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743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米镇呷洛村安置点勘察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查明本场区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初见及稳定水位;

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土层的渗透性,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3)对地基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基础形式等提出建议;

如需进行地基处理时,提供地基处理方案;

4)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5)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

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并对沉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5勘察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拟建建筑总平面图、勘察任务委托书。

2)勘察工作依据下述国家规范和标准执行: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64.1-1993);

(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TG/T87-2012);

(8)与业主签订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6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勘察方法

1.6.1勘探点布置

参照建设方提供的总平面图,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章规定并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本次勘察按建筑群范围,采用网格法结合建筑轮廓布置勘探孔。

勘探点平面布置如下:

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点68个,钻孔间距一般为20~30.0m,孔深10.0~20.0m。

本次勘察放孔采用GPS选择3个控制点进行引测(控制点坐标A1:

X=3187807.397,Y=584042.616、A2:

X=3187876.062,Y=584303.414,A3:

X=3187681.628,Y=584067.304,高程点A1:

1719.402m),本次勘察对上部土层采取取土鉴别,对下部碎石土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29个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在27个钻孔中进行取土试验。

同时为评价场地地基土的地震效应,本次对场地进行了3个孔的波速测试试验,各种钻孔的平面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6.2勘察技术要求

(1)钻孔测放与高程测量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场地征地控制桩(共计3点)采用GPS实放钻孔68个。

根据我方实测的地形图高程点,选择2个征地红线上的高程点高程为钻孔高程测量控制点,采用水准仪测量钻孔高程。

(2)钻探

根据场地地层概况,结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的要求,确定钻探设备和钻探工艺、技术要求等。

1)钻探设备和钻探工艺

采用3台SH-30型钻机冲击钻进取样,对上部土层进行全断面取芯。

2)钻探技术要求

①设备安装定位准确,孔位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②冲击钻孔土层每回次符合规范要求。

③及时准确测定地下水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上层滞水情况,并明确记载,地下水的测定不得受上层滞水的影响。

④对地层层次、层位、岩性划准,记录详细及时,无漏记、误记。

⑤钻孔定位测量:

在施钻前测放钻孔,钻孔完成后,对位置有变动的钻孔及时补测。

(3)取样

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的有关规定采取原状土样,共采取原状土样31件,扰动土样2件。

取水试样:

本次勘察取水样3件进行水的腐蚀性测试。

(4)原位测试

1)标准贯入试验

本次勘察在29个勘探孔中(对含碎石粉质黏土)进行了29次标准贯入试验,以判别各土层均匀性和力学性质,估算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等。

2)动力触探试验

对场地68个钻孔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并结合地方经验,评价土的均匀性和力学性质,估算地基土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4.2条规定进行试验。

(5)波速测试

本次勘察对场地进行了3孔的波速测试,评价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6)水位观测

场地地下水主要在含碎石粉质黏土、碎石土孔隙中。

地下水位观测鉴别孔、取土试样孔成孔后24h进行,动力触探孔以初见水位为准。

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测量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5)室内试验

为了确定地下水和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别采取水样和土样进行室内试验。

包括:

(7)土工试验

①试验目的:

提供不同成因、类型土层的分类定名和物理性质指标及土对建筑材料及构件的的腐蚀性。

②试验项目:

天然含水量、比重、天然密度、界限含水量、颗粒分析及土的腐蚀性试验等。

③试验方法:

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的要求执行。

(8)水质简分析

评价水的腐蚀性。

水质简分析。

按照《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64.1-1993)的要求执行。

1.7实际完成工作量统计

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从2016年7月20日开始,至2016年7月25日结束外业工作。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7.1。

表1.7.1本次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工作

内容

钻孔

测量

勘探

总进尺

植物

胶护壁

重型

动力触探

试验

标准

贯入

地质

调查

取土试样

取水试样

m

孔/m

孔/次

km2

工作量

68

786.6

3/60

68/518.6

29/39

0.30

32

3

1.8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勘察大纲和现行规程、规范开展工作。

采用了钻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简易水文观测、地质调查、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规程、规范要求,达到了详细勘察的目的,可作为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的依据。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的执行情况

本工程在开始至结束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开展工作,我公司技术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全过程质量进行了监督管理,确保了各项工作能满足大纲、设计要求和有关的规范、规程要求。

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国家规程、规范以及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进行,严把质量关,认真执行勘察工作大纲。

收集野外地质资料内容齐全、可靠,满足报告编制要求;

内业资料整理,图件均实现CAD成图,文字、图件清晰、美观;

工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已查明,提交的各类岩土参数有据可依,勘察成果资料满足勘察委托书和规程、规范要求,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

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地处甘洛县吉米镇呷洛村,为山前台地地形,标高为1724.52~1761.79m,高差约37.27m,地形起伏较大。

(见地貌见照片2.1-1)。

照片2.1-1建设场地地貌

2.2气象、水文

甘洛县属中亚热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6.2℃,年平均日照 

1661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 

880 

毫米,年无霜期 

326 

天,常年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

16.2℃

年平均日照:

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

全年无霜期:

场地北侧有一季节性冲沟,冲沟距离场地最近距离约30m,本次调查发现,该冲沟内有少量水流,流量约5L/s。

2.3场区地层岩性

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耕土层(Q4pd)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组成,分别为含碎石粉质黏土和碎石土。

各地层的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①耕土:

褐色~黑褐色,松散,稍湿。

以粉质黏土为主,含大量植物根茎,局部有夹含少量碎石。

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0.5~1.10m。

-1含碎石粉质黏土:

灰褐色、黄褐色,软塑;

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低。

该层含少量碎石,碎石粒径20-80mm,含量10-20%,局部夹有零星块石,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

该层仅场地东侧分布。

本次勘察揭露该土层厚度为0.3-1.6m,除59#孔为1.6m外,其余均小于1.0m;

层底埋深3.4-6.1m,该层埋深较浅的钻孔主要有10#、11#、12#、20#、21#、33#、39#、0#,占总分布钻孔数的44%;

该层埋深较深的钻孔主要有69#、60#,占总分布钻孔数的11%;

-2含碎石粉质黏土:

灰褐色、黄褐色,可塑;

该层含少量碎石,碎石粒径20-80mm,含量30-35%,该层全场地分布。

本次勘察揭露显示,该层土厚度0.7-6.9m,厚度较小的钻孔主要有1#、2#、3#、5#、6#、7#、8#、16#、19#、22#、27#、31#、46#、63#,占总分布钻孔数的21%;

厚度较大的钻孔主要有10#、60#、67#、68#,占总分布钻孔数的6%。

该层土层底埋深0.7-7.4m,该层层底埋深0.7-7.4m,埋深较浅的钻孔主要有1#、2#、3#、6#、7#、8#、16#、19#、22#、27#、31#,占总分布钻孔数的15%;

分布较深的钻孔主要有17#、24#、32#、35#、47#、54#、56#、60#、64#、66#、67#、68#,占总分布钻孔数的18%。

本次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局部浅层碎石土夹有零星块石,块石最大粒径可达1.0m,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零星分布,本次钻孔未揭露。

碎石土:

灰褐色,稍湿。

碎石粒径20-80mm,含量50-75%,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充填物为粉质黏土,含有少量块石。

该层全场地分布。

本次勘察未揭穿。

该层土层底埋深0.7-7.4m埋深较浅的钻孔主要有1#、2#、3#、4#、22#、27#,占总分布钻孔数的8.8%;

分布较深的钻孔主要有17#、24#、28#、29#、32#、35#、43#、47#、54#、56#、59#、60#、64#、66#、67#、68#,占总分布钻孔数的23.5%。

按照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可将场地碎石土划为松散碎石土、稍密碎石土、中密碎石土、密实碎石土。

③-1松散碎石土:

碎石含50%~55%,充填粉质黏土。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1~4击。

③-2稍密碎石土:

碎石含55%~60%,充填粉质黏土。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4~7击。

③-3中密碎石土:

碎石含60%~65%,充填粉质黏土。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7~11击。

③-4密实碎石土:

碎石含65%~75%,充填粉质黏土。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大于11击。

2.4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甘洛区域地质构造图,甘洛县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部,上扬子台坳(Ⅱ级)之峨眉山断拱(Ⅲ级)中部,褶皱较发育,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主要褶皱构造有马拉哈倒转背斜,主要断层有马拉哈断层。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域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对甘洛县有影响的地震震级未超过6级,一般为3-5级的弱震和微震,主要受近震和远震的影响和波及,区域上属于相对稳定场地。

2.5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的赋存

区域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残坡积层组成,表层为厚约50cm的耕土;

其下为含碎石粉质黏土,黄色、黄褐色,局部含碎块石,软塑~可塑状,厚0.7~6.5m;

下部为碎石土。

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含碎石粉质黏土、碎石土中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坡体台地上部较薄,往下逐渐变厚,根据现场调查发现,碎石土含水层厚度在坡体下部最大可达30m。

(2)地下水的补径排

区内水量丰富,地下水年水位变幅约1~2m,主要受季节性降水控制。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为2.5-8.0m,标高为1424.03~1443.39m左右(详见《工程地质剖面》、《钻孔柱状图》、《勘探点一览表》)。

场地位于高山峡谷地貌,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水力坡度较大,水流方向主要从靠近山体侧流向谷地及冲沟,最终排泄与冲沟与河道。

(3)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经对场地水样的简分析,可知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K+Na型水,矿化度较低,为181.6~189.6g/l,可知区内地下水循环条件较好,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径流途径较短(相见附件《水质简分析报告表》)。

2.6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约2.5~8.0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条的规定,本场地需对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根据实验结果和规范规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见表2.6-1。

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见表2.6-2。

表2.6-1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

项目

实测值

评价

腐蚀

等级

备注

结论

按环境

类型

水对混凝

土结构的

腐蚀性

SO42-(mg/L)

36.58~37.24

<

300

环境

为Ⅱ

Mg2+(mg/L)

5.54~7.02

2000

OH-(mg/L)

0.00

43000

总矿化度(mg/L)

181.6~189.6

20000

按地层

渗透性

PH值

7.7~7.9

>

5.0

弱透

水层

侵蚀性CO2(mg/L)

30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钢筋的腐蚀性

水中的Cl-含量(mg/L)

5.57~6.68

100

微腐

干湿

交替

表2.6-2场地土的腐蚀性判定表

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孔号

按环境类型

按地层渗透性

指标

SO42-

(mg/kg)

Mg2+

渗透

7

含量

44.1

6.03

B

6.7

16.49

6.05

6.8

55

47.12

6.02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地基土含水性

水中的CI-含量(mg/L)

腐蚀等级

17.07

16.68

17.06

依据表2.6-1和表2.6-2。

地基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微。

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微。

2.7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无断裂通过,场地北侧存在一季节性冲沟,冲沟距离场地最近约30m,冲沟深度约5.0m;

场地南侧靠近山体,山体高度较大,坡度较陡;

本次对勘察场地及周边进行了调查和走访,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3.岩土的测试成果

3.1室内土工试验

根据《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对采取的原状土试样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土工试验报告见附件),其成果统计见表3.1-1。

表3.1-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土层

名称

统计

项目

含水率ω0

(%)

密度ρ0g/cm3

比重GS

饱和度Sr

孔隙率n

孔隙比e0

液限ωL

塑限ωp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

-1含碎石粉质黏土

n

6

max

37.10

1.97

2.77

111

48

0.939

39.5

20.4

19.2

0.938

min

35.70

1.94

2.74

106

47

0.903

38.2

19.9

17.8

0.828

N

36.27

1.95

2.75

108.1

47.99

0.923

38.9

20.2

18.7

0.862

ζ

0.51

0.013

0.010

2.101

0.343

0.437

0.214

0.489

0.039

δ

0.01

0.006

0.004

0.019

0.007

0.014

0.011

0.026

0.046

-2含碎石粉质黏

25

24.90

1.99

2.78

95

44

0.799

34.9

20.7

15.2

0.355

24.00

1.91

2.71

85

41

0.707

34.1

19.4

13.6

0.261

24.46

1.94

88.64

43.07

0.757

34.4

20.0

14.4

0.309

0.25

0.022

0.020

2.656

0.771

0.024

0.258

0.412

0.425

0.030

0.018

0.031

0.021

0.029

0.083

注:

n-样本容量;

max-最大值;

min-最小值;

N-平均值;

ζ-标准差;

δ-变异系数;

γs-统计修正系数;

κ-标准值。

3.2标准贯入试验

对场地含碎石粉质黏土进行了29次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见3.2-2。

表3.2-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岩土名称

统计个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3.0

4.0

0.9

0.22

-2含碎石粉质黏土

23

14.0

17.0

9.8

1.7

0.17

3.3N120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已有勘察和本次勘察均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其统计成果见3.3-1。

表3.3-1N120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土名

频数

范围数

(击/10cm)

Φ

σf

变异

系数

-1松散碎石土

1347

1.0-5.5

4.4

1.90

0.44

-2稍密碎石土

238

9.6-12.3

11.2

0.778

0.081

-3中密碎石土

-4密实碎石土

3.4波速测试

根据本次《波速测试报告》成果资料,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20m,该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51~289m/s(计算至地面以下20m),本场地地基土属中硬土,本场地属于Ⅱ类建筑场地,拟建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详见附件波速测试报告。

4.岩土工程评价

4.1建筑场地的稳定性

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根据甘洛区域地质构造图,甘洛县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部,上扬子台坳(Ⅱ级)之峨眉山断拱(Ⅲ级)中部,褶皱较发育,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域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对甘洛县有影响的地震震级未超过6级,一般为3-5级的弱震和微震。

区域上属相对稳定场地。

拟建场地区域无断裂通过及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相对稳定。

4.2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

本次勘察对地基土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给出相应的承载力特征值,并结合原状土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的各土层指数的平均值,对各特征值加以调整,综合各项测试成果及地方经验综合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成果见表4.2-1。

表4.2-1地基土的参数建值一览表

岩土

名称

重度γ(kN/m3)

压缩

模量Es(MPa)

变形

模量Eo(MPa)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φ

(°

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耕植土

2.5

8.0

/

②-1

软塑含碎石粉质黏土

19.5

6.0

12.0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