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764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工16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D.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10、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问题。

A.公共B.集体

C.跨区域D.群体

11、()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A.行政效率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行政技术

12、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的依据是()。

A.行政领导体制 B.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

C.经济体制属性 D.国家结构属性

13、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14、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

15、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

C.政策效能D.国应的充分性

16、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

17、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A.学校B.工会

C.行政机构D.妇联

18、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A.脚本写作B.头脑风暴法

C.博弈论D.个人判断法

19、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

20、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D.政策执行

21、行政评估工作要本着()的原则进行。

A.实事求是B.靠近群众

C.以事为主D.以人为主

22、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

A.硬技术B.软技术

C.韧技术D.高新技术

23、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D.自发模型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

25、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方案

26、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A.林德布洛姆B.西蒙

C.德洛尔D.戴伊

27、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

28、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29、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

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

C.公众议程D.社会议程

3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A.政策制定B.政策宣传

C.政策延续D.政策评估

31、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的“土政策”,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

C.选择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

32、在政策执行中,“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

C.残缺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

3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哪一种执行偏差?

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

C.残缺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

34、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是()的范例。

A.政策变通B.政策创新

C.理想化政策模型D.政策执行再决策

35、公共政策一旦(),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

A.可行B.合法化

C.合理化D.系统化

36、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D.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

37、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来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

38、政策执行后对政策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称为()。

A.政策输出B.政策效果

C.政策目标D.政策反馈

39、评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是()。

A.价值标准B.政策方案

C.政策目标D.事实标准

40、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对象确定的总原则是()。

A.实事求是B.有利于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

C.便于操作D.有利于政策实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有()。

A.环境因素B.体制因素C.人员因素

D.决策因素E.法制因素

ABCDE

2、行政政策执行的方式包括()。

A.政策执行B.行政措施C.法律措施

D.行政命令E.行政处罚

ABDE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人大决定B.基本法律C.一般法律

D.地方性法规E.宪法

ABCE

4、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A.政治政策B.文化政策C.经济政策

D.基本政策E.元政策

ABC

5、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A.选民B.立法机关C.利益集团

D.行政机关E.领袖人物

BDE

6、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包括()。

A.完善行政管理体制B.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C.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D.健全行政法制E.改善行政环境

7、关于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指标

B.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C.行政效率是行政改革的准绳

D.行政效率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准绳

E.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和宗旨

8、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

A.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B.制定研究计划C.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D.申请研究经费E.起草研究报告

9、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是()。

A.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B.他的公正、客观和理性是极为有限的

C.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D.他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E.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ACE

10、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

A.政策评估机构的稳定B.政策本身的稳定C.政策环境的稳定

D.政策主体的稳定E.政策网络的稳定

11、关于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

A.公共政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没有公共政策就没有行政管理

B.公共政策是从行政管理目标到结果的桥梁

C.公共政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

D.公共政策是现代行政管理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E.公共政策是实现各种目标的必要保障

ABCD

12、关于行政效率的特征,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行政效率是定性与定量的统一

B.行政效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行政效率是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

D.行政效率是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统一

E.行政效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行政政策执行的手段包括()。

A.行政命令B.行政指挥C.行政控制

D.行政沟通E.行政协调

BCDE

1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A.关联性B.主观性C.单一性

D.静态性E.动态性

ABE

15、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政治环境B.自然灾害C.经济环境

D.社会心理环境E.生态环境

ACD

16、制定政策执行计划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客观性原则B.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C.全面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E.适应性原则

ACDE

17、政策执行资源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A.经费和人力B.信息C.权威

D.社会人际关系E.执行保护

18、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有哪些特点?

A.权威性B.间接性C.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D.强制性E.规范性

19、政策执行的法律手段有哪些特点?

A.权威性B.稳定性C.有偿性

D.规范性E.强制性

20、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有哪些特点?

A.间接性B.权威性C.关联性

D.强制性E.有偿性

三、判断“对/错”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政策问题的认定。

2、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定体制构成:

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

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政策评估。

4、行政效率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5、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

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

6、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韧”技术。

7、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问题诊断、目标确定、定方案、方案验证、宣布公共政策。

8、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德洛尔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政策系统”的概念。

9、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他的代表性著作是: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

何时和如何得到?

》。

10、美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果上的形式构成:

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11、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的纵向结构:

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1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思想库”(thinktank)、“脑库”(braintrust),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

13、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14、在经济领域中为处理经济问题、协调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15、公共政策以政策是否实际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分为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中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的是后现代主义。

1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中辩证唯物主义具有全面性,综合了各种片面的认识中的正确的方面。

18、咨询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俗称“思想库”“智囊”。

19、公共政策系统的决策子系统是中枢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权威性和主导性。

20、公共权力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很大,其中国家能力决定公共政策的质量,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挑战,政府能力是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

1、公共政策激发机制

答:

激发机制是触发机制。

一种触发机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整个事件),该事件把例行的日常问题转化成一种普遍的共有的、消极的公众反应。

公众反应反过来成为政策问题的基础,而政策问题随之引起触发事件。

当一个事件把一种消极状况催化为要求变化的政治压力时,就会因触发机制的持久性而发生性质改变。

2、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能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政策工具概念往往与政府工具、管理工具、治理工具、政府手段以及政策手段、政策机制等术语相关联。

是公共政策主体在执行过程中为取得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技术或途径,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3、政策执行客体

政策执行客体又称政策目标群体或目标群体。

政策目标群体是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

目标群体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一定的公共政策通常是以一定的公共团体作为政策诉求的对象。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政策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政策能否成功,并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一相情愿,它与目标群体有着直接的关系。

4、公共政策学习

依赫克罗的观点,学习就是政府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新形势的反应。

政策学习被视为一种由政策制定者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变的行为。

当环境改变时,政策制定者要让其政策成功,就必须适应这种改变。

5、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6、公共政策评价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7、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又叫"

思想库"

、"

脑库"

,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

8、政策制定的民主化

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

9、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

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以提高政策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10、边界分析法

边界分析法:

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

11、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

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

针对所分析的政策目标体系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的预计。

12、哥顿法

哥顿法:

利用会议形式由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创新方案的方法。

13、对演法

对演法:

将参加制定争夺方案的人员,根据对方案设想的意见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制定各自的方案,然后放在一起进行辩论,互相进行指责和批评,以求充分暴露方案的不足,增强所确定的备选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14、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

15、边界分析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

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

这一视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2、简要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及其特征。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内容包括将决策转化为操纵的过程,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进行的努力,主要特征是:

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有序性,动态性,协调性,时限性。

3、美国学者T.B.斯密斯认为政策执行的四大主要变量是什么。

(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

(2)执行机关,即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

(3)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的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其行为的群体;

(4)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环境。

4、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1.通过交流互动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让人们了解原有政策的低效与无效,将来会有更多大的利益,发挥政策终结的积极意义。

2.借助政策评估争取支持力量。

通过政策评估结论,让人们了解政策终结的意义。

3.废旧与立新并举,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

4.适当传播试探信息,测定公共舆论态度。

5.要处理好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稳定与公共政策发展的关系。

5、简述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

(1)政策执行是政策制定的目的与归宿

(2)政策执行决定着政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如何

(3)政策执行效果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

(4)政策执行及其后果是使原政策得到修正、补充、完善或形成新的政策的重要根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论述促进公共政策评估的途径。

(1)端正评估的指导思想:

评估是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

评估过程要实事求是;

建立奖惩制度,实现权、责、利相统一;

评估的目的是实现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策效果。

(2)促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

建立评估工作制度,设立政策评估基金,强化评估反馈机制。

(3)保持政策评估的独立性:

建立独立评估机构,评估者的地位要有周全的职业保障,评估者要有独到的方法。

2、论述我国政策评估面临什么困难?

如何改进我国的政策评估体制?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可以概括为:

刚刚起步,问题重重,具体来说,当前我国政策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评估者缺乏对政策评估的科学认识和认真态度;

(2)评估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3)缺乏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4)评估对象以政策输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

(5)资料和评估经费的欠缺;

(6)公众未能广泛参与政策评估。

推进评估工作的主要途径:

(1)提高对评估工作及其意义的认识;

(2)政策评估制度化;

(3)建立独立的评估组织;

明确政策目标、精选评估对象;

(4)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系统。

3、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原则。

(1)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包括:

公共政策问题的变化;

公共政策目标的变化;

公共政策环境的变化;

公共政策资源的变化;

公共政策缺陷的暴露;

政策的负面作用加大。

主观原因主要包括:

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往往使得政策制定和执行存在不足,使政策与环境不相适应。

(2)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主要有:

预设性(预先设计好调整的周期,避免"

自锁"

现象);

程序性;

针对性;

实事求是;

短期成效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反馈性;

适度性。

(3)结合案例分析略

4、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

(1)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主要包括:

功能的终结:

终止由政策所带来的某些具体的利益和服务。

机构的终结:

伴随着政策终结而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

公共政策本身的终结:

政策的功能由新的政策来承担。

计划的终结:

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

(2)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节省公共政策资源,因为政策的正效力是逐渐衰减的;

提高政策绩效,旧政策的终结实际上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

避免政策僵化,政策僵化是在政策运行过程中存在应该终结的政策或者项目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现象;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包括公共政策人员的优化和公共政策组织的优化。

(3)结合实际案例略

5、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①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

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

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军事权、外交权以及相当大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②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重点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

就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

(2)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①实行联邦制的国家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

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

联邦宪法和法律具有高于各州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

此外,联邦宪法本身也受各州的支配,要修改宪法,须经3/4的州的同意,而2/3的州可以发起全国制宪大会重新修改宪法。

在美国,中央与各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