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224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全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共27篇课文,分为七个单元。

本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第一单元为“春光无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第二单元为“科技之光”弘扬国威,展示最新科技术成果;第三单元为“有志竞成”赞美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第四单元为“世界各地”展现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第五单元为“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第六单元为“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第七单元为“人与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习惯

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216个生字,掌握153生字,继续练习写钢笔字、毛笔字。

(四)口语交际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五)阅读

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会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习作

1.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2.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三、教学注意事项:

(一)语文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育要坚持语文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阅读课要以读为根本,着力培养好四种能力。

1.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2.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朗读与感悟能力,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研读重点词语,让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3.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4.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享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当学生产生与课文的价值引导相悖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

引导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美的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可直奔重点段,抓住重点,关键词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

名背诵

(三)习作教学要有序进行

1.本册习作可概括为五个特点:

(1)体裁多样化;

(2)内容生活化

(3)表达的自主化;

(4)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培养;

(5)注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2.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培养良好的文风,应从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解放学生。

让学生有时间能够走出课堂,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爱写、想写。

(2)正确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他们做到诚实守信,能够关注社会和他人,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调查,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感受生活,要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富有真情的习作。

(3)要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

四、课时安排:

86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之十。

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2.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光无限”。

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三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通过诗歌、散文的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春光的美好。

乃至感受到春光也来源于自己----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

古诗的描绘更加证实了这些,那飞入菜花得意的蝴蝶,十分懊恼的儿童,二者相映成趣,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

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

《暖流》记叙了1994年年底,江泽民主席在天津视察期间,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使南开大学涌动着暖流。

全文通过对主席神态、语言、动作的刻画,表现主席的平易近人、关心同学、知识丰富。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

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4.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

5.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6.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7.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8.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

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

  《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

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

  《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篇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并能准确而简练地回答课后相关问题。

(二)过程目标

1.通过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

方式。

2.通过场面描写,运用想象结合课文具体情景谈感想,学习语

言实践运用。

3.通过文本的学习,开拓课外阅读内容开启学生探索科学的心

智。

(三)情感目标

《梦圆飞天》成功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手法。

分别描写了送行、发射、问候三个不同的场面。

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表现主题发挥了作用,使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通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尤其是段与段的连接,承上启下间转承自如,用语生动、准确,很值得学生学习,并在自我习作中运用。

《神奇的克隆》一文以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揭开了克隆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四、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三单元主题为“有志竟成”。

由5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集中体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的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精读与略读》是一篇自渎课文。

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大意,教师梳理讲解即可。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字的。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2.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