

2、白细胞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

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3、血小板

止血凝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4、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5、血压与年龄成正比,心率和呼吸频率与年龄成反比。

二、淋巴系统

1、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组成的。

第3节呼吸系统

1、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

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鼻还是嗅觉器官。

婴幼儿鼻腔较狭窄,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弱且富于血管,故易受感染。

而且感染时由于鼻粘膜的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塞,发生呼吸困难。

流鼻血时的措施:

捏对侧脚跟,伸对侧手向上,云南白药吹进去。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再擤另一侧。

擤时不要太用力,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劲地擤。

2、咽: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同通道。

3、喉:

喉是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

呼出的气流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幼儿喉腔狭窄,粘膜柔嫩,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组织。

如果感染,可因粘膜充血、肿胀使喉腔更狭窄,致呼吸困难。

幼儿喉部的保护性反射机能尚不完善,吃食物时说笑,容易将未嚼碎食物呛人呼吸道。

(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气管入口,以防止食物滑入气管.)

男子的声带长而宽,所以音调较高,成年女子的声带短而促,所有声调较高。

4、呼吸运动的特点

呼吸量少、频率快呼吸不均匀

5、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

|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四)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五)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睡眠

(六)保护幼儿声带

第4节消化系统

1.牙齿

|  牙齿是体内最坚硬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并辅助发音。

 |牙齿的发育始于胚胎第六周,到出生时已有20个乳牙牙胚,生后6一8个月时,下中切牙萌出,2~2.5岁出齐20颗乳牙。

乳牙萌出过程中,恒牙己开始发育。

一般于6岁左右,首先萌出的恒牙叫第一恒磨牙,又叫六龄齿。

牙齿的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即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

6个月长牙,仅仅是牙齿发育的萌出期

*牙冠:

是牙齿显露在口腔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根:

牙根是牙齿固定在牙槽窝内的部分,也是牙齿的支持部分,|牙釉质:

位于牙冠表层的、半透明的乳白色硬组织,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牙釉质中96%为无机物,其余为水和有机物。

*牙本质:

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

|牙骨质:

牙骨质是构成牙根表层的钙化组织。

|牙髓:

位于牙齿内部牙髓腔中的疏松结缔组织,牙髓中含神经纤维、血管、淋巴管。

|乳牙因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易生龋齿.

2、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育

|

(一)爱护牙齿,注意用牙卫生  

|培养幼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定期检查牙齿。

|指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顺着牙缝竖刷,刷上牙自上而下,刷下牙自下而上磨牙的里外要竖刷,咬合面横刷刷牙时间不要太短,要使牙齿里外及牙缝都刷到。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婴幼儿饮食中供应充足的钙。

常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可以清洁牙齿。

纠正幼儿某些不良习惯。

如托腮、咬舌、咬唇、咬指甲、吃手指等,以预防牙列不齐。

不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不要让幼儿憋着大便,以防形成习惯性便秘。

第5节泌尿系统

保育要点:

养成儿童定时排尿的习惯

第6节神经系统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细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并能整合信息。

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

每个神经元有众多短小的分支,就是树突。

树突能够接受刺激并将刺激传向细胞体。

神经元有一条细长的分支,是轴突。

它能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2、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

|

(一)对侧支配

|人的一切随意活动是由大脑皮质调节的。

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有对侧支配特征,即一侧运动区主要支配对侧躯体肌肉,但对少数肌肉(如额肌等)是双侧支配的。

2)倒立分布且皮质区面积与功能相关|

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具有精细定位的特征.支配下肢的区域位于中央前回的顶部,支配头面部的区域分布于接近外侧裂部分,支配上肢的区域则位于以上两部位之间。

总的说来,近似倒立分布.

3)睡眠

觉醒与睡眠是人和高等动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功能。

机体在觉醒的状态下,与周围环境发生复杂的感觉和运动联系,从事各种活动。

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因连续不断的活动,功能逐渐降低,使人产生疲劳导致睡眠。

通过睡眠使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

4)始动调节

在工作和学习开始时,由于神经细胞和机体其他组织具有惰性,大脑皮层的机能处于启动状态,工作能力较低,然后逐渐提高。

因此,组织幼儿活动时,应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将难度大的活动放在神经活动的高潮时进行,以取得较大的效益。

(5)优势兴奋法则

当人进行某项活动时,大脑皮层相关区域神经元产生兴奋,并可引起其他区域的兴奋,加强自己的兴奋度。

处于优势兴奋的区域反应能力最强,工作效率最高。

幼儿表现为注意力也最为集中,对其余事情则视而不见。

当外界事物引起幼儿强烈兴趣时优势兴奋最容易形成,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优势兴奋容易消失。

因此,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是增强其大脑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6)动力定型

大脑皮质对一系列固定形式的刺激,能够形成一整套固定形式反应的现象,称为动力定型。

在动力定型形成初期,由于兴奋点的扩散,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一些多余无效的动作,以至技能和习惯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幼儿可塑性强,动力定型更容易形成,但对于幼儿已经形成的生活次序不要轻易改变和破坏,以免因重建动力定型而造成神经细胞的过重负担。

(7)镶嵌式活动

大脑皮层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任务,当进行某项工作时只有相应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处于抑制状态。

随着工作性质和活动方式的转变,兴奋和抑制不断转换,使各区域轮流休息,以保证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这就是大脑皮层的镶嵌式活动原理。

3、儿童到6岁时,脑量已是成人的90%新生儿25%

第7节感觉器官

1、内膜(视网膜)

视锥细胞:

接受强光和色光的刺激,辨色能力发生障碍时称“色盲”

视杆细胞:

能在弱光下起作用,视杆细胞中含有一种感光的色素叫视紫红质。

2、近视:

眼球轴度过长或角膜屈光力过大,使物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歪曲和模糊的影像,以致无法看清楚远处的事物,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z

远视:

眼球从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太短,使物体的影像落于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以致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