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
《高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选自《鸿门宴》)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籍吏民,封府库
C.常常以身翼蔽沛公。
D.素善留侯张良
2.下列选项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D.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下列句式与例句一致的是()
大王来何操?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
C.沛公安在?
D.亚夫者,范曾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
“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太子曰:
“然则何由?
”太傅曰:
“请入,图之。
”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鞫武谏曰:
“不可。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太子丹曰:
“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太傅更虑之。
”鞫武曰:
“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
“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
“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纅而笑曰:
偻行见荆轲,曰:
“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造焉。
造:
到……地方去
B.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善:
交好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逮:
达到,及
D.愿足下急过太子过:
超过
5.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项是()
A.太子丹患之欲自杀以激荆轲
B.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遂自刭而死。
C.太子避席而请曰偻行见荆轲
D.太子送之至门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6.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
D.田光自杀的一个原因是太子的叮嘱——“所说的是国家大事,不能泄露”。
7.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⑵出见田光,道太子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渔家傲·
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8、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9、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
(2)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3)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
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
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
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
宝物是一个瓷瓶。
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
顾林说。
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
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
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
能方便去看看吗?
老教授问。
能。
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
去观赏观赏。
你不卖也不妨。
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
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
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
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
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
你认识顾开庭吗?
是家父。
他说。
他人呢?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
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
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
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
他如实说。
也罢。
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
重症病房花钱多。
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
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
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
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
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
他会认识我?
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
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
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
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
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
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
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
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
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
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
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
顾林问。
最少400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
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
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
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8分)
四、实用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陈忠实:
乡居得静五谷养人
胡忠伟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
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
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
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
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
“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
最害怕揭锅盖。
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西蒋村。
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他的打算是:
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
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
于是他便只得归去,时在1962年。
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
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
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
缘于此,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
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
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把自己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
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
陈忠实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
1992年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的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
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它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
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
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获得的是宁静。
”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
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
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他常说:
“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
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
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
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
“睡觉睡到自然醒吧。
”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陈忠实写了这句话,但他没有给主人,也没有依主人的要求写得很大挂在宾馆大堂,而是写了小小一幅,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有一年“五四”青年节,陈忠实应邀给西安的一些青年谈创作,有读者问他近年为什么没有写小说,他说:
“没有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
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干脆不要写。
”此次谈话不久,他写了《日子》等小说,引起很大反响。
《日子》写的是底层农民的“日子”,有底层农民生活的悲辛以及对社会的批判;
《作家和他的弟弟》写一个作家的农民兄弟的狡猾与愚蠢,可笑与可哀,触及灵魂,滋味复杂。
这些小说都写得简洁、含蓄而精到,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是贴近的,而他的目光又是悠远的,有入乎其内的深刻,更有出乎其外的透视与开阔。
我想,这与陈忠实近年一直住在乡下而带来的宁静的心态大有关系吧。
宁静,才能产生从容和悠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自然段,凸显了陈忠实对文学的沉静态度与忠诚之心,突出了陈忠实能成为杰出作家的外在原因。
B.陈忠实总是语言幽默诙谐,简单直观,能一语中的地体现人生感悟,如他那“馍蒸到一半,最怕揭锅盖”的描述就是如此。
C.陈忠实高中毕业前曾谨慎地谋划未来,觉得最好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结果却受到命运的捉弄,只得回到乡村。
D.陈忠实主张如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没有艺术上新的发现,就干脆不要写,不久他写出了引起很大反响的《日子》等小说。
E.2000年腊月陈忠实应邀去外县采风,第二天陈忠实写了张“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条幅送给主人,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2)第一段介绍了哪些内容?
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6分)
(3)陈忠实的人生经历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乡居得静”,陈忠实的一生深受“静”益。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静”在陈忠实身上的具体体现。
联系实际,谈谈这对你有何启示。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潜力。
长远看来,服装产业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的过程。
③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再不会出现务工人员、站在桥头的情况。
A.骇人听闻循序渐进风尘仆仆
B.骇人听闻按部就班风餐露宿
C.耸人听闻循序渐进风餐露宿
D.耸人听闻按部就班风尘仆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台风“海鸥”不日将登陆我省,省防汛总局召开紧急会议,积极部署对该台风的研究分析、预先判断和灾害防御等问题。
B.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通过交流互鉴和创造性发展,使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岭南名园余荫山房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著称,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为园名。
D.有关负责人指出,公车过多不仅影响环保、浪费能源,而且容易衍生腐败,损伤政府公信力,不利于节能活动的推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根本就是文化的自觉。
。
①这种自觉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不关注和参与日常生活,就不会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
②对于以文化为业的人来说,文化自觉尤其重要
③这种文化自觉首先是自我的身份认同,要与各种权力保持适度的距离
④这种自觉更是一种责任,要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负责
⑤这种自觉也是一种自信,如果不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充满兴趣和信心,就无法真诚地投入其中
A.②③①⑤④B.②③⑤④①C.③④①⑤②D.③⑤④①②
16.下面是两副打乱了次序的对联,一副是七字联,一副是十一字联。
请根据要求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
莽莽红尘盈盈绿水五色艳争江郎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数息各分南北路三篙频送往来人
(1)题毛笔店联:
上联:
下联:
(2)题渡口联:
下联:
17.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主持人:
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
①。
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②。
③?
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愧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惭愧不安。
愧疚,可以让我们“三省吾身”,净化自己的灵魂;
愧疚,可以让我们对朋友多一份真诚,少一份虚伪;
愧疚,可以让社会多一份良知,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美好。
冯骥才说:
“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
在我们的经历中,总有那么一些为之愧疚的人,为之愧疚的事。
请以“愧疚”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性作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1.C
2.D
3.C
课外文言文阅读
4.D过:
拜访。
5.BA①写太子丹为国事担忧C②写田光尊重荆轲D②写田光智勇双全。
6.AA“亲自去拜访”错。
7.⑴(太子丹)见秦国将要灭掉六国,军队已经靠近(逼近\接近)易水,担心大祸就要来临。
⑵鞫武(太傅)出来接见田光,转达太子的话:
“希望与先生谋划国事。
诗歌鉴赏
8、
(1)“织”字化虚为实,(1分)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分)。
9、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
(2分)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
(2分)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
(2分)
10、默写略
三、小说文本
1.
(1)AE试题分析: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
答B.C不给分。
B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
C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
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因此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
(2)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
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
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
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
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
(每点3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
(3)①知恩图报。
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
②诚信待人。
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
(4)要点:
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
(1)DC
试题分析:
D得3分。
C得2分。
B得1分。
AE不得分。
此类题要在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用排除法。
A项“外在原因”的说法错,应改为“内在原因”。
B项文中说,陈忠实语言简朴,能一语中的。
对此文中举了他对人生感悟的一例;
E项并非是陈忠实写了条幅送给主人,而是主人求他写宇,他写好后也没有给主人
(2)内容:
陈忠实沉静的个性、饱经风霜的相貌,(1分)简单沉静的生活、一心扑在创作上的文学态度,(1分)生动直观的语言(1分)。
内容上的作用:
①突出陈忠实能成为杰出作家的内在原因(2分),②凸显其对文学的沉静态度与忠诚之心(1分)。
(3)①出身寒门,“命运捉弄”。
考大学落榜,当兵无望;
②沉潜乡间专心写作;
③散文、小说初次发表;
④《白鹿原》获得巨大成功;
⑤回乡下积蓄创作力量;
⑥发表《日子》等小说,反响很大。
(1点1分,意思对即可)
(4)“静”的体现:
(1)他生活简单、沉静,话少,不会客套,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
(2)面对命运的捉弄,陈忠实以沉静待之。
沉静之中,他努力于自己波澜大惊的未来。
(3)《鹿原》获奖后,面对荣耀和光环,陈忠实却回到了乡下,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
(4)陈忠实心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启示:
(1)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要抱怨,要学会以宁静之心待之。
(2)文学创作需要“静气”。
文学是沉静者的事业,要想在文学殿堂收获成功,就必须有沉静之心。
(3)所谓“静水深沉”,陈忠实《白鹿原》的成功就得益于“乡居得静”。
(4)面对成功,要沉静泰然,坚守自己内心的纯净。
(只要扣住文章联系实际来谈,言之成理也可。
)
五、语言文字应用
13.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惊惧,一般是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
故意夸大事实,使人们听了感到震惊,一般是虚假或虚构的。
第一句中说的是“胡乱编造一些”,故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