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精校版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试题五 理科综合解析版Word下载.docx
《生物精校版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试题五 理科综合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精校版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试题五 理科综合解析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A
【解析】
紫色洋葱的管状叶呈绿色,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管状叶中的叶绿体色素,A正确;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但因紫色洋葱的鱗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呈现紫色,会对观察核酸的分布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B错误;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应剪取根尖2~3mm解离,用龙胆紫溶液将染色体着色,C错误;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因此观察线粒体形态可用健那绿染液将活细胞染色,但不能以紫色洋葱鱗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因为该部位细胞呈现紫色,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
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每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
(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
(3)多注重教材实验原理的对比和归纳:
①原理对比:
可从纵向角度比较实验原理、材料等,如颜色反应的实验、活体染色的、本色观察的等:
②原理归纳:
可从横向的角度拓展实验原理、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应用。
2.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
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答案】B
由题意“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并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离,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最终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因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
b过程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C正确;
d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因此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D正确。
【点睛】本题以松鼠进化过程图解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明辨图中字母或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B.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和信息识别的作用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膜面积较大,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
D.溶酶体能够合成和分泌酸性水解酶
【答案】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大约95%来自线粒体,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随细胞质基质的流动,定向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A正确;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具有保护、润滑和信息识别等作用,B正确;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的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甲状腺细胞具有分泌甲状腺激素等作用,与此功能相适应,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膜面积较大,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C正确;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
4.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
C.丙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丁细胞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
D.一个丙细胞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以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乙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精子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
丙细胞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丁细胞中的“十字形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C错误;
一个丙细胞,因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而导致其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联会出现异常,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HAa、hBb或HhAB、ab),D正确。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
B.除草剂除去双子叶杂草的原理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C.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
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答案】C
黄瓜属于果实,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A正确;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细胞,而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所以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来清除单子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B正确;
脱落酸能抑制种子发芽,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脱落酸含量减少所致,C错误;
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因此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提高发芽率,D正确。
6.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通过生命活动的调节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增加量超过胰岛素
B.大脑的躯体运动中枢和小脑的运动平衡中枢的兴奋性增强
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活动增强
D.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
剧烈运动时,血糖因不断被氧化分解供能而导致其浓度降低,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而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弱,进而使血液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增加量超过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A正确;
剧烈运动时,大脑的躯体运动中枢和小脑的运动平衡中枢的兴奋性增强,以维持机体的运动协调,B正确;
剧烈运动时,机体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的速度加快,产热增加,进而引起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活动增强,C正确;
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D错误。
7.将一株小麦密闭在无色玻璃钟罩内(钟罩体积为VL),在室内调温25℃,给予恒定适宜的光照60min,然后遮光处理60min。
全程用CO2传感器测定钟罩内CO2浓度的变化,得到图2曲线。
(1)若要获得小麦的真正光合速率,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另设对照组。
0-60min小麦的真正光合速率为_________μmolCO2/VL·
h(VL是钟罩体积)。
(2)实验10min时,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停止光照的瞬间,叶绿体内C3的含量____________。
(3)假定玻璃钟罩足够大、CO2充分,在夏季的晴天将上述装置放到室外进行24小时测定,得到图3曲线。
解释曲线3“没有曲线2平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12时至14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
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需要
(2).1600(3).线粒体供给和从细胞外吸收(4).增多(或升高)(5).室外温度变化较大,室外光照强度不恒定(6).环境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试题分析:
本题以实验装置和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需明确光照下,钟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共同引起的,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遮光时则表示呼吸速率。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分析题图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把握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光照60min,钟罩内CO2浓度的变化反映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的差值,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
遮光处理60min,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钟罩内CO2浓度的变化反映的是呼吸速率。
综上分析,若要获得小麦的真正光合速率,不需要另设对照组。
0-60min小麦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000-800)+(1200-800)=1600μmolCO2/VL·
h。
(2)图2显示:
0~60min,钟罩内CO2浓度逐渐减小,说明此时间段内,真正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实验10min时,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线粒体供给和从细胞外吸收。
在停止光照的瞬间,光反应立即停止,不再有ATP和[H]的生成,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受阻,而CO2和C5结合继续形成C3,所以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多。
(3)图2所示曲线是在室内调温25℃、恒定适宜的光照60min、再遮光处理60min的条件下测得的。
如果在夏季的晴天,将装有小麦的密闭无色玻璃钟罩放到室外进行24小时测定,因室外温度变化较大,而且室外的光照强度不恒定,导致光合速率出现波动,所以得到的图3曲线没有“曲线2平滑”。
(4)图3中12时至14时,光照强,环境温高,蒸腾作用旺盛,部分保卫细胞因失水而导致气孔关闭,使得CO2的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进而引起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
【点睛】坐标曲线题的解题关键是:
①要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曲线代表的含义,这是解题的重心所在。
②关注坐标上的“四点、二量、一趋势”。
“四点”指的是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
“二量”指的是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绝对不能颠倒;
“一趋势”,指的是曲线的走势,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横轴的点、区段来进行。
③分析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时,还要挖掘或捕捉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
8.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各对基因独立遗传。
当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4个纯合白花品系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都只含有一对与花色相关的隐性基因且基因型各不相同),让4个白花品系之间进行杂交实验,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花色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几对等位基因控制,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纯合红花品系X的萌发种子,培育出1株只有一对基因隐性突变的白花植株Y。
请设计实验判断该白花植株Y是否与品系甲、乙、丙中的某一个基因型相同。
(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案:
结果预测及结论:
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等位基因至少有3对。
理由:
从上述杂交④可知F2代中红花植株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64=(3/4)3,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子代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3/4)3,可判定花色遗传至少涉及3对等位基因。
综合各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确定控制该植物花色的等位基因至少有3对。
(2).用该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分别杂交,观察子代花色(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如果杂交的子代中只有一组为白花,则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中的某一个基因型相同。
如果杂交的子代全部为红花,则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个基因型都不同
由题意“各对基因独立遗传”准确定位这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抓住题意中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4个纯合白花品系甲、乙、丙、丁中的甲、乙、丙都只含有一对与花色相关的隐性基因且基因型各不相同”这一有效信息,以图示中的各杂交组合F2代的性状分离比为解题的切入点,从中提取信息,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各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图示分析可知:
在杂交④中,纯合白花品系甲与丁杂交,F2代中红花植株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27+37)=27/64=(3/4)3,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子代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3/4)3可推知:
F1至少含有3对等位基因;
同理,在杂交①②③中,F2代中红花植株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9/(9+7)=9/16=(3/4)2,说明这三组的F1至少含有2对等位基因;
综上分析并结合题意“甲、乙、丙都只含有一对与花色相关的隐性基因且基因型各不相同”和“当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可进一步推知:
控制该植物花色的等位基因至少有3对。
(2)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纯合红花品系X的萌发种子,培育出1株只有一对基因隐性突变的白花植株Y。
欲通过实验判断该白花植株Y是否与品系甲、乙、丙中的某一个基因型相同,可用该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分别杂交,观察子代的花色。
如果该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中的某一个基因型相同,则杂交子代中只有一组为白花。
如果该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个基因型都不同,则杂交子代全部为红花。
9.丹江口水库的浅水区生活着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等,以及浮水植物菱角和挺水植物红莲等,对保护堤岸和净化水质起着重要作用,也为草鱼和人类等提供食物。
(1)上述信息反映出水生植物群落的_________结构,也体现出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使用价值。
(2)下图是能量流经草鱼种群的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若A表示草鱼的摄入量,则B、C依次表示草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鱤鱼以水体中的其他鱼类为食,在水库中鳡鱼的数量远比草鱼、鲢鱼要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垂直
(2).直接和间接(3).同化的能量(4).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5).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
梳理群落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等相关知识,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题意中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体现了水生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反映出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对保护堤岸和净化水质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出植物的间接价值;
“为草鱼和人类等提供食物”,体现出植物的直接价值。
(2)分析图示可知:
若A表示草鱼的摄入量,则B表示草鱼同化的能量,C表示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3)鱤鱼以水体中的其他鱼类为食,所处的营养级别较草鱼、鲢鱼高。
由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在水库中鳡鱼的数量远比草鱼、鲢鱼要少。
10.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问题:
(1)你不小心碰到玫瑰刺,迅速缩手。
在此反射过程中,首先将刺激信号转化为_____信号,在反射弧上传导(递)。
兴奋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__,这与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储存着_____________有关。
因此随着反射弧中突触数量的增加,反射弧的反应时间会___________。
(2)成年人在接受静脉注射时,忍着疼痛绝不缩手,这说明低级神经中枢_______。
(3)当新生儿接种某种疫苗后,疫苗作为________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
当机体再次感染同种病原体时,一方面,体内已有的抗体会进行抵抗;
另一方面,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大量分泌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作用。
【答案】
(1).电
(2).信号转换(3).突触小泡(4).神经递质(5).延长(6).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调节)(7).抗原(8).浆细胞和记忆细胞(9).迅速增殖分化
【详解】试题分析:
梳理“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体液免疫”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作答。
(1)不小心碰到玫瑰刺时迅速缩手,这属于非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首先是感受器受到刺激并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兴奋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就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此过程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可见,兴奋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必须进行信号转换,这与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中的突触小泡储存着神经递质有关,因此随着反射弧中突触数量的增加,反射弧的反应时间会延长。
(2)成年人在接受静脉注射时,忍着疼痛绝不缩手,这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
(3)当新生儿接种某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另一方面,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作用。
11.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具有下列类似的操作过程:
(1)在过程④的选择培养基是__________培养基,过程⑧的选择培养基是___________培养基(填“固体”或“液体”)。
④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的选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③样品梯度稀释后,一般只将稀释度为104~106倍的菌液分别接种到3个平板培养基上。
接种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⑩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鉴别方法较简单。
周围出现透明圈但不能100%确定为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固体
(2).液体(3).以尿素为唯一氮源(4).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5).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6).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染液(7).不分解纤维素(或分解刚果红或淀粉)的微生物菌落也可能出现透明圈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题意作答。
(1)将微生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才能形成菌落,可见,过程④的选择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进行梯度稀释并接种前要进行过程⑧所示的选择培养,因此过程⑧的选择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④选择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尿素分解菌,所以具体的措施是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⑧选择培养的目的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所以⑧的选择措施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2)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将稀释度为104~106倍的菌液分别接种到3个平板培养基上。
(3)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可见,过程⑩采用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染液的鉴别方法较简单。
由于不分解纤维素(或分解刚果红或淀粉)的微生物菌落也可能出现透明圈,所以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能100%确定为纤维素分解菌。
12.如图所示为培育二倍体转基因抗虫玉米的两种思路。
EcoRⅠ、SmaⅠ、BamHⅠ为限制酶(箭头所指为酶切位点)。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获取目的基因时不能选择SmaⅠ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EcoRⅠ和BamHⅠ的优点是可避免目的基因与质粒________连接。
(2)与思路1相比,思路2的最大优点是获得的转基因抗虫玉米________________。
(3)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重组质粒导入受精卵,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这跟农杆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操作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破坏目的基因的结构
(2).反向(3).都是纯合子(或答不发生性状分离)(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5).稳定存在并可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6).Ti质粒上具有T-DNA(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图和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单倍体育种建立联系,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题图显示:
目的基因中存在SmaⅠ的识别位点。
若使用SmaⅠ切割外源DNA,则会破坏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的结构,因此获取目的基因时不能选择SmaⅠ切割。
EcoRⅠ和BamHⅠ的识别位点不同,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因此选择EcoRⅠ和BamHⅠ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其优点是可避免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2)思路1是将重组质粒导入玉米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植株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思路2是将重组质粒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