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4297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五生态系统作业全国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藻类和水草,终点是朱鹮,则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朱鹮位于第三、四营养级,A项错误;

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B项正确;

由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的总能量之和,C项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因此,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D项正确。

A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

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

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据图分析,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则①表示呼吸作用,A、C错误;

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甲含有能量最多,则其含有的碳元素也最多,B正确;

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与丁之间的传递形式是二氧化碳,D错误。

B

4.(2018·

邯郸市高三模拟)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形,而数量上松毛虫的数量多于马尾松,不呈现正金字塔形,A错误;

据图分析,松毛虫的同化量是A,杜鹃的同化量是E,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B正确;

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C表示松毛虫粪便量,属于马尾松的能量,C错误;

若迁走全部杜鹃,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曲线,D错误。

5.(2018·

钦州市高三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农田通过除草、治虫等措施可使能量更多地积累在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食物网越复杂,人类可利用的各营养级的生物也就越多,所以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C项错误。

C

6.(2018·

湖北省高三联考)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主要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A错误。

7.(2018·

泸州市高三质检)生态系统中M、N、P、Q四个种群组成食物链M→N→P→Q(M是生产者),某时间测得四个种群的有机物总量分别是m、n、p、q。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P同化量大于种群N同化量的0.2倍时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生产者M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一定大于有机物总量m含有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n÷

m)×

100%

D.生态系统中,M、N、P、Q的相互影响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部分原因

储存在种群的有机物总量只是同化量的一部分,不包括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部分,因此无法计算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由此判断C项错误。

8.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弱,A项错误。

9.(2018·

广东市高三模拟)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如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指其可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

B.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水

C.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随水的流动而进行

D.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条件,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有地球之肾之称,A错误;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流动,C错误;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条件,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即生态功能,D正确。

10.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湖中藻类以硅藻、绿藻、蓝藻为主,其中,绿藻全年占优势,硅藻在冬季占优势,蓝藻在春秋季占优势。

具有极强耐污能力的裸藻出现说明某些地方的水体可能已经受到污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藻类优势种季节性变化是一种演替,既有群落内部的原因,又有外部环境影响

B.湖泊中微生物可利用含N、P的物质成为自身物质或能量的来源

C.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最终去向是散失在环境中

D.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鱼类等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多样性

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鱼类等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可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

11.(2017·

江苏卷)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

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12.(2017·

海南卷)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

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

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

全国百校联盟高三联考)如图表示某河流中的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

m-2·

a-1)。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含有的成分,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分。

(2)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体内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4)根据图中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浮游植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的食物链(网)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营养结构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

它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同时固定太阳能。

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此可知其体内的能量小于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

(3)该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700+4200=7900J·

a-1,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840+210+1260=2310J·

a-1,该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310÷

7900)×

100%≈29.2%。

(4)图中数据没有体现浮游植物流入分解得中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浮游植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同时固定太阳能 小于 输入浮游植物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29.2

(4)不能 图中数据不含浮游植物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和其未被利用的能量)

14.(2018·

武汉市高三调研)下图是某温带陆地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的食物网。

回答下列问题:

(1)有同学认为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鼠构成了第二营养级,该说法是否正确?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________(填“不变”或“可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一场低强度的火灾过后,森林中的植被很快恢复,从生物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鼠外,还有松鼠、兔、鹿、鸟等,即为植食性动物。

(2)由于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季节的食性不同,会造成食物链的改变;

若由于天敌的捕食或者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激烈竞争等,会造成某些生物会迁入迁出,从而导致食物链的改变。

(3)一场低强度的火灾过后,一些植食性动物因缺乏食物,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种间竞争减弱,森林中的植被很快恢复。

火灾会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促进了植物以及土壤中植物系列体的生长。

(1)不正确 第二营养级应包括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植食性动物

(2)可变 生物有迁出和迁入(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有改变)

(3)种群密度下降,竞争减弱 加速了物质循环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

15.(2018·

潍坊市高三一模)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历史上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里已是茫茫荒原。

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现已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________演替,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造林时人们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的复杂程度有关。

(3)如今,塞罕坝每年能释放氧气55万吨并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

在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价值中,通过以上叙述得到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____________;

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里已是茫茫荒原,但塞罕坝群落中一些植被繁殖体还存在,因此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

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塞罕坝现已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塞罕坝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和塞罕坝的自然环境不同,因此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1)次生 速度和方向

(2)抵抗力 营养结构

(3)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4)不能 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