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788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docx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

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

调研报告

罗源县科技副县长、省农科院办公室副主任  刘用场

罗源县幅员1187平方公里,辖6镇5乡194个村(居),总人口25.5万。

该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常年风和日丽,自然灾害较少,适于农业生产,为传统农业县,主要特色农业产业有林、竹、水产、花卉等。

1984年开始引进食用菌生产栽培,现已与水产养殖业一并成为该县发展农村经济的2个主要支柱产业。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罗源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码头,工业用海与养殖争海矛盾日益突出,海洋渔业已面临退养和转产转业的选择,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正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和普通百姓的青睐、关注与重视。

一、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由于食用菌生产周期短、效益高,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是罗源县农村脱贫致富的最有成效、最具活力的短平快生产项目。

县委、县政府在不断扶持原有生产人员的同时,近年来还陆续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广大水产、畜禽业退养人员转向发展食用菌生产,促进转产转业。

2010年全县食用菌已达1.45亿袋、床栽食用菌2.11万平方尺,总产量6.99万吨,年产值4.19亿元,从事食用菌行业的人员达3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12%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罗源县从台湾率先引种秀珍菇,近年来通过采用工厂化生产、规模化栽培、专业化销售,“罗源秀珍菇”品牌迅速走红,已成为该县优质特色主打菌种,全县秀珍菇产量占全省的70%、全国的60%。

目前全县食用菌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生产规模化。

全县集中生产年规模300万袋以上的企业有1家,100万袋以上的有6家,50万袋以上的有43家,30万袋以上的有68家,15万袋以上的有1159家(户),形成一批专业大户和专业村,并建造了438座工厂化、规模化食用菌生产的固定厂房,培养了一批专业大户和专业村。

从事菌筒生产的有华源、益升、新咏、福芳席业等4家企业,通过引进新设备,采用机械化生产,年生产能力达1.3亿袋左右。

二是品种多样化。

全县食用菌生产除秀珍菇、香菇、磨菇等当家品种外,还积极发展茶新菇、金福菇、竹荪、大杯蕈、毛木耳、金针菇等品种。

同时,紧盯食用菌发展科研成果,积极引进、培育新品种,呈现当家菌种和其他菌类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是营销网络化。

全县食用菌销售以骨干企业、营销大户为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围绕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发布网上信息。

全县从事食用菌产品销售的企业或联合体有19家,从事营销的人员有近2000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每天销售量在100吨以上,逐步形成良好的交易氛围,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科技支撑为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积极引进优化新品种,实现了生产品种由单一老化向新菌类多元化转变。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市场需求,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大食用菌特别是珍稀食用菌品种的引进与开发力度,在原有香菇、磨菇两个品种的基础上,近年来不断引进秀珍菇、茶新菇、竹荪、大杯蕈、金福菇、毛木耳、金针菇、麒麟菇等珍稀品种,实现了多菌类多品种生产,形成了以秀珍菇为核心的特色食用菌产业。

为加快食用菌名优、新、特品种引进、筛选、提纯复壮,研究、开发、生产、推广新品种,罗源县科技局专门成立了科源食用菌技术服务中心,近年来,除加强对秀珍菇品种提纯复壮外,还选育了中温偏高菌株和中温偏低菌株,引进棕色蘑菇和台湾香菇品种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0年,“罗源秀珍菇”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同时,正是由于多品种的尝试,罗源县食用菌也实现了生产时节由季节性生产向常年性生产转变。

传统单一的食用菌品种生产季节性很强,如香菇、磨菇等均是秋季栽培冬春收获,产出时间短,产品上市季节集中,往往造成短时间内市场上供大于求,菇价暴跌,菇农受损。

从秀珍菇引进开始,该县引导菇农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建立周转调温冷库,实现四季生产,均衡上市,保持价格稳定,避免了生产大起大落。

二是示范推广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了生产模式由小规模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

与省农业厅科教处、农大、农科院等单位合作,通过发展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秀珍菇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食用菌“五新”入户工程核心示范片等,辐射带动周边菇农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以往食用菌生产基本上由各家各户零散生产、分散经营、规模较小、效益较低。

为此该县在栽培上,大力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和大型基地,鼓励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在菌筒生产上,积极引进生产线,采用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提高食用菌生产专业化程度,促进了产业升级增效。

三是努力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促进了食用菌无公害安全生产。

结合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工作,推广无公害农药防治病虫,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和防虫网防治害虫,从源头上控制食用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四是积极引进和应用加工技术,促进了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农民增收。

积极拓宽食用菌的开发应用领域,引进食用菌加工企业,特别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

产品加工除原有干菇和鲜菇两大类外,积极开发中袋保鲜、托盘保鲜、小袋精装以及食用菌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不断丰富花样品种,实现了多菌类、多元化发展,有效提高了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是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促进了菇农栽培技术的提高和行业有序发展。

根据生产季节和品种特点,及时举办各种培训班,县食用菌办选派专业人员与生产基地、重点产区保持经常联系,详尽回答和解决生产技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选派技术干部深入生产基地和广大菇农当中,进行实地指导。

此外,通过组织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逐步规范菌种生产,销售重要环节,促进全县食用菌生产健康有序的发展。

以罗源县2010年实施“五新”集成推广示范为例:

2010年,罗源县被省农业厅列入全省10个农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县,成为推广示范食用菌“五新”现代生产典型,共建立食用菌“五新”集成推广示范片3片,辐射推广10500万袋。

通过实施“五新”集成推广示范,为食用菌生产增添了科技力量,适应了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新形势,提高食用菌产业化水平,促进食用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新品种方面,示范推广秀珍菇台秀57、秀珍菇PL-57,秀珍菇57-2等高产优质菌种;新技术方面,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周年栽培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新基质方面,选择新原料和新配方,充分利用杉、松木屑和果茶枝桠加工的本屑作为主要原料,加上麸皮、玉米芯、棉籽壳、过钙,石膏等进行合理配比;新农药方面,示范推广金主力、特克多、苦参碱等;新机具方面,示范推广粉碎机、装袋机、移动打冷机、频振式杀虫灯。

实现了三大效益的有效提升。

经济效益:

通过应用“五新”技术,年推广1500万袋,每袋提高产量25-50克,年增收225-450万元;每袋降低成本0.1元,则可以节本15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明显。

社会效益:

首先,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1000余人,带动周边5000户农户发展食用菌;其次,通过食用菌“五新”集成创新和综合配套应用,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

生态效益:

利用杉木、松木的下脚料和果茶枝桠作原料,加上麸皮、玉米芯、棉籽壳、过钙、石膏等进行合理配比,应用机械化生产菌包,可以节约木材资源,缓解菌林矛盾。

同时食用菌长菇后的废菌包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作为果蔬的基肥利用,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

废菌包可以利用加工木塑,尝试利用废菌包发酵后栽培蘑菇,实现良性循环利用,从而保障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

三、罗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存在问题

虽然罗源县食用菌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的成效,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栽培品种比重失衡。

以2010年为例,全县累计1.66亿袋(平方尺)食用菌栽培总量中,秀珍菇占1.28袋,草菇600万平方尺,凤尾菇700万平方尺,大杯蕈30万袋,香菇500万袋,黑木耳70万袋,毛木耳50万袋,金福菇60万袋,茶新菇50万袋,蘑菇800万平方尺,杏鲍菇50万袋,真姬菇30万袋。

秀珍菇“一菇独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万一市场需求和价格出现波动,对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将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生产品种优化与改良技术有待提高。

由于县科源中心技术和人员的局限性,食用菌品种提纯复壮和改良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制约了生产品种的更新换代。

如秀珍菇菌种经过多年栽培已出现不稳定与退化严重的现象。

三是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当前全县食用菌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标准化生产技术尚未完全落实到位,菇农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对生产原辅材料等投入品把关不严,栽培过程滥用农药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有些禁用农药、添加剂仍在生产中使用。

此外,由于目前菇农生产使用的菌包多为专业公司生产销售,菌包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对菇农生产和效益形成严重威胁。

2010年,罗源曾发生某菌业公司生产的数十万包菌包质量出现问题、菇农绝收集体上访的事件。

四是行业管理薄弱。

缺少行业合作组织的领导,对食用菌企业管理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企业商家各自为阵,相互压价,极易造成无序竞争。

五是产品深加工比较滞后。

现阶段,罗源县食用菌产品加工基本上以初加工或原料性产品加工为主,产品加工档次低,色香味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极少,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食用菌加工业已滞后于生产的发展。

六是菌食文化普及不到位。

香菇、蘑菇、秀珍菇、木耳等常规品种受消费者认可外,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大多仅在餐馆、酒楼消费,普通百姓较少问津,主要是对食用菌饮食保健和药用价值认识和宣传不足,消费观念和消费氛围有待于进一步培育。

四、科技兴菇的几点建议

我省是食用菌生产大省,而我院在全国食用菌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应大有可为。

就技术扶持和服务罗源县食用菌生产方面,当前可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帮助选育、优化、推广新品种。

品种的优劣是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一是集中力量,开展秀珍菇菌种技术难题攻关。

该县希望能组织专家到台湾采集亲本菌株,力争尽快选育出1-2种适合罗源县栽培生产的秀珍菇新菌株。

二是示范推广新的食用菌品种特别是价值高、市场欢迎的菇种,提高秀珍菇外其它食用菌产量和比例,规避单一品种市场风险。

(二)帮助开展标准化、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目前,影响罗源县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还很多,急需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指导解决。

如:

秀珍菇栽培配方的进一步优化;菌包生产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工艺流程研究;如何降低冬春季节栽培秀珍菇开袋出菇后高比率感染绿色木霉的难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如何进一步完善;菌渣废料如何循环利用等。

这些都是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帮助发展和完善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

罗源县现有为数不多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运作上也不够规范,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发展和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将食用菌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主要为农户提供食用菌生产中产量、销售、价格、技术等四项保障服务,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群众的利益。

(四)帮助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入户指导。

围绕产业,全面开展新型农民、示范户、村级技术农民技术员科技培训,大力普及食用菌“五新”应用知识。

组织专家、技术指导组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菇农科学管理菇棚,优化生产投入结构,不断提高食用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对“五新”推广工作进行全面、有序、有效地指导。

及时帮助菇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入户指导、咨询等方式,把食用菌的优良品种推广介绍到农户;把先进实用、配套集成、易学有效地新技术传授到农户;把节本增效、生态环保、应变简便的新农药、新机具推广到农户;把农产品供求等有关信息发送到农户,使“五新”核心技术落实到实处,发挥“五新”核心技术的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