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赵乐际Word下载.docx
《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赵乐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赵乐际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村官工作自2008年在全国部署实施,已走过6年多的路程。
在中央正确领导下,依靠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大学生村官发挥特长优势、甘于吃苦奉献、主动干事创业,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41万人,在岗的22万人中,有7.4万人进入村“两委”班子,7800多人担任村“两委”正职,近3万人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6.6万个;
19万名离岗流动的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6.9万人、事业单位5.4万人,4300多人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
有4名大学生村官当选十八大代表,11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300多人当选地方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的选聘把关不严,有的教育管理不够到位,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期满后有序流动不够顺畅,等等。
可以说,这些年的丰富实践,有许多做法经验值得坚持,也有一些工作需要改进完善。
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基本要求是:
保证质量、规模适度、完善政策、从严管理、健全机制。
第一,保证质量。
质量决定工作实效、关系长远发展。
干部、人才队伍是一个整体,培养干部、人才是一个系统,大学生村官计划,就是这个整体、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它不是一种临时性的就业安排,而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工程,一定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品行端正、为民服务、廉洁奉献的高素质大学生村官队伍。
保证质量必须准确定位。
定位准,才能方向明、落点实、质量优。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定位是什么?
我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
二是强基层组织、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
明确这样的定位,就是要把大局和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推动事业和培养人才统一起来。
这两个方面的定位,是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作出了全面部署。
事业需要人才,事业也造就人才。
落实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也为大学生村官增长才干、经受锻炼、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保证质量必须优化结构。
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优才能质量好。
目前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党员和重点院校毕业生比例偏低、大专学历比例偏高、个别人员素质能力不够适应等问题。
截至去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中,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占23.7%,党员占61.7%,重点院校毕业生占11.5%,这与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目标还不相适应。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
优化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就是要对着这些问题,从保证政治素质、道德品行,严格学历层次要求,提高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和学生党员比例等方面,来改善、来充实、来推进。
保证质量必须严把入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坚持好中选优,才能从基础上保证质量。
要严格标准、提高门槛。
今后新选聘大学生村官,应至少符合两个条件:
一个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一个是学生党员或优秀学生干部。
对新疆、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根据有关规定,可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并重视选聘懂双语的人员。
江苏实施“985”高校村官工程,共选聘1304名“985”高校优秀毕业生;
浙江从2011年起,对新选聘大学生村官,全部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党员比例达到80%以上,都是很好的实践。
要改进方式、择优选聘。
探索采取学校推荐、组织考察、双向选择、驻村见习与考试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防止简单“一考定人选”,真正把有理想抱负、热爱基层、有志于扎根农村的优秀毕业生,选聘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
第二,规模适度。
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与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没有一定的数量,就难以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整体作用;
量太大,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保证质量、提高素质、有序流动带来难度。
在调研中,多数地方反映,现有大学生村官队伍数量偏大,应适当控制规模。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大学生村官队伍保持一个适度的规模是必要的。
在常态保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关键是要更加注重实际需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注重作用发挥。
要合理规划总量。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规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有了科学的规划,就有了可遵循的路线图。
经过测算论证,用2到3年时间,逐步将大学生村官的总量保持在15万人左右,也就是从覆盖l/3的行政村,调为覆盖1/4左右的行政村。
确定这个规模,综合考虑了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考虑了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的实际需求,考虑了期满后的有序流动。
各省区市要按照这个要求,立足实际、合理规划,把握好数量规模。
要科学掌控流量。
保持规模适度,不是只出不进、只减不增,而是量出为入、有进有出,保持一定流量、保持一池活水。
2008年以来,大学生村官每年流动在四五万人左右,如果每年新选聘2万人左右,2到3年就可以实现15万左右的规模。
具体到各省区市,可根据在岗和期满流动的情况,确定每年选聘的具体数量。
要注重分布的合理性。
配置合理、分布均衡,才能更好发挥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整体效能。
不能条件好的村同时在岗两三个,条件差的村多年也不派一个。
穷村、差村比富村、好村更需要大学生村官。
要在保证基本工作生活条件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干事创业。
第三,完善政策。
这些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等10多个政策性文件,我们要抓好落实。
同时,要根据形势任务变化,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政策,规范操作办法。
要推进与选调生工作的政策衔接。
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工作,都是培养选拔后备干部、人才的项目,政策上要统筹好。
在大学生村官保持一个适度规模的同时,可适度扩大选调生规模,重视把选调生工作和大学生村官工作衔接起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机制。
山东按照选调生的标准和程序选聘大学生村官,在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直接转为选调生,每年选聘1300名左右,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要规范选聘的主体。
按照规定,大学生村官选聘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或者由省、市两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实施,市、县一般不得自行选聘。
这一规定,总体执行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地方自行选聘,这些人员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等政策,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有关省区市要进行一次排查,指导解决好这个问题。
市、县确需增加选聘名额的,可以向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申请,在分配名额时适当倾斜,不能自行组织选聘。
要拓宽期满流动渠道。
认真落实定向招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人员等政策;
完善通过考核招聘,解决事业编制身份等措施;
健全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企业员工、社区工作者、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等制度,建立组织引导、市场配置、双向选择的工作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多样化发展。
神华集团从2011年起实施“双六工程”,招聘6000名大学生村官到神华工作,投入6000万元,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探索了大学生村官、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路子。
这里,提醒各地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做好“老村官”的分流工作。
截至去年底,全国满2个聘期、目前仍在村工作的有1.2万人,今年还将新增一批。
受年龄、学历等限制,这部分村官的分流存在一定难度,解决不好就会沉淀下来。
对这个问题,各地要摸清底数,研究制定消化措施,妥善做好分流工作。
要落实真情关爱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与生活,为他们扎根基层、实现梦想创造条件。
基层相对艰苦、工作非常辛苦,关心帮助大学生村官,既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工作的需要。
要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贴,落实社会保险等相关制度;
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建立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区别不同情况,及时解决工作、生活、学习、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四川建立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每月提高400元,人均每年达到3万元左右。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保障工作。
第四,从严管理。
大学生村官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干得好、形象好,群众对这项工作就拥护、就支持。
否则,群众就会不满意、就会影响工作的健康推进。
各地一定要坚持高标准,坚持讲认真,坚持“三严三实”,把从严管理落到实处,促使大学生村官安身、安心、安业,自身更好地锻炼成长,也多为百姓造福。
教育培训要严格。
大学生村官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社会,离开青年人这个群体,更多地面对老人、妇女和孩子,熟悉环境、适应工作有一个过程。
省市县委要担负起指导和教育培训的责任,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既讲干什么、也讲怎么干,既提要求、也教方法。
要制定和落实培训规划,以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群众工作方法等为主要内容,抓好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经常性培训。
要适应大学生村官特点和岗位需求,采取菜单选学、跟班体验、基地实践、案例教学、网络互动等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一些地方坚持“大手拉小手”,安排乡镇干部、产业能手、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一帮一”或“多帮一”,取得很好的效果,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
考核评价要严格。
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贵在有人操心,重在经常及时。
要坚持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重视日常考核。
县、乡党委负责同志,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要经常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宣传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推广科技文化、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做得怎么样,了解村干部、村民对他们的工作表现、能力素质、品行作风怎么看。
考核了解的结果要运用好,与续聘、奖惩、培养、使用挂起钩来,既给压力、又增动力,使大学生村官坚定人生选择,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管理监督要严格。
这方面,我觉得有3条需要强调。
一要健全日常管理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目标,让他们有事可干、有章可循、有责可究。
多与他们谈心谈话,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
随着担任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要加强对他们用权行为的监督,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重庆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等“1+6”文件,推行在村签到、工作记实、民情日志等制度,是严格管理的好办法。
二要严明在村工作纪律。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锻炼岗位主要在村里,应该保证在村里的工作时间。
经县级党委组织部批准,可以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县和乡镇的集中性工作,也可以到信访、综治等岗位进行锻炼。
三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重视树立创业富民、村级管理、服务群众、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各类典型,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让大家有可学习的榜样、可参照的标杆、可借鉴的经验。
第五,健全机制。
大学生村官工作能不能行之有效、行之久远,建立科学管用的长效机制很关键。
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从领导体制上讲,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市县党委组织部要发挥主体作用,乡镇党委要发挥直接管理作用,村党组织要发挥协助管理作用,宣传、教育、财政、人事、农业、科技、扶贫等各方面要发挥职能作用。
从工作机制上讲,省市县党委组织部要做好3件事:
一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层层落实。
二要完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工作例会、经验交流等方式,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三要完善检查督促机制,年度检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确保见人见事见实效。
从具体帮带上讲,乡、村党组织要多交任务、多压担子,不能把大学生村官作点缀、当“过客”,仅仅让他们管管远程教育、写写汇报材料、填填有关表格。
要安排他们参与村庄规划、乡村治理、纠纷调解、集体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发挥作用、积累经验、尽快成长。
思则有备,虑之贵详。
在深入思考中谋划工作、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水平,是推进工作的一般规律,也是一个重要方法。
希望各地加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工作的实践探索,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使大学生村官队伍真正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