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596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

修改栏

第二单元

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单元总体目标: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

2、知道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3、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方法得到轻重体验。

4、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体会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

6、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

1.知道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使学生体会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难点: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

2.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单元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过生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多少。

教学重点:

会比较大小、多少、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大小、多少是相对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演示:

过生日的场景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淘气妈妈的生日宴会,看看她的生日怎么过,餐桌上都有什么?

学生看图说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设疑激趣

生日宴会不可缺的是什么啊?

(蛋糕)

二、互动新授

1、比较大小(板书比大小)

如果把蛋糕切成这样,说一说,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蛋糕的大小)

课件出示蛋糕的大小图,得出③号最大,①号最小。

西瓜切成这样你们也能比较它的大小吗?

得出结果:

①号最大,③号最小。

2、比较多少(板书:

比多少)

(1)下图是为淘气一家三口分配好的饮料,观察杯子的大小。

思考:

哪个杯子装的饮料最多,并打“√”。

最少的又是哪杯,画“○”。

(2)学生观察,举手发言。

(第二杯装的最多,第三杯装的最少。

因为它们的杯子一样高,但是第二杯的杯子最粗,所以装的最多,第三个杯子最细,装的最少)

(3)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瓶子,哪个装的多?

这两个饮料瓶子高矮形状都不一样,用眼睛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多少,你能想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吗?

请学生看书本思考,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瓶饮料的多少。

(1、各倒在空杯里。

2、首先把其中一瓶倒空,再把另一瓶饮料倒进空瓶……)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一练”的题目。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

2、请学生说出1、2题的答案。

3、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发现根据倒出的多少来判断两个瓶子谁装的多。

4、第4.5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比较了蛋糕、西瓜、杯子和瓶子等物体来感知大小与多少。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中获益良多。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比多少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下课啦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薄厚)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

生1:

跳绳

生2:

抓人

……

师:

这么多种游戏啊!

一定很好玩。

但要注意安全哦。

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

生:

想。

师:

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

生:

齐喊下课啦!

(出示主题图)师:

看,他们都出来玩了。

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生:

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修凳子。

师:

是啊,他们玩的游戏也不少。

好像有人在叫我们,看看是谁?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师:

原来是老师,她说想考考我们,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

如果能闯关拿到三个签章,就有奖品哦。

想不想要?

第一关:

比高矮

1、(出示比高矮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生:

在比高矮。

第一关的闯关题目就是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

谁矮?

生1:

他们一样高。

生2:

不对,男孩子偷偷垫脚尖了,不能比。

师:

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

生:

两个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

老师演示并小结。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

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恭喜大家闯过了第一关,老师给我们签一个奖章,叫“高矮”。

第二关:

比长短

第二关来考我们的是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

他们的闯关题目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

谁短?

师:

跳绳我们自己也有。

四个同学一组,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不出错。

要注意什么?

反馈

师:

谁来说说,你要怎么比?

生:

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师:

请你大声告诉这两个同学,让他们照着你说的方法比一比。

师:

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长短”

第三关:

选钉子

老师要修凳子,有三个钉子,请同学们认真想想选哪个钉子合适?

为什么?

生:

第二个。

因为木板很厚,第一个太短了,第三个太长了。

只有第二个刚好合适。

出示另外两个不同厚度的木板,选钉子。

师:

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厚薄”。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等到了老师的奖品,每人一朵小红花,下课找老师领。

三、课堂练习

还想不想闯关?

我们一起去闯闯智慧岛吧。

(21页练一练)

1、快速回答第1题

2、第2题

问:

为什么?

生:

因为第二条绳子没有拉直

3、第2题

演示:

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

4、第3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说说为什么

5、第3题谁最高?

谁最矮?

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你有什么办法比高矮?

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横线。

数数占几行?

6、同样是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怎样比这些笔谁长谁短?

从短到长排。

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数格子。

7、提示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

引导数线段。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闯关用到了很多知识。

谁来说说?

(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比长短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板书设计:

下课啦

厚薄

长短

高矮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

2、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

它们在干什么?

(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

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熊重、小猴轻)

(2)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4)师小结:

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用观察法比较轻重。

(1)师出示一颗葡萄和一串葡萄,你能关于“轻重”提一些问题吗?

并试着解决吗?

(多的重,少的轻)

(2)师再出示两颗葡萄和一个苹果,让学生提问和解决。

(大的东西重,小的东西轻)

(3)方法回顾。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比较?

(观察法)

2、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

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

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

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

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

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

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3、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轻重。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

谁轻谁重?

掂一掂:

谁轻谁重?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

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

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

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

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①说一说:

谁轻谁重?

为什么?

②再掂一掂、称一称。

③明确:

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

谁最重?

为什么?

4、第4题。

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四、布置作业:

课本23页第2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两课时)

一、填一填(9分)

 

 

□○□□○□□○□  

二、小蜜蜂回家:

(把数填在○里)(14分)

  

大于5的请回家

 

 

小于5的请回家

 

三、在○里填上“>”、“<”或“=”(16分)

8○68○102○57○71○4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6分)

2<□9>□□=□4>□1<□

五、连一连,把多的圈上:

(10分)

六、比一比:

(35分)

高矮大小

 

 

最快   最慢最粗最细

 

 

我们的图片同送给弟弟

样多5张送给姐姐7张

 

七、你认为下面这些事物可以互相比吗?

比什么呢?

把你的想法在图的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