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139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而这个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历史信息掌握上的绝对劣势,因为学生不具备大量而丰富的的历史知识,加之缺乏历史分析和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仅靠课本所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的收获和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是促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资源做为课程资源的类型之一。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因此在以前,我们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参考书等,事实上,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认识,造成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利用的出发点和角度的局限,使得课堂教学完全被束缚在了课堂、书本、学校而忽略了学生生活和密切接触的校外的乡土生活。

因为,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这其中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全面而科学,使所有的资源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于地处乡村的学校来说乡土资源的类型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尤其作为我们学校以及我们所处的地方来说,校外乡土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这就为我们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直观的材料。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很好的将课本内容和地方历史资源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作为宁夏的一所典型乡村中学的我校来说,乡土资源的内容和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地方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址和历史记忆。

我们所在的灵武市是一个具有二千二百年历史的地方,境内发现了著名的黄河中上游水洞沟人类遗址,这为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远古人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素材和证据,也更加拉近了学生生活和历史的距离。

同时,灵武市是古代灵州古城的所在地,这里曾是唐肃宗继位并结束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地方,留下了大量相关史料;宁夏是历史上西夏国所在地,具有西夏时期的重要文物遗址。

这些乡土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很直观的可以直面历史,走进历史遗存。

2、典型是回族聚居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都蕴含这大量的历史信息。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回族,他们生活的内容中离不开宗教的痕迹,大到生活中的建筑,如清真寺;小到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都体现了回族特色和伊斯兰教的特点。

而这些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都涉及到了内容,这类资源可以说是本地学生所独享的宝贵资源,如果能够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农村地区保留了大量地域历史信息和近五十年的历史内容。

作为农村学校来说,学生来自农村,他们身上依然保留了不少历史的遗存,生活中的语言、行为习惯、风俗都为很多的历史现象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自己身上发现历史,感受历史这种效果是课本所不能给予的。

同时,学生生活的地方不是很发达,很多改革开放前后的带有明显那个时代特有特征的建筑,场所和代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工具都还有很多的保存,在学习过程中也些资源可以被利用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和感受历史的发展进程。

所以说,乡土资源的利用对于网络相对落后,学生获取信息相对困难的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扬长避短的重要途径。

不仅如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些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小游戏、文物模型)等,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宁夏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西夏国的国都所在地,在讲解中国古代史《北宋、辽与西夏》一课时,当说到北宋与西夏的关系时,我们就利用书本地图和现在的地图帮助学生分析两个政权的地理位置,加上搜集的关于兴庆(银川)的很多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能够切实感受到历史离自己很近,而且更愿意走进历史,来了解发生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演进。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地处灵武市。

而在灵武市水洞沟就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而这个历史资源我们在讲解《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这一内容时,作为补充资料,这个历史的说服力就非常强了,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自己出生的这片土地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学生有了自豪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2、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作为初中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倘若仅用历史教科书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结论,会使学生丧失历史学习的兴趣,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可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学习:

重视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机会。

尽管学生搜集和处理课程资源的能力还很有限,学生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的水平与真正的史学研究也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它却能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并有助于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也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有利于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渗透和陶冶

例:

“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包括相关照片、影视资料(纪录片、故事片)、幸存者和见证人的回忆、纪念馆等。

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历史真相,可以看清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本质,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的精神。

当然,学校范围之内的历史教学资源未必比学校之外的资源丰富,但是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它是最主要的。

学校之外的历史教学资源,例如历史遗迹、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碑)、历史遗址、博物馆、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它们呈现出多元丰富、直观生动的特点,但是往往空间分布较分散,资源本身缺乏系统,对学校的历史教学而言,在利用方面受到较多限制(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层面的限制),需要教师着意安排、开发和整合。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目前我们还是只能靠老师自己去查阅、搜集各方面的资源,对于利用乡土教材作补充还没有实现,尽管如此,丰富的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为学生学习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然,就目前来说,我们对乡土资源的利用也还是停留在文字资料的选用上,由于学生安全,相关部门和制度的支持,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我们还无法做到让学生亲临历史现场,历史遗址去感受历史,同时由于老师搜集手段和各种因素的制约,对于乡土资源的利用也是很有限的。

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还是继续挖掘乡土资源,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存在和历史就在身边,也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历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