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5510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议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Keywords9

致谢10

附录111

附录212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受到了教育界中前所未有的重视,它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中学地理是一门有着强烈趣味性的学科,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加强情感教育与交流,创设欢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着愉悦的学习心态,这样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地理教学,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其弊端表现为明显地偏重认知,忽视情感,不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更加有必要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育;

地理教学

1引言

地理科学是一门多元化开放的学科,不仅研究对象多样,且着眼点和研究方法同样多样。

地理教学则是一门艺术,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艺术。

对于地理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感情,并不能少于其它学科。

相反,地理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教法,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学法,鼓励学生自学、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方面,地理教材本身具有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道德之美等。

地理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地理世界里感受自然、社会的美,使呈现在其面前的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学生情感内容日益复杂,独立意识迅速增长,身心特征也变得很明显,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应有尽有,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作为地理教师,此时的情感教育投入,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因此说,地理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

本文尝试通过对“情感教育”与“唯理智教育[1]”的传统教育的比较,从情感教育的定义、目标、特征及其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结合我国地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情感教育的功能、应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的见解。

2情感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一方面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目前无论是学生的厌学、教学中一味追求高智商,还是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都表露出眼下的教育正走在“唯理智教育”的偏颇之路上。

但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及环境问题的突出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一种世界性趋势:

情感教育。

2.1情感教育的定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广义上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2]。

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地理新课程中强调: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3]。

事实上,情感教育早已存在,只因受到传统教育的制约与束缚,并未受到普遍的重视,没有被单独提出来加以推广,所以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确定的内涵界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4]。

2.2情感教育的目标

2.2.1一般目标 概括而言,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

提高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

帮助学生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三方面最后都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5]

2.2.2阶段目标 在明确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之后,为落实这些目标,还应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不同年级的发展任务,设计出从低到高的各个阶段的情感教育目标。

情感教育的阶段目标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小学阶段:

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

教会他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

培养他们初步的道德感,包括荣誉感、责任感等;

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初步的探索精神;

通过音乐、体育、美术等课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美感,引导他们将这种美感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初中阶段:

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

正确认识并较好地处理哥们义气;

传授一些自我情感调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加强情感心理咨询和辅导;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同时防止不良情感的影响。

高中阶段:

向学生介绍多种多样的职业,使他们认识并体验到每一种职业都是伟大的,形成一定的敬业精神;

引导并具体帮助他们区分友谊与爱情,区分朦胧的情感需要与真正的爱情;

防止并矫正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社会人格态度;

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道德感;

用高尚的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熏陶他们,防止他们产生一些庸俗的美感。

2.2.3目标分类 1964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弗和布卢姆等人通过研究,将情感教育目标分为五个层次:

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成价值体系以及形成价值情结。

这五个层次构成了层层递进、紧密衔接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目标系列。

具体如下图所示:

    

形成价

值情结

组成价

值体系

值观念

反应

接受

图1布卢姆等人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层次结构图[6]

2.3情感教育的价值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许多外国学者认为智商因素占两成,情商(人的心理素质)占八成。

人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可以满怀激情,全力以赴地去达到预定的目标;

而在情绪沮丧的情况下,则无精打采,畏缩不前。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需要发挥情感的多功能价值。

首先,情感教育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每个人的情感反应都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基本情绪如惊喜、快乐、痛苦、悲伤等,均在一岁左右已有所显现,因此早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人的生存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其次,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认知过程中起协调、组织作用;

而消极的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情绪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主导人们的行动、认知和情绪本身。

愉快的情绪体验又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们建立友谊,增进人际互助、谅解和相互信任。

再次,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人脑分为左右两个机能分工不同的半球,只有当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时,大脑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

情感教育可以改善协调两半球的工作,实现人类潜能开发的目的。

最后,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完善学生的品德。

情感教育的一个特征就是审美性,学生在情感教育中,通过对审美需要的满足,培养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美好的理想,完善良好的品德。

3情感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3.1地理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地理教学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但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关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而往往容易忽视情感因素。

然而,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气氛、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的影响却很大,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态度。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起,列为地理课程的三大目标,给予情感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7]”通过调查显示,多数教师认为当今的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一般,而且比较难教育和管理。

图2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

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这就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依然没有被引起重视,或者说对这一课程目标实施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下面以湘潭市和株洲市为例,对两市的部分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地理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3.2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标准早已颁布实施,强调将情感列为新课程的终极目标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情感教育的实施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3.2.1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教材和教法,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

他们往往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及步骤,课堂成了他们演示教案的舞台,不研究、不尊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差异,只是“填鸭式”地将知识硬灌输给学生,课后也未进行反思,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2.2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动辄训斥、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核心,便中断其发言,另外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或讲小话,有些教师则不管三七二十一便飞过去一粉笔头,不偏不倚击在学生的头上……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甚至使学生因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3.2.3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学习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也比较简单,但目前,中学生普遍认为地理难学,想学也学不好,而且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调查显示,64%是因为对地理的爱好程度,29%认为与老师的教学态度有关,还有7%的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智力因素有关。

图3影响地理学习效果的主导因素

因为成绩的不理想,或是付出却没有收获,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地理的兴趣。

事实上,中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地理是副科这种观念在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无法做到从根本上引起学生对地理的重视。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要么做别的事情,要么打瞌睡,对待练习作业更是应付了事。

3.3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

3.3.1抓住学生心理,培养情感需要 教师利用每一学期的第一堂课,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必要性,让他们知道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促进其自身观察、想象、推理、归纳等能力发展的过程,明白地理学习对个人心智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地理知识涉及数学、政治、科技等方面,尤其是现代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地理知识成为人们交往时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由此培养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肯定性情感,使学生产生追求地理知识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3.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自身激情感染学生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使其学习地理的情感需求持久化,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我素质与修养的提高,现在中学生亲睐的教师仅仅具有渊博的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有耐心与亲和力,有的还要一定的幽默感。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初中生多喜欢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师,而高中生则喜欢耐心细致,和蔼可亲的老师。

表1中学生喜欢的地理教师类型

类型   年级

初中

高中

形象气质好,知识渊博

13%

22%

耐心细致,和蔼可亲

33%

45%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10%

9%

语言生动,风趣幽默

44%

24%

  另一方面注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拿出十分的热情与百分的真诚,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成为他们信得过的朋友,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自身情感进行调控,满怀激情地展开教学活动,设法使自己的情感波澜以激起学生的情感波动,让学生不断受到感染,并对所学内容留下较深的印象。

3.3.3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趣 地理教学中,借助身边事例是改革地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因为借助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原型,与教材联系起来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成因,能突破难点,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直观价值。

同时,还可以把地理知识讲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兴趣。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时,可借助一个半生不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很方便地就能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

3.3.4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感悟知识 根据地理课本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心理相适应的地理教学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直观的形象更加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人口迁移”时,按五大洲将学生分成五组,要求学生从人口迁移特点、原因、方向、结果几方面按组抢答,最后要求在标有迁入和迁出的教学图板上猜大洲,在欢快的智力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

3.3.5善于激励,让学生感受真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和提出的不同意见,应当进一步启发他们的思维,并对他们的意见做出客观的评价,将他们逐步引向正确的方向。

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将受到打击,求知欲也会大大的下降。

在调查中发现,课堂上当学生对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时,不管学生提出的意见是否正确,64%的教师选择了首先鼓励学生回答的勇气,28%的教师觉得提意见无所谓,只要提的对就可以接受,但也有极少数教师,为保持自身的威信,选择了表面不接受,而实际采纳,或者因为学生考虑问题比较片面,表面接受,但实际上却并不采纳。

(数据见下图)

图4地理教师对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态度

同样,学生认为在课堂上不管是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是表扬,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们的听课,以及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内  容

A

B

受到教师的批评,会影响你的听课吗?

A 会B 不会

55%

受到教师的表扬,你会更努力的学习吗?

A 会B 不会

88%

12%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需要激励。

激励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情感投资,有时教师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促进学生情感、智力、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地理情感教育的培养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主要是需要教师大量的情感投入,将积极的情感融入语言、表情动作中,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消除不良的情绪体验。

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抵御一切不良情绪最根本的武器。

经过对数位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地理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中学生除了接受教师的文化教育之外,还需要接受情感、生活态度方面的教育以及适时的进行心理辅导(见图4)。

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大多为独生子女,个性都比较强,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与主见,但是由于所接受的教育的片面,从而造成学生个性发展的偏失以及生活态度的偏差。

图5中学生需要的教育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的全面进步。

让学生懂得人生有欢乐也有痛苦,要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正视困难与挫折,始终保持对光明前途的期冀。

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和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对于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设良好地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第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题材。

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上,有无数雪山大川、茂密的森林;

有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辽阔的大草原;

有无数闻名遐迩的旅游圣地……。

从人文地理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是个以农业为主、贫穷落后的国家。

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少数城市。

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从大庆油田的开发到西气东输;

从京九铁路的建成到青藏铁路的建设;

从沿海地区的发展到大西部的开发……。

在课堂上,当教师用丰富的事实材料,热情歌颂伟大的祖国时,其生动的语言、有力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恰当的比喻等都会强烈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内心深处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第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很大,不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相当一部分人民生活在贫困中,教育学生要对贫困地区及各种遭受不幸的人给予关心,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他们以支持和帮助。

让“仁者爱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学生中生根发芽。

另一方面,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认识到过渡放牧、滥垦草地,会造成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

大量电子产品如冰箱的使用,导到臭氧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

生态恶化、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如果不及时地加以遏制,将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第五,培养学生的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8]。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等都是理智感的体现。

在课堂的导入时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既能吸引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教育者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问卷调查表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逐步开始尝试进行情感教育。

地理课的情感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地理教学的良性循环。

因此,地理教师有必要在充分认识情感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注意利用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功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无论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还是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久远的教育效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地理教学中提倡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

www.hnlt.org

参考文献:

[1]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

[2]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71-272.

[3]张卫青.从国内外地理课程标准看我国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

69-74

[4]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2.

[5]鱼霞.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0.

[6]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6.

[7]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宋丽.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R].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出版社.2002.189-193.

EmotionalEducationoftheGeographyTeaching

TheDepartmentofGeographyJiangJuanCounselor:

DengJianglou

Abstract:

Withthedeepeningofthenewcurriculumreformemotionaleducationhasbeenunprecedentedattentionintheeducationsector.Itsroleofteaching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Emotionaleducationcannotonlyhelpstudentsunderstandandgraspknowledgeinapleasantenvironment,butalsocultivatestudents’goodmoralbehavior.Schoolgeographyisaveryinterestingsubject.Teachersstimulatetheirstudents’interestthrougheducationandculturalknowledgeandstrengthenemotionaleducation.Teachersalsoshouldcreatealivelylearningatmospheresothatstudentsmayhaveapleasantlearningattitude.Itisabletocontributetothepromotionofavirtuouscircleoflearning.GeographyteachingofChinaisestablishedundertheguidanceofscientificsocialism,anditsdefectismoreclearlymanifestedincognitiveandemotion.Itisnotconductivetoshapingthesoundofstudentspersonalityandnoblecharacter.Therefore,itismoreimportanttoputemotionaleducationingeographyteaching.

Keywords:

emo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