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玲蒹葭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181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梦玲蒹葭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吴梦玲蒹葭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吴梦玲蒹葭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梦玲蒹葭教学设计.doc

《吴梦玲蒹葭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梦玲蒹葭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梦玲蒹葭教学设计.doc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初读诗歌,感受《蒹葭》一唱三叹的节奏美;

②听读诗歌,联系文本深入体会《蒹葭》的景美和景中人的美;

③掌握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④齐读诗歌,多角度品《蒹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重难点:

理解诗歌意义

解读诗歌意象

教学方法:

朗诵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古代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成就,明清的突出成就是小说,往前追溯是元曲、宋词、唐诗、汉赋、楚辞,之前还有没有呢?

(设置PPT,以曲线图形呈现,在教师的提示下尽量由学生自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蒹葭》。

 

二、一唱三叹——读《蒹葭》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此诗所传达出的感情。

(学生随便谈初读后的感受,并适时抽学生起来读,体会)

2.通过读,你发现此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

每句4字,句式整齐;分章节,每章只有几个字不同,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的音律美)

3.采用重章叠句有什么好处呢?

(回旋反复,增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感情更强烈;便于吟唱,插入对“风”的介绍)

 

三、联想想象——绘《蒹葭》

1.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今天我们学的《蒹葭》是否有这样的特点呢?

如果有,那么画中有哪些景,景又是怎样的景呢?

听老师配乐朗诵,大家思考。

①评老师读得如何。

<师生平等对话交流>

②你看到了哪些景,景是怎样的景?

(蒹葭、白露、霜,总体说来是一种萧瑟、绵长、迷茫之景,具体由学生进行描绘,通过追问引导回归文本)

2.巧妙插入对季节和时间的追问,并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原句。

(秋,早上,含有白露和霜的句子都可以看出来)

3.继续追问早晨有什么意味儿?

(朦胧之感;“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充满希望的)

4.这些景有什么作用?

(蒹葭写出环境的清冷;白露从“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形象勾勒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主人公天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东升,独自一人在河边久久徘徊;寒霜浓重的凄冷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感伤和惆怅)

<板书  景:

梦幻>

5.画中的景是如此美丽,那景中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形象,从原文找出依据。

(两个人:

伊人和追寻者。

伊人十分飘逸,如梦如幻,文中“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可以看出;追寻者十分痴迷,如痴如醉,文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可以看出。

越是追求越得不到,一种可望而不可即,呼而不应,求而不得。

<板书    伊  人:

 缥缈

追学者:

如痴如醉>

6.由于伊人十分梦幻,反而使追求者更加如痴如醉,想象追寻者反复追寻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情感让追寻者如此痴迷?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可以对文本进行细节的夸张。

追寻的时间长,空间广,说明他的执著,不畏艰险)

<板书   情:

剪不断,理还乱>

7.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人,而要从景写起?

(比兴手法,言此物以引出他物,插入对《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介绍: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通俗的说“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四、迁移拓展——悟《蒹葭》

1.前面我们说了他从天一亮到太阳东升一直没有追寻到伊人,为什么呢?

(伊人不是真实存在的,她象征着作者作者心中一切美好事物和理想,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如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2.从《蒹葭》中,你还能够想到什么呢?

可以是以前学过的诗,生活中的人、事。

(牛郎织女一年一见反而越益美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五、回味《蒹葭》,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

   ①老师放歌曲“在水一方”,让学生在音乐中回味《蒹葭》余音绕梁之美,并尝试背诵;

   ②学生自己总结学习诗歌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背景、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方面谈)

 

  六、结语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像诗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畏艰险,勇敢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老师相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该诗

2.预习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