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260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doc

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推荐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推荐奖种:

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黄沙坪矿业分公司、甘肃新洲矿业有限公司、宁化行洛坑钨矿有限公司、广州粤有研矿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青阳百丈岩矿业有限公司

完成人:

孙传尧、邱显扬、李晓东、高玉德、周晓彤、程新朝、何亚文、林日孝、李爱民、王中明、周祯善、徐锃、张忠汉、谢加文、倪章元

项目简介:

钨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具有难以替代的优良性能,在钢铁工业、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和电子信息等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占60%以上。

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对钨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相对易选的黑钨矿资源急剧减少,几乎殆尽。

而占钨储量60%以上的难选白钨矿和黑白钨共生矿在攻关前却未得到有效利用,这部分钨资源利用率仅35~40%。

由于这类资源的矿物种类繁多、原矿品位低,且白钨矿常与表面性质相近的含钙脉石致密共生,因而其有效分选被公认为世界性选矿难题。

针对该类难选钨矿,开发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对我国钨工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项目组经过现场调研,及时掌握中国钨矿选矿技术现状及创新方向。

本项目以多个典型矿山的难选钨矿为研究对象,在多个国家科技计划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及科技攻关,取得“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其创新点:

1.强磁分流—黑白钨分开浮选新工艺。

基于对黑钨矿和白钨矿磁性、浮选动力学特性研究,建立了分流分速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分流分速的异步浮选法分离黑钨矿和白钨矿。

本技术突破传统单一浮选工艺的束缚,率先采用黑白钨矿磁选分离新技术,适应性强,指标稳定,既高效回收黑钨矿和白钨矿,同时为后续萤石、锡石、石榴石等综合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

基于对药剂结构特性、矿物溶液化学和不同钨矿石浮游特性的长期研究,自主研发出两类新型高效选择性钨捕收剂及其复合药剂,克服了传统药剂选择性和溶解性差的缺点,实现了对难选钨矿的高效捕收,药剂产业化程度高,价格适中,易降解、环保。

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

本技术突破了传统加温精选工艺,根据白钨粗精矿矿物学特性,在加温前添加少量捕收剂,使钨矿物预先吸附,在添加大量水玻璃同时,选择性添加少量氢氧化钠和硫化钠,强化对脉石矿物和硫化物选择性脱药和抑制,加温或不加温搅拌后,矿浆不稀释不脱泥不脱药直接浮选,简化流程,高效回收白钨矿。

4.钨细泥预分离—浮重新工艺。

本工艺流程简单,适应性强,不需加温,钨品位及回收率高,克服了传统工艺“常温浮选-加温精选-弱磁选-强磁选-重选”流程长,钨浮选粗精矿品位低,加温精选浪费能源,消耗大量水玻璃,尾矿沉降困难,回水难以利用,钨回收率低等缺点,解决了国内外公认的钨细泥选矿技术难题。

5.类质同象富钼变种白钨矿选矿新技术。

采用特效的磁黄铁矿浮选药剂和钼钨类质同象白钨矿的特效捕收剂以及“浮钼-强化脱硫-高效回收钼钨类质同象白钨矿”的全浮选矿工艺流程,解决了伴生有磁黄铁矿的低品位钼钨类质同象白钨矿的浮选技术难题。

本项目从研发到工业应用已有十多年,对不同矿石系统地进行了40多个小型、6个扩大及10个工业试验,在湖南黄沙坪、宁化行洛坑、甘肃新洲、湖南柿竹园、江西阳储山、湖南新田岭、青阳百丈岩、黑龙江双鸭山等20多个钨选厂生产应用,技术指标显著提高,回收率平均超过70%。

此外,即将投产的湖南柿竹园3000吨选厂和湖南瑶岗仙等12家钨矿设计也采用了本技术。

本技术使大量难选钨矿得以利用,从而扩大了可利用钨资源储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3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本项目多项技术经专家鉴定和评价,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国际联机检索科技查新,未见国内外有与本项目的创新点相同的报道。

本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8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培养了硕博士研究生16名和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促进了钨行业的技术进步。

推广应用情况:

十多年来,本项目研究成果不断产业化。

已在我国湖南、江西、甘肃、云南、广东、广西、新疆、安徽、内蒙古等地20多家钨选矿厂成功应用,这些选厂现日处理矿石共达15000吨以上,近三年累计处理矿石达1350万吨以上,回收率平均超过70%,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3亿元,。

此外,本技术已为12家钨选厂的设计建设所采用。

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完成人及技术贡献:

1.孙传尧:

该项目技术研究论证、技术方案的制定及各阶段试验和工程化实施的总负责之一。

提出采用“高梯度强磁分流黑白钨——黑白钨分别浮选”的流程,对黑白钨矿高效捕收剂进行了技术改进,负责小型试验、扩大试验到工业试验,对创新点

(1)强磁分流—黑白钨矿分开浮选的新工艺、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4)钨细泥预分离-浮重新工艺做出了贡献。

2.邱显扬:

该项目技术研究论证、技术方案的制定及各阶段试验和工程化实施的总负责之一。

对项目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4)钨细泥预分离-浮重新工艺、(5)类质同象富钼变种白钨矿选矿新技术等均作出创造性贡献。

3.李晓东:

该项目在柿竹园现场实施的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

先后组织、领导柿竹园试验方案制定和现场实施,组织了在500吨/日、1000吨/日和2000吨/日选厂的现场应用试验及生产推广,为本项目的工艺优化和现场应用研究、实施发挥了关键作用。

对创新点

(1)强磁分流—黑白钨矿分开浮选的新工艺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作出了贡献。

4.高玉德: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率先将螯合型捕收剂用于黑钨细泥浮选,研究开发出“细泥预处理-常温浮选-离心机重选”新工艺,显著提高了微细粒级钨矿物选矿技术指标,解决了难选钨细泥回收关键技术问题。

对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4)钨细泥预分离-浮重新工艺等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5.周晓彤:

该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针对柿竹园Ⅲ矿带西北角矿石性质差异性大的特点,研究开发脱泥脱药预处理的钨细泥选矿新工艺及新组合药剂制度,大幅度提高现场的选矿回收率。

在钨捕收剂研发、工艺流程的改进以及在安徽青阳钨钼矿、江西大吉山钨矿和内蒙等钨矿山的工程化研究和应用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对项目创新点

(1)强磁分流—黑白钨分开浮选新工艺、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5)类质同象富钼变种白钨矿选矿新技术等作出创造性贡献。

6.程新朝:

柿竹园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参与了整体方案制定,提出采用“高梯度强磁分流黑白钨——黑白钨分别浮选”的流程,对黑白钨矿高效捕收剂进行了技术改进,负责小型试验、扩大试验到工业试验,对创新点

(1)强磁分流—黑白钨矿分开浮选的新工艺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做出了贡献。

7.何亚文:

黄沙坪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组织、领导、协调黄沙坪项目的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对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作出了贡献。

8.林日孝: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是钨系列高效捕收剂的生产负责人,参与工业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对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等作出了贡献。

9.李爱民:

行洛坑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提出工艺流程改造方案并负责工业试验的实施,为项目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起到了领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对项目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4)钨细泥预分离-浮重新工艺等做出了贡献。

10.王中明:

柿竹园和黄岗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参与了整体方案制定,提出采用“高梯度强磁分流黑白钨——黑白钨分别浮选”的流程,对黑白钨矿高效捕收剂进行了技术改进,负责小型试验、扩大试验到工业试验,对创新点

(1)强磁分流—黑白钨矿分开浮选的新工艺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作出了贡献。

11.周祯善:

参加了“甘肃小柳沟白钨矿选矿新工艺研究”项目的选矿设计与研究工作。

全程主持并参加了该项目的工业试验与工业生产及与此相关的安装调试工作。

对重要技术改进方案提出过指导性意见。

对新型药剂的使用,做出过长期工业生产试验与研究,提出重要的真实可靠的研究数据。

协助该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了白钨矿加温浮选到常温浮选的工业改造。

对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等作出创造性贡献。

12.徐锃:

青阳百丈岩矿项目负责人,组织、领导、协调青阳百丈岩矿业有限公司复杂难选Mo-W类质同象白钨矿工业试验方案实施,为本项目的顺利施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等作出创造性贡献。

13.张忠汉:

本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提出了该项目立项总体思路和方案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主持并参加了柿竹园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甘肃新洲矿白钨矿选矿新工艺研究”项目研究。

对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等作出创造性贡献。

14.谢加文:

在柿竹园项目中,组织协调现场实施的主要人员。

参与试验方案制定,组织协调在200吨/日选厂的工业试验,与主要负责人组织了在公司其他选厂进行现场应用试验及生产推广,为本项目的工业试验及生产推广应用发挥了主要作用。

对创新点

(1)强磁分流—黑白钨矿分开浮选的新工艺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作出了贡献。

15.倪章元:

负责黄沙坪矿低品位钨钼矿选矿技术工业试验,全优浮工艺流程设计及改造施工.全优浮工艺节能(共减少装机容量360余KW),稳定提高指标。

对创新点

(2)系列新型高效钨捕收剂研发及工程化应用、(3)捕收剂预吸附多碱协同作用直接精选技术等作出了贡献。

完成单位及创新贡献:

1.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为本项目技术总负责单位,负责对项目的组织与技术实施,制定相关的工艺流程、实施方案、药剂合成方案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整个试验研究工作的组织以及技术资料的编写工作。

本单位研究人员对项目核心技术创新与工业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突破传统单一浮选工艺的束缚,首次采用白钨矿优先浮选,浮选尾矿磁-浮联合工艺富集黑钨矿新技术,有利于黑钨矿比例较低时提高黑钨浮选品位和回收率,也为后续萤石浮选和锡石回收创造了条件。

自主研发出两类新型高效选择性钨捕收剂及其复合药剂,克服了传统药剂选择性和溶解性差的缺点,实现了对难选钨矿的高效捕收,药剂产业化程度高,价格适中,易降解、环保。

突破传统加温精选工艺,在加温前添加少量捕收剂,使钨矿物预先吸附,在添加大量水玻璃同时,选择性添加少量氢氧化钠和硫化钠,强化对脉石矿物和硫化物选择性脱药和抑制,加温或不加温搅拌后,矿浆不稀释不脱泥不脱药直接浮选,简化流程,高效回收白钨矿。

采用钨细泥预分离-浮重新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流程长,钨浮选粗精矿品位低,加温精选浪费能源,消耗大量水玻璃,尾矿沉降困难,回水难以利用,钨回收率低等缺点,解决了钨细泥选矿技术难题。

采用特效的磁黄铁矿浮选药剂和钼钨类质同象白钨矿的特效捕收剂以及“浮钼-强化脱硫-高效回收钼钨类质同象白钨矿”的全浮工艺,解决了伴生有磁黄铁矿的低品位钼钨类质同象白钨矿的浮选技术难题。

对项目推广应用的贡献是:

本技术在湖南黄沙坪、宁化行洛坑、甘肃新洲、湖南柿竹园、江西阳储山、湖南新田岭、黑龙江双鸭山以及江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