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7167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docx

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

你有几只手?

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3、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1)师:

“(伸出双手)小朋友你们也和老师一样都有一双手。

它们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帮助,还帮我们做了许多好事。

(做神秘状)小朋友,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做倾听状)。

噢!

它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我们的小手有什么不一样?

(如有的大、有的小胖,教师可及时归纳幼儿的发现)

(2)师:

“(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

”(幼儿学说“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可名字都让它们几个占去了,没有名字了。

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3)教幼儿学读儿歌《手指歌》,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4、做“玩手指”游戏。

(1)教师伸出手指或出示图片,请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说出它的名字。

(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5、启发幼儿联想手还有什么用?

用“我们的手做什么?

”说一句话。

二、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活动,鼓励幼儿学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教学反思

活动的设计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我首先考虑到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的趣味性,尽力让幼儿能积极地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先让幼儿猜谜语,猜到是手后,认识自己的小手及每个小手指的名称,接着做表演动作读儿歌。

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小手原来这么灵巧。

活动中设计了多种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孩子的参与兴趣,为有效达成目标做好了铺垫。

因此,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得不错,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我是个转岗教师,还没有真正接触幼儿,是刚接触幼儿教育,所以对这班的幼儿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的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没有很好的掌握,所以没有很好地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及其发展线索,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可能没有促进幼儿很好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活动:

开始是用谜语导入新课,之后教师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手指的名称、读儿歌、做手指游戏、想象手指的用处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多种思维。

但对个别胆小的幼儿还没够关注。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在活动设计上多花点心思,把活动过程设计得更有趣些。

要多照顾胆小的幼儿,让他们多说,使全体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活动中。

第二篇: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手的用途,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的部位和名称;

(2)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

白纸、广告颜料、抹布、手的图片。

(2)学具:

白纸、广告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Ⅰ导入

(1)猜谜语引入《我有一双小小手》。

提问:

"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个在左,五个在右。

只会干活,不会开口。

是什么呢"

重点指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小手名称。

Ⅱ第一次操作

(2)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部位和名称。

哪儿是手心?

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各叫什么名字?

重点指导幼儿边观察自己的手边说出手的部位和名称。

Ⅲ分享经验

(3)介绍交流,说说手的用途。

你的小手能干些什么事情?

重点指导幼儿说说自己手的用途。

Ⅳ再次操作

(4)学习儿歌,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什么事情你能自己做?

重点指导幼儿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活动延伸

印手印画,用手掌黏上广告颜料,将手印印在纸上。

5.活动资源

儿歌:

《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

穿衣服,扣纽扣,

做早操,拍皮球,

画画也要用双手。

小小手,小小手,

真是我的好朋友。

第三篇: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有一双鞋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

--小班社会教案

一、设计意图:

手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在接触和使用的。

“常见不怪”使幼儿对自己的小手缺乏真正的了解,对小手的本领更不了解,以及保护手的知识和能力也缺乏。

通过本课,可以让幼儿了解小手的手指名称,知道手有很多本领,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

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难点:

能分清并说对每个手指的名字。

四、活动准备:

1、手指律动操《小手拍一拍》。

2、PPT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做手指律动操《小手拍一拍》,导入课题。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二)认识自己的小手。

1、这是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带领幼儿一起数一数手指)

2、认识手指名并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伸出双手)小朋友,这些手指宝宝在说话呢,让老师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做倾听状)。

噢!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宝宝们起个名字好吗?

“(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

它可以表扬人”(幼儿学说“大拇指”)

(3)“(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指东西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你们会用食指来指东西吗?

试试看,门在哪里?

(4)“(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中指可以弹琴”。

(5)“(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拇指!

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

(6)“(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无名指可以在折纸的时候帮助我们。

(三)初步了解小手能做哪些事情。

1、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都能做哪些事情?

3、你知道吗小手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是它会说话!

(教师结合课件图片示范讲解)

(四)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

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我们要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图片)

六、活动延伸:

1、教师带领幼儿一同做手指小游戏。

2、让幼儿用小手和听课教师再见,结束课堂。

第四篇: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有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

◆第一阶段《小手的秘密》及第二阶段、活动一《说说小手的本领》见李燕玲《主题活动》文件夹。

◆第一阶段《小手的秘密》

活动一:

歌表演《小手拍拍》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2、通过音乐表演,引导幼儿学习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组织形式:

集中,分组教育。

指导要点:

1、以游戏“看谁指得快”引入,激发幼儿学习歌表演的兴趣。

2、师生边表演动作边念歌词。

(以儿歌形式)

3、练声《大猫小猫》,要求:

两脚分开同肩宽,双手叉腰,用不同地音量表现大猫小猫的声音。

4、教唱歌曲《小手拍拍》。

5、采用齐唱间以领唱的形式(领唱问、齐唱答);

或部分问,部分答的形式来增加幼儿表演的兴趣。

活动时间:

XXXX

活动二:

手指印画《美丽的小花》

1、体验使用手指、点画花朵的乐趣。

2、引导幼儿了解并学习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

集中,分组

1、教师出示以准备好的“草地”背景,引出

活动内容。

2、教师师范用手指印画“小花”的方法。

3、以提问的方式提出印画要求。

4、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草地”背景上印画“小花”。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点画到衣服或其它地方。

5、组织幼儿将手洗干净。

◆第二阶段:

《小手的本领》

《请你摸一摸》

1、通过用手触摸感知不同的物体,知道小手有感知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的本领。

2、学习用手触摸感知不同物体的方法。

区域活动,自由活动

1、将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的不同物体若干放于“小魔箱”内,让幼儿边摸边感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示范、讲解玩法时强调:

一样一样摸,并把它们分一分。

3、丰富词汇:

“软”、“硬”、“粗糙”、“光滑”。

观察与推进:

在活动中,幼儿对操作、感知的过程感兴趣;

但在表达时由于他们词汇量的缺乏,有以下表现。

(1)几乎所有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且表达较清楚。

(2)在感知粗糙、光滑的不同物体时,只有少部分幼儿能感知到并这样说:

“这个(粗糙的物体)摸起来不舒服,这个(光滑的物体)摸起来舒服、滑滑的。

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可丰富“粗”“光滑”等词汇,丰富时最好结合于幼儿的感受、体验过程中。

如让幼儿感受班级地面与“小天地”中地面的区别时,及时丰富词类词汇,幼儿能很好的理解、记忆。

《我的小手画小手》

引导幼儿尝试将左手掌按在纸张上,用右手延左手的轮廓描画出左手手掌,并为手掌进行装饰。

集中

1、教师示范描画方法,强调:

按在纸张上的手掌应张开,不能动。

2、教师介绍并示范几种装饰“小手”的方法供幼儿参考、选择。

3、幼儿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时按在纸张上的手掌应张开,不能动。

4、鼓励幼儿大胆装饰自己的“小手”。

本次活动由于绘画方法的不同,能引起幼儿较高的兴趣,但我发现这个活动不适合在小班阶段开展,由于小班幼儿的小手肌肉发育还未完善;

因此、无法控制住按在纸张上的小手不动,幼儿的左手总跟着笔在变化位置。

根据本次活动的情况,可将活动改进为如:

手掌印画“树干”等这类更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而且感兴趣的活动。

◆第三阶段:

《我的小手本领大》

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用自己小手进行自我服务的快乐。

2、尝试为他人服务或帮助成人做简单的事。

活动形式:

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

用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在幼儿园使用小手自我服务或为他人服务的情景。

活动观察与推进:

活动中、幼儿使用小手做事的积极性很高,能在幼儿园、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甚至有个别幼儿还能够帮助成人和同伴。

下面开展的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导、鼓励幼儿参与简单的成人劳动。

《我是小帮手》

引导、鼓励幼儿尝试参与简单的成人劳动。

体验使用小手参与成人劳动的喜悦感,进一步感受手的本领很大。

1、结合“消防演练”活动,集中学习毛巾的折叠方法,重点引导幼儿学会“边对边折”。

2、教师介绍“小帮手”的内容,要求。

3、在餐前环节指导当任“小帮手”的幼儿折毛巾,并摆放在每位幼儿的桌前。

幼儿很喜欢参与“小帮手”的劳动,“边对边”折叠小毛巾的方法掌握得很好,就是毛巾摆放的不够好,不能整齐的摆放在每位幼儿的桌前。

在以后的引导中要加强毛巾摆放的指导。

第五篇:

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案《一双小小手》及教学反思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录有《我有一双小小手》的磁带、录音机;

手的挂图一张。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我有一双小小手》。

二、认识自己的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教师提问:

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

哪儿是手心?

哪儿是手背?

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

你有几只手?

2、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3、做“玩手指”游戏。

4、启发幼儿联想手还有什么用?

用“我们的手做什么?

三、活动延伸

教学反思:

幼儿能了解认识自己的十个手指头,并能说出每个手指头的名称,可以开展一些主题延伸活动.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活动,鼓励幼儿学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本文扩展阅读:

手是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臂前端的一部分。

由五只手指及手掌组成,主要是用来抓和握住东西,两个手相互对称,互为镜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