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939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

《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建筑史资料.docx

外国建筑史资料

1.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

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2.芝加哥学派: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了芝加哥学派,它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最兴盛的时期是1883~1893年之间。

它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

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

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与创造独特的风格。

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是工程师詹尼(WilliamleBaronJenney),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作品是荷拉波特与罗许(HolabirdandRoche)设计的马葵特大厦(MarquetteBUilding)……

芝加哥学派在十九世纪建筑探新运动中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

首先,它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为现代建筑摸索了道路。

其次,它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使芝加哥成了高层建筑的故乡。

第三,是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简洁的立面符合于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但是芝加哥学派并不能摆脱当时社会条件的局限,所有这些成就只能成为资本家利用来作为追逐利润的投机手段。

因此,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多半集中在市中心区一带。

(P43~48)

3.典雅主义:

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的建筑设计倾向。

4.超级巴洛克:

繁琐堆砌,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的巴洛克式风格

5.帝国风格:

指拿破仑帝国的代表建筑风格,用来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

军功庙、雄狮凯旋门

6.罗马风:

规模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

7.建筑十书:

本书由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撰于公元前32-22年间,分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

本书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提出建筑物的"均衡"的关键在于它的局部。

此外,在建筑师的教育方法修养方面,特别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

这些论点直到今天还有指导意义。

8.岩窟墓:

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

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

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

于是,就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山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这是金字塔向太阳神庙过度的形式。

代表建筑是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9.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建筑:

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的建筑风格。

10.粗野主义:

经常采用混凝土并把它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及其夸大那些沉重的构件,并把他们冷酷的碰撞在一起的建筑设计倾向。

11.工艺美术运动:

从传统中借取手工艺精神,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

12.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

1897年间,由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员成立。

他们宣称要和过去的传统决裂,主张造型简洁与集中装饰,装饰主题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使建筑走向简洁的道路。

13.古典复兴:

古典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古典复兴建筑采用严谨的古代希腊、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考古取得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

14.浪漫主义建筑:

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15.折衷主义:

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16.新艺术运动:

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

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vandeVelde)、霍尔塔(VictorHorta)等。

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

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17.带型城市:

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带形城市”的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

交通干线一般为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

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

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

纵向延绵地发展,也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

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最理想的方案是沿着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制。

较有系统的带形城市构想,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的。

他认为有轨运输系统最为经济、便利和迅速,因此城市应沿着交通线绵延地建设。

这样的带形城市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便于接触自然,也能把文明设施带到乡村。

18.德意志制造联盟:

在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组织。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使后起的德国商品能够在国外市场上和英国抗衡。

19.风格派:

名字来源于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的一个名为“风格”的造型艺术团体。

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艺术的分支和变种。

风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

20.构成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国一些青年艺术家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

他们的作品很像工程结构物,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代表作品是1920年踏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24年维斯宁兄弟设计的“列宁格勒真理报分社”方案、1925年梅尔尼柯夫(KonstantinMenikov)设计的巴黎国际现代装饰工业艺术博览会苏联馆。

21.立体派: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派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见

22.未来派:

(亦称未来主义)1908年由意大利青年诗人托马索•马利内蒂(TommasoMarinetti)在米兰发起,次年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

1914年意大利建筑家安东尼奥•圣•埃利亚在米兰加入未来主义行列,并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

他在城市建设工程中提出“动”与“变”,用构图方案表达高层建筑物的电梯以及地铁和多层车道的高速关系及新时代精神,形成了建筑领域中的未来主义倾向。

未来主义者反对古典的、庄重的、祭祀的、戏剧性的、装饰的、纪念性的、轻巧的及一切取悦于人的建筑,反对保护、修复和重建古典建筑。

他们反对垂直线和水平线,反对立方体、方锥体和圆,提倡斜线和椭圆的创造的富有动态的建筑机体。

23.古典柱式:

希腊三柱式、罗马五柱式(详细见书)

24.草原住宅:

赖特(FrankLloydWright,1869~1959)在美国西部地方建筑自由布局的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是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

“草原”就是表示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之意。

草原式住宅大都位于芝加哥郊区的森林中或者湖滨,是中等资产阶级的别墅。

平面常作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

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

内部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与结构的特征,以砖木结构为主。

(p48)

25.有机建筑:

赖特解释:

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Entity)。

有机表示是内在的(intrinsic)--哲学意义上的整体性,在这里,总体属于局部,局部属于总体;在这里,材料和目标的本质、整个活动的本质都像必然的事物一样,一清二楚。

努力使住宅有一种协调的感觉(asenseofunity),那么这所住宅除了在它所在的地点外,不能设想放在任何别的地方。

它是那个环境的一个优美部分,给环境增加光彩,而非损害。

有机建筑是“自然建筑”:

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有机的,建筑师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

有机建筑是“真实的建筑”:

对任务和地点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和所服务的人都真实的建筑。

(p105~106)

答案一:

现代建筑中以赖特为代表的一个重要派别。

认为建筑的形式、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其内在因素。

强调依自然启示的道理行事,而非模仿,因自然的有机而名“有机建筑”。

答案二:

现代建筑中以赖特为代表的一个重要派别。

主张把依据建筑的特定条件形成的理念贯穿整个建筑;局部属于整体,整体属于局部;设计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自然引入室内;在城市中用屏蔽阻隔外部喧嚣的环境,创造生动愉快的内部环境;发挥材料的特长;强调装饰不应外加,应像建筑上生长出来的一样。

26.新建筑5点:

1926年勒·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Les5pointsD'uneArchitectureNouvelle):

底层的独立支柱。

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者部分第腾空,留出独立的支柱。

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这些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

(p80~81)

27.CIAM:

现代建筑国际会议(1928-1956)创始人和组织者是勒·柯布西耶、密斯和格罗庀乌斯(w.gropius)等人。

1928年在瑞士创办。

它的第一个宣言提出抛弃学院派陈腐公式,给予新建筑予经济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等重要主张。

他们对城市也同样理解,因为城市是建筑的自然延伸。

它最重要的会议是1933年在雅典召开,其中提出城市规划的重要原理《雅典宪章》。

(1956年被后现代主义的TeamX所摧毁)

28.现代主义思潮:

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特点:

注重功能和效率、发挥材料和结构的特性、注重经济性、突破旧的建筑构图形式而提倡新的形式、认为建筑的主角是空间、废除表面外加的装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29.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für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Weimar)。

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30.花园城市: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提出的。

“花园城市”(也称园林城市)的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建筑学家霍华德提出,1898年,霍华德发表了题为《明天的花园城市》专著。

阐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

31.光明城市:

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

其核心是:

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区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是协调的,功能上是延续的,空间上是互补的、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

32.广亩城市:

赖特在1935年发表于《ArchitecturalRecord》上的论文《BroadacreCity:

ANewCommunityPlan》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寻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他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被称为是城市科学规划的一个模式(PregillandVolkman1993),这里汽车代替了步行,独家住宅整齐分布,商业网点精心设计。

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

33.枯山水:

日本的写意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它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枯山水常和禅学联系在一起,运用隐喻与顿悟,对空与无,虚与实作心灵的观照。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指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

枯山水选石,不像中国的好尚湖石,不求瘦、漏、透,而求其雄壮深厚,气象壮大。

枯山水的大师大多数是禅僧,他们不仅霸淡泊弃世的情调带进了园林,而且据说他们用枯山水来表现摆脱了一切生老病死的永恒,没有树木花草,就没有了四季的荣谢和连年的生长,没有真实的流水就没有赢涸和运动。

例子有京都府龙安寺方丈南庭涸大仙院方丈北、东庭。

《外建古代史》(page323-324)

34.水晶宫:

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HydePark)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设计人帕克斯顿(JosephPaxton)采用了装配花房的办法来完成这个玻璃铁架结构的庞大外壳。

建筑物总面积为74000平方米;建筑物长度达到1851英尺(563米),象征1851年建造;宽度为408英尺(124.4米),共有五跨,以8英尺为单位(因当时玻璃长度为4英尺,用此尺寸作为模数)。

外形为一简单阶梯形的长方体,并有一个垂直的拱顶,各面只显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

在整座建筑物中,只应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施工从1850年8月开始,到1851年5月1日结束,总共花了不到九个月的时间,便全部装备完成。

“水晶宫”的出现,曾轰动一时,人们惊奇地认为这是建筑工程的奇迹。

1852~1854年,“水晶宫”被移至锡德纳姆(Sydenham),在重新装配时,将中央通廊部分原来的阶梯改为筒形拱顶,与原来纵向拱顶一起组成了交叉拱顶的外形。

整个建筑于1936年毁于大火。

35.五座不同结构类型的世界著名超高层建筑

--

(1)1979年建成的东京池袋区副中心“阳光大楼”,高240米,地上60层,地下3层,钢结构套筒体系,是亚洲最高建筑。

《外建·近代》(page186)

――

(2)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它有两座并立的塔式摩天楼及四幢七层建筑组成,建于1969-1973年。

两塔式大厦均为110层,另设地下室7层,地面以上建筑高度为411米(1350英尺)。

建设单位为纽约港务局,设计人是雅马萨奇(MinoruYamasaki山崎实),框架筒的结构体系。

《外建·近代》(page189)

――(3)西尔斯大厦,1970-1974年建于芝加哥,由史欧姆(SOM)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总面积为418000平方米,总高度为443米(1450英尺),建筑物地面上110层,另有地下室三层,它是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束筒式结构。

《外建·近代》(page189)

――(4)纽约四季大饭店。

美籍华人贝里铭设计,1993年6月落成。

该饭店52层,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心地带,是纽约最高的旅馆建筑。

,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

《结构选型》(page159)

――(5)意大利米兰城的皮瑞利大厦(pirellitower),设计人:

GioPontiandPierLuigiNervi等,1955-1958),平面为梭形。

这座大厦巴30层;楼板挂在主要由四排直立的钢筋混凝土墙板上,而不采用传统的框架形式。

《外建·近代》(page185)

36.都铎风格:

37.银匠式风格:

(来自西班牙文的platero,原意为“银匠”)。

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GOTHIC]建筑和文艺复兴[RINAISSANCE]式建筑的特点。

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

38.古埃及建筑:

分3个时期,1是古王国时期,以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建筑师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图形、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得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神秘、庄严的效果。

2是中王国时期,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实例: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3是新王国时期,以神庙为代表,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曾侣进入的神堂密室3部分组成,例:

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39.金字塔演变及成就:

演变:

台形……台阶形……方锥形                               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

成就:

①祭祀厅在塔脚下,而入口在几百米外,从那里进入一个狭长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②在广阔的沙漠上,只有这种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形象才站得住,才有纪念性。

③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对高山、大漠、长河的崇拜。

④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40.两河流域建筑特点:

崇拜山岳天体,城中多有山岳台和观象台(塔庙).;宫殿常与观象台邻近,而观象台又往往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宗教商业活动中心;为了防洪防潮,大型建筑都建于高大土台上;两河流域无石缺木,创造了以土为剧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发展了券拱穹隆的结构,生产出最早的琉璃,对拜占庭和伊斯兰教的建筑影响很大

41.克里特vs迈锡尼:

克里特文明建筑类型:

世俗性

不同点:

克里特文明-纤绣华丽,毫不设防

迈西尼文明-粗犷雄健,有极强的防御性

共同点:

如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工字形平面的大门,上粗下细的石柱等。

42.雅典卫城建筑的特色;帕提农神庙的视觉纠错法

综合了多力克和爱奥尼艺术,丰富了建筑群.同时所有建筑都采用大理石砌筑,使得建筑群协调统一.卫城发展了民间活泼的布局方式:

建筑物顺应地势,柱廊面向四面八方,利于山上山下的观赏.建筑在游行线路中相继出现.建筑有形制和大小的变化,柱式也不同.建筑朝向不死板,显示最好的观赏角度.主次分明.

帕提农神庙的视觉纠错法:

帕提农神庙特别讲究“视觉矫正”的加工,,因为边角柱处于外部的明亮背景,而其余柱子的背景是较暗的墙壁,人的视觉习惯会把尺寸相同的柱子在暗背景上看得较粗,亮处则较细,视觉矫正就是要反其道而行,把亮处的柱子加粗,看起来就一致了。

同样,内廊的柱子较细,凹槽却更多。

山墙也不是绝对垂直,而是略微内倾,以免站在地面的观察者有立墙外倾之感。

使本来是直线的部分略呈曲线或内倾,因而看起来更有弹力,更觉生动。

43.奖杯亭构图特点:

奖杯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

圆形的亭子高3.86米。

立在4.77米高的方形基座上。

圆锥形顶子之上是卷草组成的架子。

放置音乐赛会的奖杯。

它的构图手法是:

(1)基左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基和檐部。

构图独立,亭实心,六根科林斯式倚柱,然后再谋求二者的协调统一。

这是多层的建筑组合普遍遵守的法则。

(2)圆亭和方基相切,这是圆形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

(3)下部简洁厚重,越往上越轻快华丽,分划越细这种处理使之显得稳重而有树木般的向上生长的态势,这是包括叠柱式,塔等在内的多层建筑物构图的一般手法。

 

44.古希腊剧场vs古罗马剧场、斗兽场(区别与联系,区别的原因);建筑的成就

古希腊剧场vs古罗马剧场、斗兽场(区别与联系,区别的原因):

(1)古希腊剧场多利用山坡逐排升高,多围露天建筑.而古罗马的剧场,斗兽场独立于市中心,剧场形制于与希腊晚期基本一样,只是化妆间扩大了,成为一栋庞大的多层建筑.

(2)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生产技术的发展.由于在古希腊没有对拱卷,混凝土的运用,因而要建筑大型建筑只能考地形加以改造,而不像古罗马那样自由的多.

古希腊建筑成就: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柱式特点,古希腊的“柱式”,既是一种建筑形式,又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