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7922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ord下载.docx

研究微藻的分子系统学和分子鉴定技术;

研究微藻的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生化组成;

筛选微藻生理活性物质,探索这些产物的开发利用前景;

克隆海洋微藻特异基因,探讨这些基因的利用价值;

探讨微藻生产生物质油的潜力;

研究微藻重要生命活动的分子机理。

刘广发教授

3

水生微生物

研究水生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分布、在水生环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

探究水生微生物与赤潮藻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关系;

探讨利用微生物治理赤潮危害;

研究微生物抗逆基因的克隆与应用。

郑天凌教授(博导)

注:

本表不够可加页。

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培养目标:

(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思想品德,热爱祖国,身体健康,敬业,开拓的精神;

具有扎实的生命科学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能从事水生生物学科学研究、教学以及相应经济建设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博士研究生毕业时能比较全面地掌握各研究方向的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学习年限:

学制3年,在学年限3-7年。

学分要求:

共:

≥12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4学分

专业学位课:

≥6学分

选修课:

≥2学分

三、课程设置(不包括公共学位课)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开课

学期

周学时/

总学时

是否双

语教学

任课教师

(职称)

1.

分子细胞生物学前沿

学位

3/60

细胞生物学博士点各位导师

2.

生态学前沿

严重玲(教授)

3.

高级藻类学

高亚辉教授/陈长平讲师

4.

选修

2

2/40

陈长平讲师/高亚辉教授

5.

水生生物研究进展

刘广发教授等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注:

CoursesinDoctoralProgramme

N0.

SerialNo.

TheTitleofCourses

TheTypeofcourses*

Credit

Semester**

TotalClassHours

Bilingual

Teaching

course

Teacher/Title

FrontoftheMolecularCellBiology

R.C.

A

60

EachadvisorinthespecialityofCellBiol

FrontofEcology

Yanchonglingprof.

AdvancedPhycology

R.C

GaoYahui&

ChenChangping/Prof.,Lecturer

MarineDiatomology

O.C.

S

ChenChangping&

GaoYahui/Lecturer,Prof.

AdvancesofHydrobiology

LiuFuangfaetal./Prof.

*.R.C.—requiredcourse;

O.C.—othercourse.**.S—Springsemester;

A—Autumnsemester

课程内容纲要

课程编码:

开课学期:

1周学时/总学时:

3/60学分:

3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AdvancedPhycology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考试方式:

笔试

内容提要:

本课程首先比较系统地讲授各种藻类的形态特征、细胞构造、细胞化学成分、繁殖生活史和生活方式等基本特征,然后较深入地介绍化石藻类、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的形态和分类学依据;

同时对影响藻类生长的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营养盐度和pH环境)、藻类生态分布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藻类的开发和利用等领域也都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藻类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应用前景,为开展藻类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材:

1、Graham,L.E.andL.W.Wilcox,《Algae》,2000,UpperSaddleRiver,USA,PrenticeHall,640pp.

2.傅华龙等编译,《藻类学教程》,1993,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416页。

参考书:

1.B.福迪(罗迪安译),1981.《藻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475

2.胡鸿钧、魏印心编著,2006。

《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北京,科学出版社,1023页。

3.钱树本、刘东艳、孙军主编,2005.《海藻学》,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529页。

4.陈峰、姜悦主编,1999.《微藻生物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48。

5.刘永定、范晓、胡征宇主编,2001。

《中国藻类学研究》,武汉,武汉出版社,272页。

6.Lee,R.E,1999.《Phycolog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614pp.

7.VanDenHoekC.,MannD.G.andJahnsH.M.,1995.《Algae:

anintroductiontophycolog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623pp.

8.Bold,H.C.andWynne,M.J.,1978.《IntroductiontotheAlgae,StructureandReproduction》.NewJersey,Prentice-Hall,Inc.,706pp.

9.Tomas,C.(ed.).1997.IdentifyingMarinePhytoplankton.AcademicPress,SanDiego

10.《Phycologia》、《JournalofPhycology》、《AppliedPhycology》、《BotanicMarina》、《AquaticBotany》等中外文期刊.

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2/32学分:

MarineDiatomology

实验、课堂讲授考试方式:

实验或笔试

主要讲授硅藻的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硅藻的发现和研究历史、经济意义,硅藻硅质细胞壳的结构,硅藻的繁殖,硅藻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藻种分离培养方法,硅藻的生态特性与地理分布,硅藻分类研究历史、分类系统、常见硅藻种类的特征和分类依据。

实验部分主要进行常见硅藻种类模式玻片标本和固定样品的观察鉴定。

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硅藻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技术,为开展硅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打好坚实的基础。

金德祥,1990。

《海洋硅藻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39页。

1.郭玉洁、钱树本编,2003。

中国海藻志第五卷硅藻门第一册中心纲。

北京,科学出版社,493页。

2.程兆第、高亚辉、MikeDikman1996。

硅藻彩色图集。

北京,海洋出版社,图版1~101。

3.程兆第、高亚辉、刘师成,1993。

福建沿岸微型硅藻。

北京,海洋出版社,125页,图版1~34。

4.金德祥、陈金环、黄凯歌,1965。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30页。

5.金德祥、程兆第、刘师成、马俊享,1992。

中国海洋底栖硅藻类,下卷。

北京,海洋出版社,437页。

6.金德祥、程兆第、林均民、刘师成,1982。

中国海洋底栖硅藻类,上卷。

北京,海洋出版社,323页。

7.Round,FE,Crawford,RM&

Mann,DG,1992.TheDiatoms:

Biologyandmorphologyofthegener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747pp.

8.Tomas,CR,1997.IdentifyingMarinePhytoplankton.AcademicPress,858pp.

9.GrahamLE&

WilcoxLW,2000.Algae.PrenticeHall,NewYork.,640pp.

10.StoermerEF&

SmolJP,1999.Thediatoms:

applicationsfortheenvironmentalandearthscienc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469.

11.《JournalofDiatomResearch》

12.《NovaHedwigia》

13.DiatomWebpage:

http:

//www.indiana.edu/~diatom/diatom.html

14.DiatomNameCode:

//antillia.geog.ucl.ac.uk:

80/~pmalipha/checklis.htm

2周学时/总学时:

2/32学分:

AdvancesinHydrobiology

课堂讲授、讨论考试方式:

综述论文

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中与本专业老师研究课题相关的专题,通过讲授、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研究热点及其国内外研究动态、水生生物主要研究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主要内容包括: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学、分子生物学、赤潮、藻类资源与开发利用等。

1.LembiCAandWaalandJR,1990.Algaeandhumanaffairs.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590pp..

2.陈峰、姜悦主编,1999.《微藻生物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48页。

参考书:

1.王素娟等,1994。

海藻生物技术。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刘永定、范晓、胡征宇主编,2001。

中国藻类学研究。

武汉,武汉出版社,272页。

3.纪明侯,1997。

海藻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4.齐雨藻等著,2003。

中国沿海赤潮。

北京,科学出版社,348页。

5.张士璀等主编,1998。

海洋生物技术原理和应用。

北京,海洋出版社,282页。

6.Lalli,C.M.&

Parsons,T.R.著,张志南、周红等译,2000。

生物海洋学导论。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51页

7.张朝晖等,2003。

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10页。

8.CohenZ,1999.Chemicalsfrommicroalgae.London:

Taylor&

FrancisLtd.419pp.

9.WiessnerW,SchnepfE,StarrRC,1995.Algae,environmentandhumanaffairs.Bristol:

BiopressLimited.1-258

10.BeckerEW,1994.Microlagae:

biotechnologyandmicrobiology.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293

11.《水生生物学报》、《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Science》,《Nature》,《JournalofHydrobiology》,《Hydrobiologia》,《MarineBiology》,《LimnologyandOceanography》,《MarineEcologyProgressSeries》,《JournalofPlanktonResearch》,《DiatomResearch》等中外文期刊.

四、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学科综合考试的要求:

(时间、方式、内容、标准及考试形式等)

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综合考试,采用查阅文献、写出综述;

或由导师出题,安排导师组进行面试考核的方式进行。

考核成绩由导师组根据学生的综述报告或回答问题的能力综合定分。

要求博士生能快速检索和熟练阅读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业文献资料,善于剖析和分析,并掌握撰写命题综述和总结某一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的能力。

五、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

(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围绕水生生物学涉及的各个领域,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常用的各种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最前沿的新技术与方法。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相关学术讲座。

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独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思路清晰、实验技术路线合理,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作风,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中。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对开题报告、期中论文检查;

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博士生学位论文要求能选择本学科领域有重要理论意义或较大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具有先进性、开拓性、创新性,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独立地开展研究。

其研究题目、方案和内容需经导师组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在教研室范围内做开题报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

要求博士生需在阅读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已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

学位论文的实验结果必须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原始科研记录要规范完整,并全部保留。

论文数据真实,分析严谨。

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两次向导师小组汇报工作进展。

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量至少应包含2篇达到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的水平,其中1篇应达到国际学术榜期刊上发表的水平。

在博士学位论文提交答辩前,至少应有2篇相关的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国际发行的SCI源刊物上。

六、

其它说明:

所在院(系、所、中心)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学位评定分委会验收意见:

研究生院审核意见:

院长(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