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575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

《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扁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件Word文档格式.docx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2.2基面的选择-3-

2.3制定工艺路线-3-

2.4确定切削用量-5-

心得体会-11-

参考文献-12-

1.序言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使机械工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机械工业领域朝着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其他各工业部门都想着高深度迈进,机械工业的发展日趋重要。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机械产品的技巧、方法和程序。

机械制造中,需要的加工顺序、装配工序及检验工序等,使用着大量的夹具,可以提高效率,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废品,可以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改善操作的劳动条件。

因此,夹具是机械制造的一项重要工艺装备。

夹具是加工工件时进行安夹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

在金属切削机床上使用的夹具统称为机床夹具。

在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

1.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扁套(见附图1)。

为套类零件,套零件是机械中常见的一种零件。

套的主要加工表面是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因为这是与其他零件直接接触的表面,对加工及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它们功用不同,套的结构和尺寸有着很大的差别,但结构上仍有共同特点:

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零件大部分都比较小但是根据不同的场合的应用有稍大的。

附图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扁套起连接作用,并防止产品破损。

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以Φ30孔为中心,包括:

一个Φ95mm的端面,一个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03的Φ70mm圆柱面,四个Φ7mm的孔及上面的一个Φ5mm的孔,一个扁平面,一个斜度为5°

的面。

这组加工表面是都以Φ30mm为中心,其余加工面都与它有位置关系,可以先加工它的一个端面,然后再加工其它加工表面和孔。

2.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年产量为4000件,已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模铸造,扁套因毛坯比较简单,采用铸造毛坯时一般是成批铸造,再进行机械加工。

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2.2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着,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

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

一要考虑如何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

二要考虑怎样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

这两个要求常常是不能兼顾的,以内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

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Φ30内圆孔和端面作为粗基准。

在车床上用带有子口的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

2.3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一确定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的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所以,最终的工艺路线确定如下:

工序1粗车:

夹右端,车∅100圆柱面,粗车左端面,留0.4mm余量,钻∅30孔至∅29.7

工序2粗车:

夹左端,粗车∅700/-0.03,留0.7mm余量,车沟槽合格,全长51mm

工序3内圆磨:

磨内径∅30

工序4外圆磨:

磨外径∅700/-0.03至图要求,靠左端面磨至见光

工序5平面磨:

磨外平面至图要求

工序6粗铣:

粗铣∅100圆柱面上离中心线45±

0.05平面,留磨量0.4mm

工序7平面磨;

磨离中心线45±

0.05平面至图要求

工序8钻:

钻孔∅7*4至要求

工序9钻:

钻∅5孔至要求

工序10铣床:

铣斜度为5平面至图要求

工序11线切割:

线切割扁平面至图要求

工序12钳工:

去毛刺

工序13检测;

检查入库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4确定切削用量

工序1粗车:

夹右端,车∅100圆柱面,粗车左端面,留0.4mm余量,钻∅30孔至∅29.7

1)夹右端,车∅100圆柱面

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Z=5mm,分5次切除。

2)进给量

查表取f=1.12mm/r

3)计算切削速度 

根据公式计算得v=50m/min

4)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44.7r/min,所以n取125r/min

5)计算实际速度

43.18m/min

2)粗车左端面,留0.4mm余量

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Z=5mm,分5次切除。

2)进给量

3)计算切削速度 

4)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3)钻∅30孔至∅29.7

1)切削深度。

单边余量Z=14.985mm.分1次切除

2)进给量 

查表取f=0.5mm/r

3)计算切削速度

根据公式计算得v=50m/min

4)确定机的主轴转速

568.7r/min,所以n取530r/min

5)计算实际速度

46.6m/min

工序2粗车:

夹左端,粗车

,留0.7mm余量,车沟槽合格,全长51mm

(1)夹左端,粗车

199.04r/min,所以n取200r/min

50.24m/min

(2)车沟槽合格,全长51mm

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Z=2mm,分1次切除。

查表取f=0.10mm/r

根据公式计算得v=76m/min

345.77r/min,所以n取320r/min

72.01m/min

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为Z=0.15mm分3次切除。

2)进给量

查表取f=0.05mm/r

3)计算切削速度 

根据公式计算得v=51m/min

4)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s=2000r/min

工序4外圆磨:

磨外径

至图要求,靠左端面磨至见光

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为Z=0.3mm分3次切除。

根据公式计算得v=471m/min

ns=1500r/min

工序5平面磨:

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为Z=0.3mm分3次切除。

根据公式计算得v=51m/min

ns=2000r/min

工序6粗铣:

1)切削深度留余量为Z=4.6mm分3次切除。

查表取f=0.2mm/r

根据公式计算得v=59m/min

ns=188r/min

工序7平面磨;

单边余量Z=3.5mm.分1次切除

查表取f=0.15mm/r

根据公式计算得v=18m/min

818r/min,所以n取750r/min

16.49m/min

单边余量Z=2.5mm.分1次切除

1146.5r/min,所以n取1100r/min

17.27m/min

铣斜度为5平面至图要求

1)切削深度留余量为Z=4.6mm分3次切除。

该供需运用了线切割机床,机床型号为DK7732,由于机床速度范围为1000-12000

,所以选用60

最后,将以上各工序切削用量,连同其他加工数据,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片,见所附卡片。

心得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是对上学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检测,是每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必经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次课程设计,不仅培养了我们正确的设计思想;

也同时让我们掌握了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锻炼了我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们大量阅读了各种技术资料及设计手册,认真探讨了机械领域内的各种基本问题。

因此,本次设计不仅加强了对自己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了拓宽。

此外,本次设计在绘图的过程中,使用了AUTOCAD绘图软件以及UG三维绘图软件,并同时进行了手工绘图,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使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绘图识图的能力。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得到郭老师的耐心指导,细心教诲,并在设计过程中及时的给我解答疑难,让我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得到了自己能力上的长进和知识上的飞跃,这对我的将来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还有其他老师和同学的热忱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实际经验更加不足,因此我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本人将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孙曙光、张德生主编,<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孙曙光、张德生主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3].于惠力主编,<

机械设计>

(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出版

[4].于惠力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5].刘品主编<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

[6].薛源顺主编,<

机床夹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7].李旦主编,<

机床专用夹具图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